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2024-03-11 19:12:54 | 起点排行榜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

在北京,人们一进腊月门儿就开始忙着备年货了。一是“破五”之前,商铺都不开业,这过年的吃穿、日用、玩耍、点缀等都要准备得足足的。二是要频繁地走亲访友、上门拜年,送礼不贵还得有面儿,所以年前忙活着置办年货,不但是一种讲究,过年还特别有年味儿。

老北京过春节 的四个习俗:

❤️‍🩹💛一、点心匣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进腊月,小孩儿都要跟大人去打点心匣子,图个喜庆,送人还有面儿。

点心匣子,富裕的人家一般都会送黄板纸包装的,上面再垫张红纸,里面装大小八件,售货员用纸绳一横一竖捆好,一般会装两包,再打个提手,动作十分麻利,绑得漂亮还结实。穷人家一般是纸盒装的,里面有槽子糕、桃酥等。

大小八件是人们喜爱的京八件,源自于宫廷糕点的“大八件”,有八种形状、不同口味,后来传到民间,还被分成了大八件和细八件。大八件是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枣花酥、太师饼、黑麻饼、萨其马。细八件是枣花酥、玉蝶酥、小卷酥、合欢饼、甘露果、芙蓉糕、粉衣、蛋黄酥。除此之外,糕点还有老北京人喜欢的槽子糕、缸炉、桃酥、茯苓饼等等。起点排行榜

当有人过年来家送点心匣子的时候,孩子们是最着急,就等着客人前脚一出门,后脚就打开匣子,有种现在拆盲盒一样的兴奋——一满盒花花绿绿的点心。最抢手的就是其中的蛋糕和萨其马,一般一个匣子里也没几块,其它的再由最爱到能吃,一个个逐一扫光。

❤️‍🩹💛二、茉莉花茶❤️‍🩹💛

据说在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成了皇家贡茶,开始大规模生产,官员贵族们跟风,百姓也跟风,喝茉莉花茶的习惯就这么流传下来。

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对茉莉花茶更是情有独钟,还经常将其作为礼品送给外国使节。久而久之,老百姓也认定了这个礼儿。

所以过去每天的一大清早,老北京人都爱闷上一大搪瓷缸子花茶,认为这一天把茶喝透了才舒坦。老舍先生也是:“有一杯好茶,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

所以逢年过节走亲戚,人们也都是到茶叶铺称二两茉莉花茶,包成精致的小包,拎着方便,送人也都喜欢。

❤️‍🩹💛三、杂拌儿❤️‍🩹💛

杂拌儿是过去小孩过年的零食,一般分为三种,高档的细杂拌儿,有苹果脯、杏脯、桃脯、蜜枣、瓜条、青梅、山楂和糖藕等。中档的杂拌儿也叫粗杂拌儿,有梨干儿、柿饼、山楂、脆枣、榛子仁、花生仁等。最次的,旧时叫“杂抓”,里面有瓜子、花生、嘣酥豆等,比粗杂拌儿还粗多了。

北京人过年吃杂拌据考证从明朝开始就有了。明人刘若愚的《酌中志》书中有,北京正月新年有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杂拌儿”的名字,听说还是慈禧太后吃得高兴时随口给起的,后来传到民间,成了北京的传统小吃。

杂拌儿也是要过年前就买好的,大年三十晚上端出来,一家人围着炉子守岁唠家常吃杂拌儿。第二天有人来拜年,装杂拌儿的食盒必须是满的,既是待客的好东西,也是对客人的尊重和祝福。

❤️‍🩹💛四、门神、挂钱儿和窗花儿❤️‍🩹💛

门神、挂钱儿、窗花儿,是老北京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三样儿年货。

门神版本很多,北京多沿用唐代传下来的“白脸儿”秦叔宝和“黑脸儿”尉迟敬德二位武将的木刻版画,大多来自天津的杨柳青。

“挂签儿”或叫“挂钱儿”,是过年时经常在门框上贴得一排下面带穗儿的剪纸,一般都在腊月二十九贴上,民间说贴它可以“拒穷”。传说周朝时姜子牙封其妻为“穷神”,怕她坑害穷人,令她“见破即回”,后人为避穷神,就将纸剪破贴在门上,遂成贴挂钱儿习俗。到了正月初六还要“送穷”,这一天,门上的挂笺儿要摘下来扔出去,表示在“送穷神”。

北京的挂钱儿有糙制与细制之别。糙制的,是用普通红灯花纸雕成,长一尺,宽五寸,上面雕“吉祥有余”“四季平安”等吉祥语,四周连缀轱辘线儿,下方缀以穗子,贴于门檐下,或贴之于佛龛或财神洞前面。细制的则用红毛边纸雕成,刻工尤精,价格也高,一般殷实家庭才会买。

窗花儿是过去满族人在节日里挂于屋内门窗、房梁上的吉祥贴,镂刻有吉祥图案如“莲生贵子”“合和二仙”“果老骑驴”“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或者是福、寿、瑞等文字,节日期间装饰的屋内喜气洋洋。

除此之外还有福字、春联一起贴,过年喜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另外还有,腊月二十三买“祭灶”用的关东糖,还有祭祖、请财神的供品也是必不可少的,供桌上要有蜜供、套饼、水果、干果、大小八件等,尤其是蜜供,那时候一进腊月,家家不论贫富,都要到点心铺定制。还有肉食水产、衣服鞋帽、儿童玩具……各种年货办齐了,这热热闹闹的新年也就来了。

过去在岁末之时,人们会添置年货,将好的东西买回家,庆祝这辞旧迎新的时刻。现在生活更好了,年货能给新年带来浓厚的年味,也能传递人与人之间的祝福。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北京的春节的习俗概括

北京春节的习俗有:扫尘、压岁钱、贴春联、年画、守岁、爆竹、拜年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一、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二、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三、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四、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五、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六、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七、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北京春节的风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拜年,在大年初一早晨的时候就要开始拜年,而且北京会有很多的庙会,也是从初一开始的。另外按照老北京当地的习俗,在这一天女婿要去拜岳父岳母,当地人对于拜年是特别重视的,另外接待的人家需要准备好各种食盒,放上各种干果。聚财在正月初一北京人有一个习俗就是不能够动扫把,因为正月初一是扫把的生日,如果这一天动了扫把就会将好运给扫走,容易破财扫走运气。斋日,在正月初一早晨拜神,放炮仗后吃早餐要注意是必须要吃斋的,可以用粉丝发菜、冬菇、腐竹等做成菜,之后才可以大鱼大肉的吃。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习俗”相关推荐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春节特色风俗:糖瓜儿粘、扫房、做豆腐、蒸馒首、吃饺子守岁。1、糖瓜儿粘在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2、扫房腊月二十四的传统是扫房子,按早年间

2024-02-08 08:03:41
北京春节的习俗(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

北京春节的习俗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

2024-02-16 20:39:17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春节特色风俗:糖瓜儿粘、扫房、做豆腐、蒸馒首、吃饺子守岁。1、糖瓜儿粘在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2、扫房腊月二十四的传统是扫房子,按早年间

2024-02-24 05:00:25
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老北京的春节有哪些习俗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在北京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

2024-02-27 14:40:49
《北京的春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什么?
《北京的春节》主要的风俗习惯有什么?

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

2024-02-25 03:41:55
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有什么

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有什么1、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是要吃糖的。3、正月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

2024-02-27 00:43:17
北京过春节的风俗都有什么?
北京过春节的风俗都有什么?

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在北京,人们一进腊月门儿就开始忙着备年货了。一是“破五”之前,商铺都不开业,这过年的吃穿、日用、玩耍、点缀等都要准备得足足的。二是要频繁地走亲访友、上门拜年,送礼不贵还得有面儿,所以年前忙活着置办年货,不但是一种讲究,过年还特别有年味儿。老北京过春节的四个习俗:❤️‍🩹💛一、点心匣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进腊月,小孩儿都要

2024-02-04 15:19:21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南京有过小年的风俗,好像在初二,将放一夜炮,市区也不例外。还有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物质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

2024-01-17 08: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