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13:10:02 | 起点排行榜
甘肃白银的
春节习俗
与全国大同小异,只有
景泰
的习俗稍有差异。景泰人过年的习俗与忌俗
农历腊月开始,景泰人便忙里忙外,外准备起过年的东西来。家家杀猪宰羊,做新衣服。农妇们不要选择个天晴日丽的好日子。,将自家屋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将一些陈旧的年画换上新买的,这种活动名曰:“扫房”。
腊月初八是传统的“起点排行榜
腊八节
”,这天的早上各家的农妇们早早起来,做一大锅米饭,米饭中拌有熟肉片或肉丝,和在一起蒸熟。这天的早饭只吃这种米饭,不准吃菜。
“
腊月二十三
,灶火娘娘要上天。”各家早早地将“
灶君
”像请到家中贴在灶房中,待到腊月二十三这天,家家都烙“灶干粮”,这是一种巴掌大的圆饼,上面放上糖,献在灶火娘娘像前,意为糊住灶火娘娘的嘴,要她“上天言好事”,在玉帝面前多说主家的好话。天黑以后,将事先准备好的“
灶马
”焚烧掉,放鞭炮便送灶火娘娘升天去了。
在景泰芦阳方圆的地方,过年前还要上坟。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这几天,同一家庭的人带上纸钱和馒头到祖坟上去祭祖,给阴世的先人们送钱送吃的,寄托思念之情,希望他们也过一个欢喜年。
除夕这天下午,家家便早早的将院子里外彻彻底底打扫一遍,老式房子纸窗户还要将旧的纸扯完,按窗格糊上
窗花
和花纸,景泰乡间流传一则谜语:“有个大姑娘,年年换衣裳”,说的就是这贴窗花的事。这一切都准备好后便开始贴春联。
年前夕,妇女们忙得不可开交,蒸“枣盘”(一种供祭神用的馒头,顶部放一颗红枣)、做长面(如今多为压面机压制),切好肉臊子,准备过年几天的丰盛食物。
除夕的晚上,吃过饭后就开始接“神”。每家上房的
八仙桌
上供着本家祖先的牌位,牌位前面献着枣盘、点心肉类等祭品。接“神”前先用烧红的石头放在醋盆中,端着醋盆在所有的屋子里转一圈,然后燃香放花炮,迎接先人们来家中过年。
除夕的深夜,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吃煮熟的猪耳朵,名曰“咬鬼”。
“神”接到家后,要供奉三天,一直到初三早上才送“神”上天。这三天,家里不能动扫帚,地脏了也不能扫,出嫁的女儿这三天也不能回娘家。每天早晚要有一位男的上香磕头、放炮,一直到送“神”上天。
初一早上开始,大人小孩成群结队的去各家各户拜年,先拜长辈和近亲,热闹非凡。
初三以后,过年的热潮便告一段落,一直到正月十二三又开始热闹了。俗话说:“小年大十五”,正月十五便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从正月十二三开始,各村各庄的
社火
队就开始出动了,高跷、秧歌、旱船、花灯,白天默认的闹。元宵节的社火,景泰地区以芦阳的最为热闹。另外在芦阳一带。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夜里,家家门前除了挂着各种各样的灯笼外,还要架一炉红通通的炭火,一则为观灯的人取暖提供方便,二则暗喻着来年这家的日子红红火火。
社火一直闹到正月十六夜里,到了这天夜里,夜深人静后,社火队的人便开始“追瘟”,敲锣打鼓沿街奔跑,做出追什么的样子,意为将全村的
瘟神
鬼怪都驱除出村,保佑全村百姓一年平安。追瘟的队伍一直跑到村外很远方罢,所以这天夜里,除了社火队而外,一般人家都是不出门的。 忌俗
从除夕夜接“神”到初三早上送“神”的这两天三夜中,因“家神”接回供在家中,故有许多忌俗。如:
这几天家中里里外外不准扫地扫院。据说,如破了忌扫了什么地方,来年什么地方就会有许多蚂蚁。
家中老小要和睦相处,
婆媳
之间、夫妻之间不得吵架,家里不能有哭声,否则来年家中不会平安。另外,要特别小心不得过年期间打破家什,如锅碗之类,若过年几天打破什么家什,这一年便会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与人说话,要多讲些吉利的话,特别忌说一些“死”呀,“病”呀之类的话来。
正月初七、十七两日,称为“黑日”,这两天在家的人不能出远门远行。另外,初八和十八两日,在外的人不能回家,故有“七不出八不进”之说。
还有,正月期间,不得干炒吃各种食物,也不能在火上烧着吃,否则,传说一年中便会生
口疮
。
1、兰州社火
兰州社火可以说是西北地区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在过年的时候,西北地区的人常喜欢围在一起载歌载舞欢度新年,这些人的手里常常拿着鲜亮的火把来,代表着自己对于来年的期盼,以及对于过去一年的总结。人们欢聚在一起唱歌跳舞的时候,也代表着对于未来的期盼。
在这一天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去到街上来,跟随大队伍一起玩弄社火,如果在这一天少男少女互相看中了对方,可以直接表白,将会得到大众的祝福。
2、清扫房屋
西北地区尤其是在甘肃的大部分地区都喜欢在过年的时候清扫房屋,在大年三十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将自己的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来迎接新春的到来,甘肃人往往认为过年的那一天就是新春的起始,所以并不会将清扫工作留到大年初一来做。
如果在过年的这一天去别人家做做客,还会发现大部分的人都在做清扫工作,不把家里搞得干干净净是不会来迎接新年的,其实部分甘肃人可能家庭条件并不好,但是还是会做一次全家大扫除。
3、送财神
在西北很多地方的农村,一直都有送财神的年俗。初一起床出门就要看财神方位,选择走向,根据天干地支,确定喜神、财神、贵神的所在方位。据说,初一一出门,就要朝财神、喜神方向走,就能发财,一年都会遇到喜事、吉利的事。
4、舟曲迎婆婆
舟曲迎婆婆“正月十九迎婆婆”(舟曲称圣母娘娘为婆婆)是舟曲县遗留下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俗活动,是整个正月活动的高潮,犹如舟曲县的狂欢节。
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神职功能不断膨胀,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5、 初五:破五——山西中部年文化[祁县春节民俗]
今天是破五,意思过了今天过年中所忌讳都破了,生产开始正常,清晨鸣炮庆祝,但这一天也是忌讳最严的一天,呆家里不作事更不能出门。今天也是过年敬香供神最后一天,晨、午、晚每次都要鸣炮。
破五不仅是祁县和晋中一带风俗,在山西大多地方都有相似风俗,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在中华文化是个亮点。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台州过年的风俗春节习俗在临海,春节一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止。张家渡民间流传的“拜岁过上八,清汤呒得喝”就是这个意思。大年初一天未亮,炮仗连天响。天亮后,各家插烛焚香烧纸钱,用茶果祭祀天地、家堂祖先。大年初一的早餐,以前城关吃汤圆,东乡都吃糯米红枣粥,沿海渔乡则吃“长寿面”,西北乡山民有的吃豆腐粥。杜桥、上盘等地,初一的早饭男人烧,习惯吃“菜头饭”。初四,民间备牲醴、烧纸马贴新
山西春节习俗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大年初六,马到成功。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大年初七,人寿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春节特色风俗:糖瓜儿粘、扫房、做豆腐、蒸馒首、吃饺子守岁。1、糖瓜儿粘在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2、扫房腊月二十四的传统是扫房子,按早年间
老北京过春节有哪四个习俗?在北京,人们一进腊月门儿就开始忙着备年货了。一是“破五”之前,商铺都不开业,这过年的吃穿、日用、玩耍、点缀等都要准备得足足的。二是要频繁地走亲访友、上门拜年,送礼不贵还得有面儿,所以年前忙活着置办年货,不但是一种讲究,过年还特别有年味儿。老北京过春节的四个习俗:❤️🩹💛一、点心匣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进腊月,小孩儿都要
东北春节的风俗有哪些东北春节的风俗有包饺子、吃冻货、点长寿灯、不剪头发、发红包等。1、包饺子北方人过年有吃饺子的习惯,在大年三十守岁的晚上,全家人会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包饺子。2、吃冻货冻货是东北的特产,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吃完年夜饭后,把冻梨、冻柿子放在水里解冻再吃,吃了以后可以解酒、解腻。3、点长寿灯东北人大年三十一会点长寿灯,从三十到
四川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四川春节有哪些风俗导读:四川,简称川或蜀,是中国23个省之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内陆,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这个地方极具特色,就连春节都别具一格,那么四川春节的风俗有哪些?四川春节有哪些风俗?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四川春节的风俗有哪些1、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
韩国春节的风俗与我国春节的风俗有什么不同韩国春节的风俗与我国春节的风俗不同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拜年:中国人与韩国人到春节时都有拜年的习俗,但是两国在拜年的细节上有所不同。首先是拜年的顺序不同。中国人给父母或其他长辈行礼后,对其他人只是鞠躬或是问候“过年好”。对长辈拜年时没有固定的顺序,只要从年龄大的开始就可以。拜年这一传统习俗在韩国称之为“岁拜”,祭祀结束后便按儿子、儿
河北辛集过春节的习俗辛集的春节过年的习俗很多,要说吃的,一品锅、丸子肉、黄韭熟肉丁饺子、肉糕……多种多样,但若是说起年夜饭的必备大菜,那非一品锅莫属了。一品锅作为辛集的一道地方名菜,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细而闻名。以前的一品锅全名为鸳鸯丸子一品锅,寓意好,再加上荤素搭配均衡,清香可口,成为辛集人过年的一道大菜。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
2024-01-05 13:53:17
2024-01-04 10:14:09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
2024-01-07 10: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