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18:41:33 | 起点排行榜
韩国春节的风俗与我国春节的风俗不同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拜年:
中国人与韩国人到春节时都有拜年的习俗,但是两国在拜年的细节上有所不同。首先是拜年的顺序不同。中国人给父母或其他长辈行礼后,对其他人只是鞠躬或是问候“过年好”。对长辈拜年时没有固定的顺序,只要从年龄大的开始就可以。
拜年这一传统习俗在韩国称之为“岁拜”,祭祀结束后便按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孙媳的顺序来给长辈行大礼,问候新年,岁拜的叩头姿势也非常讲究。未成年人给长辈行礼,长辈并不还礼,而成年人给长辈行礼时,长辈一般会点头还礼。
长辈还会给小孩子压岁钱,不同的是,在中国人们认为红色代表喜庆,将压岁钱装入红色的信封,而在韩国则用各种颜色的信封来装压岁钱,韩国人喜欢白色,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用白色信封。另外,在拜年的时间上也有所不同,在韩国只有除夕和大年初一进行岁拜,而中国的拜年则是从除夕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二、风俗活动:
在中韩两国,春节期间的风俗活动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贴春联、放鞭炮是春节特有的民俗活动,其中春联与鞭炮最具代表性。春联来源于驱鬼的桃符,而现代的春联更多地表达了吉祥与祝愿。春联体现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其在唐代产生,在宋代流行,在明代普及,后来流传至韩国。
韩国至今仍有贴春联的风俗,只不过多数将贴春联的日期选择在立春之日。韩国的风俗活动有花图、跳跳板、赶“夜光鬼”、看春节特别节目等。传说初一晚上夜光鬼会到各家各户试穿每个人的鞋,遇到合脚的就带走,如果谁丢了鞋,可就要交霉运了。为防止鞋子被带走,人们大都将鞋放在屋子里,同时放置筛子或篓子。
三、祭祀:
在中韩两国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行为强调礼仪,礼仪的基本精神是诚、敬、爱,即强调真诚之心、恭敬之心与仁爱之心,祭祀能很好地体现这种根本精神。所以在古代社会,中国人和韩国人在过春节时一定会祭祀。中国历代春节均有祭祖之习俗。但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的中国人更倾向于清明祭祀或者祭日祭祀。中国春节更强调预示春之开始,庆贺结束了严寒的冬日迎来温暖的春日。
在韩国,春节是祭拜祖先之日,以对祖上的崇拜与孝思想为基础,是祖上神灵与子孙共度节日的神圣时间。在大家庭中,以高祖父为中心,每代分家之后,其直系后代聚到一处祭拜。祭祀的程序严格按家谱排序,按辈分及年龄的大小依次向祖先敬香、敬酒、鞠躬、扣头,感谢祖先的恩泽,并祈求庇护。
从祭祀供品来看,中国一般使用三牲(一块猪肉、一只鸡、一条鱼)、四果(四季应时水果)、清茶、饭菜和酒。韩国一般使用蔬菜、水果、汤、米饭以及油炸的食品,其摆放规则极其严格,有“红东白西”、“头东尾西”、“生东熟西”等讲究。
四、饮食和服饰:
中韩两国在春节饮食文化与服饰文化上有很大的差异。中国人很重视团圆,除夕这一天家人们偷快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春节食品种类繁多,其中饺子是最具代表性的食品,一般在除夕子时吃“饺子”为“交(饺)子时”之意,蕴含着“吉祥、喜庆、团圆”,另外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寓意。
韩国的春节食品称为“岁餐”,韩国春节的重头戏不在除夕而在初一,大年初一不能睡懒觉,要起大早祭祀然后吃“岁餐”,韩国最具代表性的春节食品是“年糕汤”,这是用圆圆的米糕片做成的汤。韩民族素有“白衣民族”的美称,人们喜欢白色,崇拜太阳,认为白色代表纯洁,而太阳则象征着光明。
春节时,中国人虽然有传统服饰,但并没有在春节时一定要穿传统服饰的传统,只要穿新衣服或是干净的衣服即可。相反,韩国人则很重视传统服饰,认为一定要穿韩服。
韩国、日本、新加坡、越南也过春节。
韩国:起点排行榜
跟中国一样,韩国人在大年三十之前必须回家团聚,所以,韩国在春节前也有“千军万马回家乡”的春运,一票难求,不少人通宵排队,就为了买到一张回家的车票。当然,昔日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在春节时就格外清净,大街上空荡荡的没多少人。
中国过春节,大人会给小孩子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韩国人也有压岁钱。正月初一这天,祭祀了祖先,晚辈就要给长辈拜年了,长辈要给拜年的晚辈压岁钱。但韩国压岁钱不是装在红包里,而是装在一个白色的信封里。这是因为,在韩国人看来,白色象征纯洁干净。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世界上除了中国外,第二个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新加坡共600万人口,华人就有400多万。由此可见,所以,华人让春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在新加坡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新加坡很重视春节。新加坡公共假期一般只有一天,连圣诞节都只有一天假日,只有春节会放两天假。到了春节,新加坡全城张灯结彩、敲锣打鼓、热闹非凡。
新加坡的春节习俗与广东很相似。比如,春节人们会带着两只柑桔拜年。这是因为,广东话中“柑”与“金”同音,“桔”与“吉”同音,送桔子有送吉祥、送财运的意思。
与中国一样,新加坡过春节时也会送红包。不过,没有结婚的长辈,不能给晚辈发送红包。原来,新加坡当地习俗认为,没有结婚的男子给晚辈发红包,会难以娶妻;而没有结婚的女子给晚辈发红包,会难以嫁人。
越南:
与中国过春节不同的是,越南在过年时会买一条活鲤鱼,供奉在灶王像前。等灶王像烧掉后,还要将这条鲤鱼放回河里,而不是吃掉。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越南民间说法,鲤鱼是龙王的化身,将这条鲤鱼放回河里,可以作为灶王的座驾,载着灶王回到天宫。
日本:
将阳历的元旦当春节过。元旦是日本人最隆重的节日。每年的12月29日—1月3日是全国休假日,放假长达6天之久。阳历12月31日晚,日本人过“除夕”,当晚,日本人要举家坐在电视机前面,收看日本的“春节联欢晚会”——“红白歌会”。1月1日,日本人相互拜年。长辈们也会给小孩子发压岁钱……
朝鲜族过年的习俗
朝鲜族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人们带入新的一年。在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举行压跳板、拔河等比赛。家家户户贴春联,做各式丰盛饭菜,吃“八宝饭”,除夕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弹伽倻琴,吹洞箫。初一天亮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给长辈拜年。节日期间,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在朝鲜族中,春节是仅次于中秋节的第二大节日。农历1月1日,新年早上祭祀(向祖先贡献饮食行大礼)祖先,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这是最重要的活动。阴历年到来的时候,街道和村庄都披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过年这一天,主妇们摆出各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丰盛的年饭年菜,全家聚在一起欢度节日。饭菜中大米年糕、年糕汤、朝鲜八宝饭和江米条是不可或缺的。朝鲜族人春节也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
白族过年的习俗
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自写的对联为荣。中午,白族主妇到村寨中的本主庙里祭祀本主。本主意为“本境之主”,是村寨的保护神,也是白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到了晚上,全家人团团圆圆地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席上一定要有白族特色菜“酸辣洱海鱼”,表示年年有余;用糯米糍粑蘸糖吃,表示来年生活甜蜜。白族妇女要准备好第二天的菜肴,并将家里的水缸挑满水———按白族习俗,初一全天不能再动菜刀、挑水和扫地。初一当天,按习俗是不能去别人家,但可以去外面玩。早上起来,白族主妇先在院子中祭拜天地,再到堂屋中祭拜祖先,最后到大门口拜祭,之后方可出门。
侗族过年的习俗
农历三十过大年,除夕晚上,送旧迎新,灯火通宵,高高兴兴吃“年更饭”。这晚村村寨寨的青年男女在本村寨互相串门、吃“年茶”。吃“年茶”是很有趣的,那是各家的姑娘(或妇女),挑水桶到井旁,等老人家敬并以后(意思是吃水不忘掘井人),姑娘们便一起拿勺子舀水,舀到井里有白泡沫为最吉祥。姑娘们用这一担水给客人和家里的人煮上香喷喷的油茶,这就叫做吃“年茶”。
新年初一凌晨,要抢“头水”当全寨响起一片迎春接福的鞭炮声时,后生们就飞快地挑起水桶,手举火把,冲向井台,打上一担水飞速地挑回家。因这是新年的.第一担水,所以叫“头水”。侗族人把抢来的“头水”奉为吉祥圣洁之物,家家户户都遵守古老的�八字磺酪坏K?L艋乩吹�“头水”,要专门贮放,不能用来洗东西。只能做饭、炒菜,姑娘、媳妇们把“头水”煮沸,冲上糯米酿制的糟酒加荷包蛋,泡上芳香的侗家油茶,款待贵客。据传:吃了头水煮的饭、炒的菜、泡的油茶,能消病去灾。如果误用了“头水”洗了东西,不能把水泼出去,只能洒在灶膛里,以示将吉祥留在家里。后生们抢完的头水,各家主妇就用竹篮提着煮好的米饭、猪肉,斟上米酒、来到井边祭水,她们将酒慢慢地注入井中,表达侗家人的心愿,愿井水四季不断,让全村百姓在新的一年里喝上更加清澈甘甜的水。
新年初一这一天,侗家首先是拜祭祖先。姑娘们开门的头件事,便是相邀女伴,同到山崖水畔,去采摘映山红,采回家中,把一枝最美丽的映山红插到鸡笼上,献给雄鸡,以示报答雄鸡啼叫司晨之恩。然后,再把其余的花朵插到房中,床头、桌上,把新春打扮得像映山红那样火红热闹。
春节期间,侗族要走村串寨拜年做客,叫“行年”又叫“乡客”,是别的民族所没有的独特年俗。姑娘佩戴闪烁发亮的银质装饰品,手提小巧玲珑的蜡篮;小伙子身着节日的盛装,头缠侗帕,手举灯笼(有的手持芦笙);老人腰插长长的烟斗,小孩打着各种各样的花灯,簇拥在烛光闪闪的龙的四周,在一片喧闹的爆竹锣鼓声中,浩浩荡荡的做客队伍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少则二、三十人,多则上百人。到了对方村寨,主人在寨口的风雨桥上敲锣打鼓,爆竹齐鸣表示欢迎之后,便主动去接客人的灯笼,让客人休息,小伙子接姑娘的蜡篮,并帮助姑娘点燃被风吹熄的蜡烛。到了寨中的鼓楼坪,锣鼓声、爆竹声齐鸣,有的还吹起芦笙,舞起龙灯助兴,随后龙灯便挨家挨户去贺新年,贺年完毕,好客的侗家人便将龙灯挂在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家中,拉着客人到自己家里去做客。哪家拉的客人多,说明这个家富有和热情,当然,小伙子是绝对不会放过远道而来的姑娘的,因为“做客”认识的姑娘,大多数能够结成终身伴侣。
苗族过年的习俗
苗年是苗族自己的年纪,各地方的苗年时间很不一致,多数地区是“岁首以冬三月,各尚其一。”岁首即每年的开头,也就是指过年。有的在十月,有的在冬月或腊月。近年以来,绝大多数苗族过年以改在正月过年,过春节,但苗族的风俗习惯仍然保持不变。过年是最大的节日,要准备丰富的食品,如杀年猪,熏腊肉,打糍粑,炒炒米,还要杀鸡祭祖,“守岁”,开“财门”,敬“年神”,从的冬天 初一到初十五都要休息。在此期间,要举行传统的娱乐活动,汉译为“踩花山”,“跳场”,“跳年”,“跳月”,“吃排家饭”等。湘西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称“赶年场”,主要内容有打秋千、百狮会、玩龙灯、唱花灯等。
土家族过年的习俗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过去跳摆手舞时,要先在“摆手堂”挂三笼帐子,帐内挂猪头、猪肉、香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身穿红色法衣头戴法冠的老土司手持法器,摇摆呐喊,男女老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土家族除了跳摆手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子、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藏族过年的习俗
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3 08:48:35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