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

2024-01-22 04:13:06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

南方春节习俗

淮阴人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

在南方有除夕夜围炉的习俗,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着瓜子,看着电视,边吃边聊,述说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

南方初一要做年糕吃汤圆:南方人过春节讲究的就是大年初一,一定要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糕,做汤圆。

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

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南方小年的日子,但是大家都知道,在日历上显示小年时间是腊月二十三。所以关于南方小年和北方小年时间问题一直都存在差异。但是说到南方小年,想必大家应该都非常的熟悉了,不管是在吃的方面,还是习俗方面,肯定是和北方又不一样的。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南方小年吃什么

1、年糕

小年,一般北方讲究包饺子,而南方更习惯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每年小年,在南方都是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的日子,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另外,海南人用椰子作配料赶制椰糕用来食用并祈福,取年年高的吉庆之意。

2、米饼

广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间有做米饼的习俗。米饼是用糯米粉做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制成圆形,再经高温蒸熟,吃起来别有风味,有团团圆圆的寓意。

3、年粽

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年粽是新年吉祥的象征,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年粽跟端午节的凉粽不一样,它有馅,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圆有扁。剥去叶子后,皮是糯米,馅是绿豆和猪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欢的食品做馅料。

4、团子

廿四夜吃团子是江南许多地方的风俗,寓意着一家团团圆圆、幸福美满。在苏州,每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做团子、送团子、吃团子是必备的一道年味。廿四团用糯米粉制作,馅儿有鲜肉、豆沙、萝卜丝等多种。

5、杀年猪

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的兰洞、西岭的新河、观音的水滨山寨等地,都有杀猪过春节的习俗。过了小年夜,那杀年猪的热闹戏就算开台了。挑选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炖,精心烹饪,再满满斟上一杯酒,邀请亲朋好友共享年猪宰杀后的第一顿鲜肉——庖汤。

2、南方小年怎么祭灶

祭灶的时间各地不一,北方为腊月二十三,南方为腊月二十四。汉族民间还有官三、民四、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老百姓在二十四,水上人家在二十五举行祭祀。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据说鸡是灶爷升天所骑之马,故鸡不称为鸡,而称为马。若是红公鸡,俗称红马,白公鸡,俗称白马。焚烧香表后,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3、小年各地特定风俗禁忌起点排行榜

湖北部分地区,小年是忌宰杀的。河南有些地方忌讳捣蒜,台湾则忌舂米,小年后的几天,中国很多农村地方会蒸馒头准备过年,将馒头用来祭祖祭天,不宜施舍给他人。

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

广西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1、挑新水、喝伶俐水

按壮家独特的习俗,春节要挑新水、喝伶俐水。挑新水又称汲新水,挑伶俐水、挑乖水;喝伶俐水又称“喝智慧水”,流行于广西巴马、凌云等县。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家家户户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要挑着水桶,拿着三柱香火,唱着歌,去河边挑水,到了河边或者取水处,先把香插好,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

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

2、舞鸡、舞春牛

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

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3、打扁担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

打扁担是一种由壮族生产劳动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体育活动,也是壮家人传统的娱乐活动,在古代,每年秋收以后,人们用树木挖成槽(也有用石槽的),槽中注入稻谷。用木杵椿谷。每边站五人,男女间立。在椿打中,时而敲击槽边,发出有节奏的敲打声。

4、吃白薯籺

京族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粤语读音yeat,发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

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5、敲锣鼓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

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水历的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顿饭要忌荤食素,但不忌鱼虾。水族妇女泡制的“鱼包韭菜”也是端节酒席上必备的佳肴。

以上就是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南方小年吃什么,怎么祭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