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2 01:29:07 | 起点排行榜
接灶王爷是每年的大年初四,按照民间的说法,正月初四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燃放鞭炮,以示恭迎。这一天,全家还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一般是在除夕。除夕夜,家家守岁不眠。待时过午夜零点,家主燃烛、焚香、叩头、净手贴新灶神像于厨房神龛,于像前供祀品,意谓迎接灶神从天上再回人间。从腊月二十三送灶至除夕迎灶,共7天。故清人张朝墉燕京岁时杂咏诗,纸旖甲马到厨东,司命遄行薄醉中。天上去来才七日,凡人无此大神通。为尊灶神,是日禁恶声谩语,忌弃污水于地。
接灶神的禁忌
忌出远门。灶王爷回来是来守护家人的,而且据说灶王爷回来时要查户口,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的人都要手在家里,准备好供品,迎接灶神回来。如果这时候不在,就不能得到灶王爷的保佑了。
送灶神接灶神是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日子,其中北方地区的人会在腊月二十三祭灶神,南方地区的人会在腊月二十四祭灶神,而且祭灶神当天是小年,家家户户会团聚在一起,联络感情,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接灶又称迎灶,是一种传统节日习俗。多在除夕之日,也有在元旦或迟至正月十五者。接灶,表示灶神自天上返回。此日,民间将新的灶神像安置于灶的神龛上,并敬以酒果点心。
相关说明
把灶王送上了天,还得负责接回来。灶王在除夕之夜,偕同其他神仙一起从天而降,灶君为诸神作向导,给千家万户带来吉或凶、福或祸。到了正月,诸神都返回天上,只有灶君还留驻人间,居于小小的灶头之上,继续伺察人们的善恶。还有一种说法是:灶君上天奏事,来回总共七回。起点排行榜
清代吴曼云《江乡节物词》云:“迎神薪突正衣冠,灶马纷纷乍解鞍。来复只须占七日,笑他人说上天难。”这就很有些浪漫主义的趣味,“笑他人说上天难”既豪迈,又潇洒,可体现灶王爷神通之广大。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接灶神
拜灶神爷为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所举行的风俗活动。
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相关内容:
灶王又称“灶神”、“灶君”、“灶君老爷”、“老灶爷”等,是我国古代神话中主管饮食之神。旧时民间灶王信仰颇为广泛,多将灶君像供奉于灶头。
古代文献中,对灶王是谁有多种说法。《淮南子·汜论训》说:“炎帝作火,死而为灶。”汪葵《事物会源》则以黄帝为灶神。炎帝与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按照《淮南子》与《事物会源》的说法,灶神就是这两位老祖宗的化身了。
而孔颖达在注疏《礼记·礼器》时却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吕氏春秋》则曰:“吴回回禄之神,托于灶,是月火王,故祀之也。”汉代许慎《五经异义》等书记载,灶神为苏吉利。又有人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庆忌,有六个女儿,都名察洽。
上述已有六说,灶神皆非同一人,但都承认只有一位灶神。而《敬灶全书》另立一说,分立东、南、西、北、中五方灶神之目。
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灶神就更多了。据称商朝末年,姜子牙帮助周武王讨伐纣王,历经多次浴血之战,终于打下江山,裂土封侯。姜子牙受师之命,立下封神榜。有功的将领牺牲后,都能受封为神;但广大冲锋陷阵的士兵,战死沙场,却都未受到封赏。这些游鬼冤魂,死于归宿,心中不快,难免闹事。姜子牙了解这一情形后,便将战死的士兵封为灶神。这样一来,既可制止鬼魂闲荡寻衅,又可将家家户户管起来,可谓一举两得。
2024-01-19 16:17:45
2024-02-11 14:05:14
2024-01-26 09:13:09
2024-02-15 18:05:14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