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2024-03-01 22:05:58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腊月二十四,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彻底打扫室内,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是否如灶王所奏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清苦,瞒过玉帝的惩罚。

腊月二十六,割年肉,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过去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称为“年肉”。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香烛、牛羊肉、各种玩具礼品等。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

大年三十(今年没有大年三十哦)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拜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

大年初四,三羊开泰。灶王爷要查户口,恭迎灶神回民间。

大年初五,艮牛耕春。五路接财神,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马到成功。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大年初七,人寿年丰。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动,就是把家里养的一些鱼、鸟拿到外面,放归野外。初八放生,不仅体现了古人尊重自然万物、和谐相处的品德,也表达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间各种生物兴旺发达的美好愿望。

大年初九,玉皇天诞。古人认为九在数目中表示多数,最多,最大,因此为上。传说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必须隆重庆祝。九与酒谐音,九不能离酒,各家各户都准备丰盛的酒宴,尽兴喝个痛快,给玉皇大帝祝寿。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正月初十传说是“石头”的生日,因此被称为“石头节”。这一天要在石磨、石碾、石槽、石臼、槌布石、石码头、石梯坎等石制物品处燃香举供,以示祭拜和感恩。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传说紫姑是人家的小妾,遭原配嫉妒,在正月十五这天被害死在厕所里,天帝怜悯,封她为厕神。紫姑代表了封建社会中深受压迫的女性,被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

正月十二,搭建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了。

正月十三,灶下点灯,预放元宵。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

正月十四,“顺天圣母”诞辰。娘娘诞辰于正月十四,又称“顺天圣母”。传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民间立祠奉祀,称为“顺天圣母”。

正月十五,夜照田蚕(神)。相传,正月十五日是蚕神嫘祖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便成了百姓祭祀“蚕神”的日子。祭蚕神用白粥加上肉脂为供品,同时用一杆竹竿挑着灯烛插在田间,谓之“照田蚕”(据说观察灯火颜色可以判断一年的丰歉)。这项活动逐渐成为了后代元宵节观灯习俗的一种源头。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腊月二十六,除了炖肉还有什么习俗?

这一天除了炖肉,开始置办年货。

置办的年货有:

1、春联:用红纸以墨或金漆书写。

2、压岁钱:从前用红丝线贯穿一百二十个古钱,表示吃,现用红包袋装新钞。

3、甜粿:甜粿过年、发粿发1钱、菜包包金、菜头粿吃点心。

4、菜头:好彩头的意思。

5、火炉:全家团圆吃年夜饭,桌下放火炉,表示团圆兴旺。

6、长年菜(芥菜):长寿的意思。

7、春仔饭:白饭插(春仔花),表示年年有春(年年有存)。

8、甜食:用来招待客人,说好话。

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但是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腊月二十六指中国农历年十二月(又称腊月)二十六的俗称;汉族春节习俗之一。这一天要杀猪割年肉,开始置办年货。按老理讲“腊月二十六炖大肉”相信这天是所有孩子们的节日,终于可以吃到“年肉”了。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

腊月习俗有哪些?

1、腊月二十六

传统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腊月二十六春节传统传统民俗“炖猪肉”。

2、腊月二十七

农历十二月月二十七,过年的前夕,民谚称“腊月二十七,宰鸡

赶大集

”。这一天,家家户户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赶集上店、

集中采购

。与平日以购缺卖余为主要目的的赶集相比,腊月二十七赶集主要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

春联

、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3、腊月二十八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多数地方在这一天要赶制过年的面食蒸。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蒸馒头”。

4、腊月二十九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5、年三十起点排行榜

除夕是新旧交替的时刻,各行各业停了交易。都在自己家里打着如意算盘,企盼在新的一年中,碰上更好的运气。

这天夜间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早先宫廷在这之前就会放花炮,自腊月廿四日起至正月十七日止。每日放花炮,尤以腊月三十儿晚上最盛。前门外

大栅栏

一带“八大祥”等店铺,会专门雇人燃放各式花炮,花炮愈盛,愈象征着买卖兴隆。

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这种庆祝活动一个接一个。午夜一到,腊月就结束了,新的一年也随之开始了。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