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5 18:05:14 | 起点排行榜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春节期间,这里会举行许多庙会。那么,你要参加哪一个呢?今天就来推荐河南十大庙会吧!这样大家就可以选择去哪里看庙会了!
淮阳太昊陵庙会
每年农历2月2日至3月3日,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省的游客涌入太昊陵祭奠先人,高峰时日均客流量达40多万人。2006年,“泰付豪西安节”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农历2月2日至3月3日,为期一个月。
地点:淮阳县太昊岭
看什么:担花篮泥狗,祭拜人类始祖“伏羲”,游龙湖。
浚县古庙会
浚县的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新年的第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聚集在县城边缘的大屯和丘福两座山上。为期一个月的庙会,最高日客流量超过3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华北地区最大的庙会。
庙会三楼,人堆高跷、舞狮、鼓舞、秧歌、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在太师椅上,让游客大饱眼福。当地的小吃,如传播牛肉,黄年糕,火烧和馒头,闻起来很好吃。传统民间玩具浚县泥咕咕深受游客喜爱。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初二。
地点:鹤壁市浚县大来山和丘福山。
看什么:舞狮、舞龙、竹马、马戏、驯兽、杂技和武术气功表演。
商丘火神台庙会
,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周边的人。会带来各种社火表演来祭拜魁拔,取悦火神。正月庙会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持续一个月。河南浚县的庙会持续时间,全国大概都是这样。
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
地点:商丘市火神庙
看什么:滑稽戏、歌舞杂耍、驯兽、鼓、腰鼓、舞龙、舞狮、高跷等。
洛阳关林庙会
关林庙会起源于祭祀关公。据洛阳关林寺碑记载:“汉代有庙,内埋灵头。”“唐明.几百年来一直在这里受到崇拜。”人们敬畏关公和诸神,前来朝拜和祈祷,所以关林庙会发展起来了。
由于庙会规模的扩大,各种交易活动逐渐增多,庙会时长也发生了变化。由每年三届改为每月13日一届,以后改为每月三、十三、二十三届。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关林庙会从原来单纯的祭祀神灵、娱乐的庙会变成了物资交易会。
时间:每年初一至十五
地点:洛阳市南观林寺
看什么:高跷、旱船、舞狮、排鼓、十万(又称社盘)、海神、杂技等。
商丘芒砀山古庙会
茫荡山古庙会始于唐代,盛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庙会每年举行四次,农历三月二十日开始的春季庙会最为著名,持续时间约十天。
庙会的主要活动有祭祀神灵、祈福童祈福、文化旅游等,庙会上举办各种汉族传统民间手工艺品、土特产、民间小吃、民间绝活等中国古代文化的娱乐活动。
时间:元旦到正月初十。
地址:河南省永城市邙山镇石元村
看什么:永城大饶、梆子、柳琴和挂件。
从010年到1010年,农历正月十八是舜帝的生日,舜帝家乡一年一度的庙会吸引了方圆百里的人们前来参加。庙会追逐者只要从10元里掏出钱来,就可以在同一个大锅里享受到丰富美味的流水席
濮阳瑕丘庙会
河南滑县道口,一个位于黄河北岸的小县城,以烧鸡闻名。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这里都会举行火庙会。为了避免火灾,人们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
火庙会期间,到处都是人山人海。传统节目有河西高跷、军庄秧歌、北阁、八卦球、武术表演、竹马、莲花灯、火龙、花船等。男女演员身着古装,无不体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时间:1月27日至29日。
地点:滑县道口火庙
看点:社火秀
滑县道口古会
马街书展“一日可听千戏,三日读万卷书”,历时700余年,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民间艺人,鼓着琴,聚在这里,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与音乐为友,点灯卖书。
这里展示了40多种民歌和数以千计的传统和现代歌曲,如北京大鼓、山东秦书和三弦书。
书会的群众,一个个扶老携幼,结了婚有了孩子,沿着乡间小路和村道涌进了马街。干了半天,马街的大街上,街外,坡下,庙前,庙后,到处都是人,摩肩接踵;说着,唱着,听着,看着,旅游着,溜达着,好不热闹。
时间:正月十三
地点:平顶山市宝丰县
亮点:河南挂件、湖北渔鼓、四川印青、山东秦书、凤阳古画、上海平话、徐州秦书、三弦书、乱弹、道情。
宝丰马街书会
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如绑娃娃、祭拜米歇尔普拉蒂尼、触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旱船、高跷、火龙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以看到各种带有浓厚信仰色彩的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寿锁、玉如意、宝葫芦、香包、辟邪剑、生肖石等。
时间:3月10日至3月20日,10月10日至10月20日。
地点:登封中岳庙
看什么:少林寺,嵩阳书院,感动铁人,崇拜米歇尔普拉蒂尼。
登封中岳庙会
河南内黄县颛顼和帝喾是古代五帝中的第二、第三皇,被尊为华夏文化之祖。因为颛顼是列文的家族,帝喾是高辛的家族,老百姓都称之为高王。颛顼帝库陵传统庙会,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日是颛顼帝喾的生日,所以每天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陆续来到这里,在陵墓前烧香跪拜,祈求家庭生活更加美好,表达对祖先的敬意。这样,庙会就形成了。
3月18日左右,每天都有上万人来参加会议。寺内外,车马如流,人山人海,更有大戏杂耍,还有很多省内外的商界人士。
时间:农历三月十八左右。
地点:内黄县高王庙
看什么:抬阁、舞龙、踩高跷。
这些庙会的每一项内容都很精彩。相信大家在这里都能过得很开心,所以祝大家新年快乐!
在河南,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插柳
祭祖:在河南,清明时节人们最常吃馓子、枣糕、鸡蛋等食物。
吃馓子、枣糕、鸡蛋
一、河南普通节日传统风俗习惯
1.河南春节习俗——送神慌年忙祭灶
2.河南中秋节的习俗有:铁塔燃灯、夜设茶果月饼、面向月亮许愿
3.端午节(五月初五):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河南人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 油炸食品。像油条、麻花、麻叶等,都是人们常做的油炸食品。在众多的油炸食品中, 糖糕和菜角是最典型的。
4.重阳节(九月初九)
在中国的传统风俗中,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重阳赏菊的活动越来越盛行。因为菊花都在九月开放,民间还把九月称为“菊月”,所以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拓展资料:
河南其他特色节日
1.龙抬头节(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 或“青龙节”。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众多的食俗活动中,这天摊煎饼和吃炒豆的人最多。每到农历二月初二,人们都有要炒玉米、炒黄豆。
2. 过小年(六月初六)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这时, 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 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 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后,人们 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大人们在麦场里猜 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3.乞巧节(七月初七)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
河南新乡一带的乞巧风俗是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六晚上,当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凑成一组(以应“七夕”之数),每人兑面兑物,为织女准备供品。有的要买葡萄、石榴、西瓜、枣、桃等七样瓜果,烙七张油烙馍或糖烙馍,包七碗小饺子,做七碗面条汤。
除此之外,还要单独包七个大饺子,饺子馅由七样蔬菜做成,内包用面做成的七样东西,像针、织布梭、弹花槌、纺花锭、剪刀、蒜瓣或算盘子等。这七样东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愿。
这天晚上,七位姑娘把供品摆在瓜棚下或清静的地方,焚香点纸,跪在月下向织女祈祷,念完祷语后,七个姑娘分吃水果和七碗小饺子。然后把七张油饼和七个大饺子放在竹蓝内,挂在椿树上。这天晚上,七个姑娘一齐守夜,看守竹蓝子。这种举动称为“守巧”,目的是防止爱开玩笑的男孩子偷嘴吃,把“巧”(大饺子)偷去。
七月七日清晨,天刚刚蒙蒙亮,七个姑娘闭着眼睛,在竹蓝内各摸一个大饺子。谁摸出的饺子内包有针、剪刀等东西,谁就是未来的巧手。
在豫北沁阳、孟县等地,现在还流传有“七夕”对歌的习俗。每到“七夕”这天,当地的少女们按村子,或按乡、县组成小组,每组七人,也可为九人、十一人,以单为巧数。民间讲究对歌人的数量,俗语有“当单不当对,当对拙一辈”。人们把对歌小组分成单数,都是为了能够获“巧”,希望本村的对歌组能够取胜。
4.牲口节(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民间俗称为:“鬼节”。中原农家也称这天为 “牲口节”,此日有许多敬奉耕牛的活动。
在豫北林县等地,七月十五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面馍,中午蒸熟后供奉在案桌上,然后燃放鞭炮,庆贺槽头兴旺。凡有大牲口的农家,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后的羊羔馍送给大牲口吃,也有给牲口喂豆等精饲料的,以显示牲口节与平时不同。晚上,他们还要做一锅米汤给牲口喝。有民谣说:“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喝顿小米饭。”
5.腊八节(腊月初八)起点排行榜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而中原地区的许多农家却喜欢吃腊八咸粥,粥内除大米、小米、绿豆、豇豆、花生、大枣等原料外,还要加萝卜、白菜、粉条、海带、豆腐等。
在豫北,腊月初八早上,天刚蒙蒙亮,人们就赶快起床熬粥。粥熬好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自己吃饭,而是先将熬好的粥喂给枣树,将枣树树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诚地把粥抹在树痕上,这就算是枣树把饭吃掉了。在枣树上砍些口子,可以调节枣树的营养增长,阻止养分向地下输送,好集中力量供应地上部分,从而保证了果实的营养需求。至于把粥抹在树痕上,其实不过是一种保护伤口愈合的土措施罢了。
6.祭灶节(腊月二十三)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春节前的一个重要民间节日,每到腊月二十三这天,中原城乡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轮鞭炮。城镇居民忙于购买麻糖、火烧等祭灶食品。而在广大农村,祭灶的准备活动和隆重的祭灶仪式渐渐拉开了帷幕。祭灶仪式多在晚上进行。
祭灶时,祭灶人跪在灶爷像前,怀抱公鸡。也有人让孩子抱鸡跪于大人之后。祭灶仪式结束后,人们开始食用灶糖和火烧等祭灶食品,有的地方还要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在河南,典型的祭灶食品要首推灶糖。也有人说,祭灶用灶糖,并非粘灶爷的嘴,而是粘嘴馋好事、爱说闲话的人的嘴。
河南旅游资源丰富,在春节期间,这里还有着众多的庙会举办,那么,大家要去参加哪个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推荐一下河南十大庙会吧!这样大家也好做出选择去哪里看庙会啊!
淮阳太昊陵庙会
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至三月三日,来自河南、河北、安徽、山东、湖北等省的游客潮水般地涌进太昊陵朝祖进香,高峰时平均日客流量达40多万人次。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间:自农历二月二日始,至三月三日止,会期一个月
地点:淮阳县城太昊陵
看点:担花篮和泥泥狗、拜人文始祖“伏羲”、游龙湖
浚县古庙会
浚县古庙会已有1600多年历史,每到新年正月初一,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的人流就覆盖了县城边的大_、浮丘两座山。为期一个月的大庙会,最高日客流量30多万人,是名副其实的华北第一大庙会。
庙会上三层人叠起的高跷、太师椅上高空翻滚的舞狮、盘鼓、秧歌、旱船等丰富多彩的民间社火表演让游客大饱眼福。铺牛肉、黄米糕、稣火烧、石子馍等地方小吃香气扑鼻。传统的民间玩具浚县泥咕咕备受游客喜爱。
时间:每年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
地点:鹤壁市浚县大_山、浮丘山
看点:耍狮子、舞龙、竹马、马戏、驯兽、杂技、武术气功表演
商丘火神台庙会
这天,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周边群众都会带着各种社火表演,来朝拜阏伯,愉悦火神。正月庙会从正月初一到二月初二,延续一月之久,持续时间在全国大概也只有河南浚县庙会可以旗鼓相当。
时间:正月初一开始,一直持续到二月初二。
地点:商丘市火神台
看点:滑稽剧、杂耍飞车、驯兽、盘鼓、腰鼓、舞龙、舞狮、高跷等
洛阳关林庙会
关林庙会起源于对关公的祭祀。据洛阳关林庙碑记载:“内葬灵首,汉时有庙。”“历晋唐明数百祀于此。”百姓处于对关公的敬仰,对神灵的敬畏,前来祭拜祈愿,关林庙会因而产生发展起来。
由于庙会规模的扩大,各种交易活动逐渐增多,庙会会期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改一年三会为每月十三日一会,后来改为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会。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关林庙会由原先纯粹的祭神、娱神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易集市。
时间:每年初一至十五
地点:洛阳城南关林庙
看点:高跷、旱船、舞狮、排鼓、十万(又名社盘、海神、杂技等
商丘芒砀山古庙会
芒砀山古庙会起始于唐而兴于宋,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庙会一年四次,以农历三月廿日开始的春季庙会最为著名,会期均为十天左右。
庙会以敬神上香、求子祈福、文化旅游为主要活动,庙会上各种传统的汉族民间手工艺品、土特产品、民间特色小吃、民间绝活等古汉文化性质的娱乐活动。
时间:大年初一至正月初十
地址: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柿园村
看点:永城大饶、梆子、柳琴、坠子
濮阳瑕丘庙会
阴历正月十八是帝舜的生日,一年一度的舜帝故里瑕丘庙会吸引了方圆百里的群众前来参加。赶庙会者只需掏出10元钱,便可在同一大锅里享受丰盛美味的流水席。熙熙攘攘的参会人群,摩肩接踵。
听大戏,看古迹,敬一炷香,放一挂炮,品一口小吃,享受新年的快乐与和谐。“万人同吃一锅饭”结束后,村民还要将剩下的“一锅饭”撒在田埂上和黄河滩上,让栖息在这里的鸟儿永远和人们和谐共存。
作为舜帝后裔,这一传统已沿袭了1000多年。
时间:正月十八
地点:濮阳市濮阳县五星乡瑕丘遗址
看点:流水宴、秧歌、戏曲、舞龙表演
滑县道口古会
河南滑县道口,这个位于黄河北岸的小县城因烧鸡闻名于世。每年的农历正月27、28、29三天,这里都要举办火神庙会。人们为避免火灾,以这种方式祭祀火神。
火神庙会举办期间,到处人山人海,传统节目有河西高跷、军庄秧歌、背阁、抬阁、八卦秋、武术表演、竹马、莲花灯、火龙、花船等,男女演员盛装上阵,从脸谱到服装,无不体现了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时间: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
地点:滑县道口火神庙
看点:社火表演
宝丰马街书会
“一日能听千台戏,三天可读万卷书”的马街书会绵延700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以曲会友,亮书、卖书。
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等40多种曲艺曲种和上千部传统及现代曲目在这里集中展现。
赶书会的群众,一个个扶老携幼,拖家带口,沿着乡间公路和村边小道潮水一般向马街涌来。不上半天功夫,马街的街里街外、坡上坡下、庙前庙后,到处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说的、唱的、听的、看的、游的、逛的,好不热闹。
时间:正月十三
地点:平顶山市宝丰县
看点: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徐州琴书、三弦书、乱弹、道情
登封中岳庙会
庙会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如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等。庙会上还有舞狮子、旱船、高跷、火龙舞等民间艺术舞蹈表演,还可见到具有浓烈信仰色彩的各种纪念品吉祥物,如各种长命锁、玉如意、宝葫芦、香袋、避邪剑、生肖石等。
时间:农历三月初十至三月二十和农历十月初十至十月二十。
地点:登封中岳庙
看点:少林寺、嵩阳书院、摸铁人、拜干爹
内黄高王庙会
河南省内黄县颛顼、帝喾为上古五帝之第二帝和第三帝,受尊华夏人文始祖。因颛顼为高阳氏,帝喾为高辛氏,老百姓通称为高王。颛顼帝喾陵传统庙会,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相传农历三月十八为颛顼帝喾诞辰之日,于是每到这天,各地百姓纷纷赶来,在帝陵前,焚香跪拜,祈求家道永昌,表达敬祖心愿,庙会由此形成。
三月十八前后,每天都有上万人来赶会,庙内庙外,车马如流,人山人海,更有大戏和杂耍助兴,还有省内外许多商界参加。
时间:农历三月十八前后
地点:内黄县高王庙
看点:抬阁、舞龙、高跷
这些庙会每一个内容都是精彩纷呈,相信大家都可以去这里很好的游玩,那么就祝大家新春愉快啊!
赣州有哪些风俗习惯?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讲卫生等优良的性格特征。岁时节日的习俗赣州市的居民,因受客家人习俗的影响,除了按汉族人普遍的习惯,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庆典、祭典 和宴饮、游览等活动之外,还特别注重立春、立夏、中元、重阳节样几个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
南北方过年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南北方过年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1.准备习俗:北方在春节前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和挂门神,而南方同样会准备充足的年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提前采购。2.除夕习俗:北方家庭会在除夕夜守岁,晚上放鞭炮,观看春晚,午夜时分再次放鞭炮。南方家庭则会在除夕夜举家团圆,吃年夜饭,之后也给小孩发压岁钱。3.穿着习俗:北方小孩传统上会在春节期间穿新衣
宜宾的春节习俗过年要做猪儿粑(有的地方称为鸭儿粑)、一般是大年三十中午团年(必须要的菜品中包含鱼、鸡肉而且是公鸡肉)、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面条、汤圆、抄手等表示顺顺溜溜的东西(表示新年的第一天顺利,这一年也就顺顺利利)、每年都要提前做腊肉腊肠等、一般农村家庭还会做醪糟(俗称米酒),一般正月的早上都吃醪糟蛋等、做粑丝丝、花生糖(不过现在大家都懒了,不自己做,一般都买)、炒花生。另外节前几天要对
我国人民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1、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25]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2、扫尘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亦称扫屋)的习俗。
春节中的风俗习惯有条理的许昌的春节对中国人来说是个很重要的节日,民间百姓一般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一直要热闹到正月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完了。1、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2、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天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3、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人们只在一年一度的节
你知道,有哪些安徽春节的风俗和习惯呢?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安徽过春节俗称过年,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家人在何处,都要在除夕前赶回家与亲人团聚。作为地道的安徽人,在春节,除了放鞭炮,还有许多春节的风俗和习惯,下面我就分享一些安徽春节的风俗和和习惯吧~一、💕安徽春节的风俗💕✨🌹安徽春节风俗之一:踩“祟”🌹✨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满族节日风俗习惯1.春节春节是满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节前要做满族传统糕点——萨其玛,张贴对联、窗花、挂笺(按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色)、挂“福”字。午夜分发“神纸”之后,晚辈男子到族内各家“辞岁”。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取“更岁饺子”之意。还要把一枚铜钱(富家有的用金钱小保及宝石等),暗放饺子中.谁吃到了则终岁大吉。除夕,家家院内竖灯笼
商河人过春节的习俗商河人过春节的习俗是鼓子秧歌、贺年卡。“鼓子秧歌”是流传于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最为普遍的一种集歌、舞、丑为一体的舞蹈艺术形式。春节跑秧歌已成为商河人民的习俗,每年春节期间各村都组织自己的鼓子秧歌队,各镇(街)文化站都在正月十四之前,组织本辖区鼓子秧歌汇演。自1980年始,商河县每年正月十四上午都在县城全民健身广场举办全县鼓子秧歌汇演,至今已举办了39届,2020
2024-01-19 16:17:45
2024-01-05 13:53:17
2024-01-04 10:14:09
2024-02-05 14:43:52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