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

2024-02-22 06:27:48 | 起点排行榜

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相关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

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

一、春节的由来:相传在古时候,中国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它会在除夕夜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躲避“年”兽的伤害,人们在除夕夜会扶老携幼逃往深山。然而,有一年除夕,一位乞讨的老人来到了桃花村,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尽管村民们忙于逃难,没有人关心这位老人,但村东头的一位老婆婆给了他一些食物,并劝他上山躲避“年”兽。老人微笑着说他会在老婆婆家过夜,会把“年”兽撵走。除夕夜,“年”兽如期而至,发现村子里与往年不同,家家户户都贴着红纸,烛火通明。当“年”兽接近门口时,突然传来一阵爆炸声,“年”兽吓得浑身战栗,不敢再往前凑。原来,“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这时,老婆婆和她的家人们打开门,只见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正在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狼狈逃窜。第二天,正月初一,避难的人们回到村子,发现村里安然无恙,非常惊奇。老婆婆这才恍然大悟,把乞讨老人的许诺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高兴,纷纷穿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去拜访亲友,庆祝吉祥的到来。这个习俗逐渐传遍了周围村子,成为了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二、春节的历史:1. 节日起源: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起源于虞舜时期。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位为天子,带领部下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作新年的开始。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称为春节。2. 时间演变:夏朝以孟春(即正月)为正月,商朝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后人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末年,长达2080年。3. 名称变革:在先秦时期,春节被称为“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樱绝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称为“元旦”或“元日”。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历和阳历,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4. 内容发展:4.1 汉朝时,祭祖是春节的重要活动和习俗。东汉崔寔《四月民令》提到,“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絜祀祖祢。”正月初一过新年的习俗也越来越丰富。魏晋时,已形成除夕守岁的习俗。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记载: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4.2 唐朝时,人们除登门拜年,还发明一种“拜年帖”。唐太宗李世民用赤金箔做成贺卡,御书“普天同庆”,赐予大臣。这一形式迅速在民间普及,改用梅花笺纸。当时这种“拜年帖”被称为“飞帖”。4.3 宋代人过年开始吃饺子,宋朝称饺子为“角子”。宋代已普遍开始用纸包火药做成爆竹。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东京梦华录》说:“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外。”到了明朝,接灶神、贴门神、除夕守岁、十五赏灯会都已经盛行。《万历嘉兴府志》中记载:“除夕,易门神、桃符、春帖,井隈皆封。爆竹,燔紫,设酒果聚饮,锣鼓彻夜,谓之守岁。”4.4 清朝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皇帝有写福字下赐群臣的习俗。过年要一直持续至元宵佳节才算结束,猜灯谜是甚为流行的取乐方式。4.5 辛亥革命带来了全新的时代,政府提倡新历,传统过年不再休假。礼仪上,脱帽、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礼节逐渐成为中国人际交往的“文明仪式”。

三、春节的作用: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所以,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 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四、春节的习俗: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春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春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春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春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春节的主要习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

1. 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

关于于春节的习俗 以及所代表的意义

【春节代表着是什么意义】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

中国传统春节的意义是什么?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中国传统春节的意义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

上古时代起点排行榜

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

中华传统文化

精华。

扩展资料:

节日起源:

古老

传统节日

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据现代人类学、

考古学

的研究成果,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以及祈福辟邪的活动。

早期的

节日文化

,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

人文精神

;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深邃文化内涵。岁节(年节)的形成涵盖了人文哲学与自然规律等方面内容。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起点排行榜:www.dressupstart.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春节的历史、作用、习俗和由来是什么?”相关推荐
北方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北方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来历和风俗

春节的由来习俗及意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的来源:❤️‍🩹💛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

2024-03-02 07:02:17
春节的来历与习俗30字 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文化和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来历与习俗30字 春节的来历、春节的文化和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来历与习俗30字1、来历:传说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2、习俗: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儿,捏造鼻儿(饺子);大初一儿,撅着屁股乱作揖儿。

2024-02-24 21:51:02
中国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中国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来历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也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节日,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很受国人重视。春节习俗有:备年货、贴年红、祭灶、掸尘、挂年画、贴窗花、倒贴福字、年夜饭、拜年、放爆竹、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龙、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社火、踩

2024-01-18 10:21:49
中国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中国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过节时间和节日习俗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舍、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打扫卫生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这一天的压轴戏还有吃年夜饭和守岁。春节还有一个重大的年俗就是压岁钱,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

2024-02-12 18:02:44
介绍春节的习俗是为了什么 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来历
介绍春节的习俗是为了什么 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来历

有关春节的习俗和来历春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日期定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也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节日,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很受国人重视。春节习俗有:备年货、贴年红、祭灶、掸尘、挂年画、贴窗花、倒贴福字、年夜饭、拜年、放爆竹、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龙、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开门炮、拜岁、观社火、踩

2024-01-18 03:58:28
中国春节习俗由来,历史上各个朝代如何过年?
中国春节习俗由来,历史上各个朝代如何过年?

关于春节民间习俗纵观历史,春节伊始,其日期并不一致,商朝以腊月为期,周朝又以十一月为期。随着华夏大地一统之后,汉武帝颁布《太初历》,正月初一再次成为“岁首”,并延续至当代。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作为典型的东亚农业国家,我国深厚的农事基础使得人们对春季具有最深切的感情,春节相关习俗甚多,然而随着地域和时间的不断演变,许多习俗已经消弭不见。▲庆祝春节活动由于中华传统文

2024-01-21 01:41:28
春节的时间日历习俗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来历,习俗?
春节的时间日历习俗是什么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来历,习俗?

春节时间安排2023年的春节在1月21号星期六(除夕),1月22号星期日(正月初一)。2022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是2022年1月31日(除夕、周一)到2022年2月6日(初六、周日),共放假7天,其中2022年1月29日(周六)、2022年1月30日(周日)正常上班调休。春节的习俗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

2024-03-10 12:39:49
春节的由来有哪些习俗?
春节的由来有哪些习俗?

春节的由来有哪些习俗?一、贴春联——Postnewyear'sscrolls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二、吃饺子——Eatdumplings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

2024-02-23 16: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