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0 12:39:49 | 起点排行榜
2023年的春节在1月21号星期六(除夕),1月22号星期日(正月初一)。
2022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是2022年1月31日(除夕、周一)到2022年2月6日(初六、周日),共放假7天,其中2022年1月29日(周六)、2022年1月30日(周日)正常上班调休。
春节的习俗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起点排行榜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1、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来历: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
习俗: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
中华民族
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2、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来历: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汉武帝
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
太一
”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习俗: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 夜间
燃灯
,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3、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来历: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习俗: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
寒食节
的禁火、冷食习俗。传说寒食节是在
春秋时代
为纪念
晋国
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在民间传说中寒食节虽与介子推有关。
4、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日。
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
秋夕
祭月演变而来。
习俗: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
湖广
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5、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来历: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
上古时期
。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习俗: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
中国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采
中草药
、遍插茱萸、摆敬老宴、吃重阳糕、制药酒养生、饮菊花酒等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重阳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中秋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清明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元宵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
传统节日
,时间为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除夕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舍、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打扫卫生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这一天的压轴戏还有吃年夜饭和守岁。
春节还有一个重大的年俗就是
压岁钱
,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除此之外,春节还有贴春联、拜年、烧炮竹、
游神
、祭祖等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