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3 11:38:55 | 起点排行榜
春节,对于华人来说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小时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是过年,除了有压岁钱、新衣服外,还有各种令人垂涎的美食。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大鱼大肉也不再是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但那些具有年味的传统食物,仍然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角。如果过年的时候不吃这些美食,总感觉缺少了些什么。那么,春节必吃的传统美食有哪些呢?14种过年要吃的美食,哪种是你家乡春节必吃的呢?
1、饺子在北方的年夜饭桌上,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替代的一道大宴美食。饺子,又名娇耳、交子,是新旧交替之意。除夕守岁吃饺子,意为“更岁交子”。此外,饺子外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也有“招财进宝”之意。蒸饺2、馄饨馄饨,谐音“混沌”、“浑囤”,过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也有粮食满仓的意思。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馄饨形状像元宝,而且过年包馄饨还有讲究,必须捏住馄饨皮的两角往里包,意为“兜财”。馄饨3、年糕春节吃年糕是很多地方都有的风俗,福建的红/白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北方的粘粘糕等。因为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吃年糕寓意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年糕4、八宝饭八宝饭的用才讲究,工艺相当繁复,分量足,甜度高,适合全家人分食享用,象征团团圆圆。据民俗专家介绍,八宝饭中的莲子象征婚姻和谐,桂圆象征团圆,金桔象征吉利,红枣象征早生贵子,蜜冬瓜、蜜樱桃象征生活甜蜜,薏仁象征长寿,瓜子仁则寓意平安无灾。由此看来,八宝饭好像一只聚宝盆,寓意新的一年能够财源滚滚。5、鱼春节餐桌上最少不了的就是鱼,因为鱼同“余”,代表着“盈余”,意味着“年年有余”。过年吃鱼还有很多讲究,鱼应该是年夜饭上的最后一道菜,而且不能吃完,这象征着年年有“余”。另有一些地方要把鱼头和鱼尾留到大年初一吃,代表一年从头到尾都有富“余”。剁椒鱼6、鸡鸡与“吉”谐音,在广东有“无鸡不成席”的说法,鸡更是广东人过年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人们通过吃鸡来祈福吉祥,期盼来年能飞黄腾达。7、汤圆在我国南方有春节吃汤圆的习俗。汤圆的“圆”寓意“团圆”、“圆满”,象征家庭和谐,生活甜美。汤圆8、糍粑“打糍粑,过新年”在湘西地区尤为盛行。糍粑是用糯米制作的,粘性很大,过年吃糍粑可以把家人们用于“黏”在一起,寓意人们对新年的团圆之意。红糖糍粑9、春卷春卷流行于全国各地,江南一代尤为盛行。春卷是将韭菜、豆芽、肉丝、芹菜、豆腐丝、鸡丝、香菇等食材合炒,然后用薄饼将合菜包起来,从头吃到尾,代表“有头有尾”。有些地方则是吃炸春卷,油炸后的春卷看起来像是一块块金条,有“黄金万两”的吉庆寓意。炸春卷10、面条福建一些地区有过年吃面条的习俗。面条,素有长寿之意,新年吃它,还有“长长久久”的意思。11、腊味在以前,腊味是秋冬季节特别受欢迎的风味食物。过了腊八节,基本家家户户就开始做腊肠、腊肉、腊鱼等,等到过年就成了很好的下酒菜。腊肠12、粘豆包粘豆包,又叫“年豆包”,是东北人春节期间才做的一种年饽饽。粘豆包是用黄小米和小豆馅制作而成的。蒸粘豆包和蒸馒头一样要发面,发面的“发”寓意“发财”、“发家”,蒸粘豆包则象征“蒸蒸日上”。13、粽子过年包粽子吃粽子是广西、浙江等一些农村才有的习俗,寓意“包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大都会包一些,用来预祝自家的孩子将来能“高中”。14、黄豆芽黄豆芽,苏州人还给它取了个好名,叫“如意菜”。上海、苏州人的年夜饭席上一定少不了“如意菜”,祝愿新的一年“称心如意”。另外,黄豆芽是发芽菜,象征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黄豆芽大家一般在过年的时候吃些什么呢?关于春节的一些寓意美好的食物你还知道哪些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正月初一:春节
1、饮食:饺子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春节我们自然都不陌生,饺子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2、正月十五:元宵节
饮食:元宵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吃元宵赏花灯早已经成为必行传统活动,元宵也叫汤圆、汤团。
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3、二月初二:春耕节
饮食:猪头肉
春耕节也称龙抬头、农事节、春龙节、青龙节、龙头节等等,人们庆祝“春耕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
虽然各地对这个节日习惯不同,饮食上也分门别类,如饺子、春饼、油糕、龙须面等等,但大部分还是以吃猪头肉为主,历来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俗话相传,以此来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
4、清明前一日:寒食节
饮食: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沿袭了远古的改火旧习,古人在这个季节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作为新一年生产与生活的起点,谓之“改火”或“请新火”。
5、冬至后的第108天:清明节
饮食:鸡蛋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这一天各地的饮食习俗各不相同,不同的省份、地域使得清明这一天吃什么的都有。
比如清明馃、荠菜团子、清明团子等等,但清明吃鸡蛋就如同端午吃粽子一样重要,其中还寄寓着人们对于生命、生育的敬畏与崇信之情。
1、饺子
我国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地方会在饺子里放上硬币、花生等东西,谁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运气会很好,是一个好兆头。
2、年糕
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的做法有许多种,每个地方的年糕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3、元宵
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吃元宵在我国已经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了,明朝的时候,元宵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食物了,并且做法也和现在的元宵没有什么两样。
4、鱼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鱼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春节时候的鱼,对鱼的种类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种类的鱼,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5、馄饨
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在除夕的早上,各家各户就开始包馄饨了,包好的馄饨可以放在冰箱里,留着慢慢吃。在靖江,春节的时候人们吃馄饨要吃很长一段时间,从年三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6、面
传统习惯要吃面条,这样可以保佑老年人健康长寿。也有一种说法,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要吃面条,正月初七吃面条“绊小孩腿”保小孩平安;正月十七吃面条保中年人平安;正月二十七吃面条保老人平安。
7、腊味
过年吃腊味是我国广东、四川、湖南等地都有的传统习俗。因为腊味腌制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一般在每年大雪节气后就开始准备。腊肉、腊肠、腊鱼、腊猪头等,色美味香,令人垂涎。旧时生活艰苦,物质短缺,人们便把美好的心愿寓意到谐音的过年食物上,所以春节吃腊肠寓意“常吃常有”。
8、春卷
春卷,有名春饼、薄饼等,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节令食品。在南方一些地区,过春节不吃饺子,而是吃春卷和汤圆。春节吃春卷是有讲究的,要将薄饼和菜包起来,从头吃尾,寓意“有头有尾”。起点排行榜
9、鸡
因“鸡”与“吉”谐音,有吉祥、辟邪、喜庆的寓意。因而,鸡在年夜饭中扮演着重要的民俗角色,而且很多地方都有“无鸡不成席”的说法,象征“万事当吉头”。过年吃鸡的时候,鸡爪子要给家里面最能挣钱的人吃,希望来年可以多抓一些钱回来。鸡翅膀则是留给小孩吃,寓意孩子长了一双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10、煎堆
煎堆,又叫麻团、麻球等,是由糯米粉做的,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按广东旧俗,过年一定要吃煎堆。皆因煎堆浑圆饱满,馅料充足,滚滚芝麻,财宝贴身,高温油炸,通体金黄,寓意着荷包胀满、富贵如意、日子甜蜜。所以,广东有句俗语:“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意思就是吃煎堆能够为家里人带来财气。
2024-01-19 16:17:45
2024-01-05 13:53:17
2024-01-04 10:14:09
2024-02-05 14:43:52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