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01:25:24 | 起点排行榜
按照河北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年味也随之到来
了.....
腊八这天,人们早早起来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此时,河北人家家户户都要
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黏稠的起点排行榜
腊八粥。腊八粥的香味穿透了整条巷子。
做腊八蒜也是家乡人的重要项目。将新蒜蒜头掰开,剥去蒜的外皮,浸泡在
醋内。一周后,蒜变绿色,味道酸辣可口,醋已含蒜香。北方多在腊月做此菜,
故称“腊八蒜”。吃饺子,拌凉菜时倒上一些味道非常鲜美。
河北人们在腊八除了做腊八蒜外,还要做腊八菜。将大白菜取其菜帮和菜心,
去掉菜头,切成菜段,用清水洗净,淋干。取一洗干净的小缸,将淋好的白菜码
在缸里,上面摆上生蒜,再撤上一些白糖,码一层再继续码第二层,直到码到缸
口,然后倒人食醋,与菜持平。将缸口密封,中途不要打开。在常温下保持到大
年三十。所做腊八菜白中透绿,清脆爽口,酸中含甜又微辣。
古谚云:“腊鼓鸣,春草生。”河北地区自古以来便有打蜡鼓的习俗。通常
是在腊日,或腊日前一天,村民集会,击鼓驱疫。届时,人们戴上假面具,扮作
金刚力士,敲击细腰鼓,歌舞喧天,以示赶走邪魔,迎接新春的祈望。
其中,腊八时人们最喜欢的就是剪贴窗花,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
丹,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鸳鸯戏水等等窗花样式不在话下,花样繁多,样子
讨喜。
在河北的农村,腊八还有有挑龙蛋的风俗,天还没有亮的时候,男主人用水度
桶从村里的水井里打水。相传运气好水井里会有龙蛋,挑回家里以求风调雨顺,
河北大年初三的风俗和禁忌是:肥猪拱门。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妇回娘家,礼物带双数,不能带单数。
其他习俗:
在河北,正月初三是需要上坟的,这是一直以来的一个习俗。正月初三在我国北方城市都有上坟的习俗。例如,河南、河北等区。
在中国北方,初三这天要去上坟烧纸,已出嫁的女儿和女婿都要回到娘家和家人一起祭祖。首先摆上祭祀品,然后烧纸,烧纸的时候都念念有词,大致都是新一年到了,家里一切都好,晚辈们都来看你了,给你送钱来了等等,纸烧完后磕头最后燃放鞭炮。
有的地方有大年三十接祖宗正月初三送祖宗之说。初三烧纸的*俗比较流行,有的地方还有别的活动,各地的差异就特别大。
河北的过年风俗:
逛城隍庙,河北人每到过年必定要去城隍庙逛一逛,走一走那里的九曲桥,看一看市区灯会活动。这一天整座城隍庙都是流光溢彩,灯火通明的。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是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初五迎财神初四晚上,临近子夜时分,大家会拿着准备好的高升鞭炮到门口赶点放鞭炮迎财神。
要说过年,从南到北,由西向东,还得说河北人过年最为讲究。至今,古时过年的许多风俗,还在河北保留着。 一到腊月初八,河北人家家户户都要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稠粘的腊八粥。当然现在河北的一些城市已很少有人做腊八粥,但吃腊八粥,还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每当这一天,大人们将剥净的蒜瓣浸入醋瓶中,泡上20多天,准备除夕夜吃饺子时蘸着吃。 过完腊八,离过年就越来越近了。河北民俗流传着:娃子娃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到了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祭灶,也是北方人,特别是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节目。“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流传已久的民俗,现在更多的是人们图个吉利。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当然,民俗在河北,特别是农村,依然普遍,但对于城市里的人们,已逐渐淡化,但扫房、贴春联、年三十子夜吃饺子,是雷打不动,年年如此。到了除夕夜,过年或许才真正开始。这一天,一家老小,都会拎着年货到父母或爷爷奶奶家,每个人这一天都要穿上新衣服,回家包团圆饺子。子时进食,故称“交子”,谐音写为“饺子”。人们还把一枚洗净的铜币包进饺子里。这样,当合家团聚吃更岁饺子时,吃着包了铜币饺子的人,预示着新年发财,图个吉兆。 守岁,也是河北人比较注重的,这一夜,忙碌一年的大人们坐在一起,玩玩麻将,打打牌,孩子们则提了个花灯笼,到外面放炮、放花。 子时一过,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磕头,已成了孩子们向爷爷奶奶们索要压岁钱的礼节,一个愿给,一个愿磕,多少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热闹。如果这年赶上大雪天,人们都认为这是个吉兆,瑞雪兆丰年!到了初一,拜年的人们开始多了起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多被一些礼仪电话、传呼等所代替,而到人家拜年的人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的逛庙会,也渐渐在城市人的生活中减少,只有一些农村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民俗。但初二、初三回门,仍是河北人普遍遵守的规矩。 破五,是北方人比较注重的一天,这一天,妇女不许做针线活儿,早晨用喜庆的鞭炮宣告初五的到来。 现在初五也成了人们扭秧歌的日子,一到初五,城市的文化广场等地方,往往有秧歌比赛,其喜庆氛围,是一年中的极盛。这一天,休息的大人们都爱领着孩子到扭秧歌的地方凑凑热闹,喜庆气氛弥漫着整个城市。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春节特色风俗:糖瓜儿粘、扫房、做豆腐、蒸馒首、吃饺子守岁。1、糖瓜儿粘在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2、扫房腊月二十四的传统是扫房子,按早年间
河北辛集过春节的习俗辛集的春节过年的习俗很多,要说吃的,一品锅、丸子肉、黄韭熟肉丁饺子、肉糕……多种多样,但若是说起年夜饭的必备大菜,那非一品锅莫属了。一品锅作为辛集的一道地方名菜,以历史悠久、制作精细而闻名。以前的一品锅全名为鸳鸯丸子一品锅,寓意好,再加上荤素搭配均衡,清香可口,成为辛集人过年的一道大菜。大年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
北京春节风俗特色北京春节特色风俗:糖瓜儿粘、扫房、做豆腐、蒸馒首、吃饺子守岁。1、糖瓜儿粘在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的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糖瓜”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黏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2、扫房腊月二十四的传统是扫房子,按早年间
北京春节的习俗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
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
春节的由来习俗及意义😶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岁节(年节)。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的来源:❤️🩹💛中国人过春节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春节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
河北承德人怎么过小年有哪些风俗河北承德,是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有名的清王朝皇室行宫“承德避暑山庄”的所在地,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悠长的岁月中,承德人努力保护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民俗文化,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河北承德人怎么过小年,有哪些风俗。在承德人的年俗文化中,进了腊月以后过的每一天似乎都和年有了关系。承德人大约都知道这首
老舍先生写的北京的春节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有什么1、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2、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是要吃糖的。3、正月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7 04: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