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5 19:16:06 | 起点排行榜
【除夕熬年】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分岁扶醉起,终夜齐欢喜。”在洛阳,只要一提这样的话,都知道说的是“年三十,熬年”。 “熬年又称守岁。”洛阳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介绍说民间传说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会等到老天爷的闺女打开南天门向人间赐福,如果早睡就没福了。每年腊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伦之乐。主妇们摆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掌灯,上香5遍。 是夜禁大声喧哗,以免惊动神灵;禁开箱柜,以免跑财;禁照镜子,拿木梳,以免见“鬼”;禁见刀剪,以免破家;禁扫地,以免金银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秽神灵。三十晚上要丢剩饭,叫隔年饭。初一早起也要丢剩饭,以兆吉庆有余。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熬年增加了新的内容,全家人聚集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年一次的春节联欢晚会。将近0时,各家的青年右手掂炮,左手拿火,右脚跨门外,左脚踩门里,眼观电视屏,电视屏上0时一到,千家万户鞭炮齐鸣,各种彩炮将天空点缀得五光十色。 【初一躬脊儿】 “三十儿捏鼻儿,初一儿躬脊儿”。上岁数的南阳人都知道,“捏鼻儿”指的是包饺子,而“躬脊儿”指的则是拜年。 宛城区黄台镇74岁的张文祥老人介绍,传统年俗中,初一早饭吃过后,就开始出去拜年了。 张文祥说,拜年活动只局限在全村的族人中间,小辈儿的三五成群,挨家挨户前去道贺,解放前都是趴在地上给长辈儿磕头,解放后以作揖和鞠躬为主。拜年的人要给长辈说吉利的话,长辈要给拜年的人掏压岁钱,南阳方言叫“压腰钱”,“那时候谁家孩子不给族人拜年,人们就会笑他不懂事。”“近几年大规模的拜年见不到了,只有亲属间才会拜年。”提到传统春节中人们拜年的盛况,张文祥老人有些失落,他这个年龄,正该接受人们拜年。 宛城区文化馆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拜年之俗与除夕守岁有着前因后果关系,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燃放鞭炮,消除了年兽侵扰和祸害,大年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恭贺平安无事。 过去的富贵人家嫌拜年时互赠礼物费时费力,改用名帖相互致贺,这就是后来的贺年片。 【初二走亲戚】 “初一儿躬脊儿”,说的是给同村的拜年,而从初二开始,过年中最为繁忙的事儿就开始了,那就是走亲戚。“所有亲戚都要在正月初七前走完。初七不出门,初八以后可能朋友之间互相走动。因此,民间才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之说。”对年俗颇有研究的漯河作家刘金涛说。 据漯河民间文学民俗记载,当地走亲戚有据可考的在清末民国初期。走亲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闺女携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况外,都要回拜。 据刘金涛介绍,在漯河,正月初二,结过婚的和没结婚订过婚的,都要到岳父母家走亲戚,这个年俗一直延续到现在。这时有四样礼物一定要带上:一是带排骨的5公斤猪肉,象征有主心骨并且家境富裕。二是莲菜,象征连为一体,成为一家。三是韭菜,象征永久相处。四是芹菜,象征亲情。
一家团圆,阖家欢乐。
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中元节(地官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晋江,这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过年也有我们自己的风俗。
三十晚上,我们跟别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多了一个跳火堆而已。因为我们这边比较信佛,所以我们初一到初七是这样的……
初一凌晨,一家大小纷纷起床,先刷牙洗脸,换新衣,然后,在厅堂设案,摆上供品,燃香点烛,敬拜“天公”,燃放鞭炮。
初一早餐,大家都给吃面线,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信佛吧。亲友之间互相走访,拜年贺新年。客来人往,请甜、吃甜、饮甜,以示有个甜蜜的开头。初一的禁忌甚多,如:不能动刀切东西,不能扫地,不能打骂吵架,不能打破家中器皿……凡此种种均。寓有吉利绵长、聚财纳福、和睦美满、年余岁丰、喜庆如意等……意在新年伊始,取个吉兆,有个好的“彩头”。
初二是“女儿日”,嫁出的女儿常偕女婿、孩子回娘家省亲。初三经常是团体活动的日子。初四旧俗称“散正”,表示春节结束。初五就是工厂开工的日子了。
初七是“人日”,也称“众人生日”,一般各家各户都合家吃“七宝羹”即线面为主,另加猪肉、鱿鱼干、蚝、蒜等调品的线面饭。既祈求长寿,又表祝福。初九为天帝,俗称天公的诞辰,家家户户事前杀鸡、炊糕、炊甜粿,并备办“三牲”、“五果”、“六斋”、清茶、红酒等于当天凌晨,搭“天公桌”,点“天公灯”,行香跪拜。
这些就是我们这边过年的风俗了,可真多啊!
满分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春节呢?春节是我国一年一度必过的节日,春节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归属感,春节到来的时候,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团聚新春,一起吃吃团年饭,唠唠嗑。美食篇:说到年味美食,当然少不了我们四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川妹子,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四川的过年必吃美食吧!一、烟熏腊肉,腊香
元宵节吃什么好吃不贪食健康过元宵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这个节日里人们都有吃汤圆的习惯,汤圆不仅美味,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但是,我们吃元宵也是有注意事项的哦,只有健康的吃,才能够有益自己。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下除了吃汤圆,元宵节还吃什么吧。元宵节有吃汤圆的习俗,除了汤圆,元宵节还吃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元宵节当天要哪些传统美食才有节日的味道。油锤元宵节的食品出现于
水族有什么传统节日水族的节日有哪些1、水族有许多传统节日,主要有端节、卯节、苏宁喜节、荐节、敬霞节等,最隆重的当推“端节”。2、卯节。水语称“借卯”。只是三都县九阡地区和与之相临的荔波县部分地区水族人过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日子选在插秧结束之后的水历九、十月(阴历五、六月)的卯日,并以辛卯日为上吉日,共分四批轮流过节。由于“卯节”和“端节”事实上都是过年,故过卯节的地区不过端节,过端
春节有什么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中国新年。它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15天,并以盛大的庆祝活动和各种传统习俗而闻名。下面是一些关于春节传统习俗的介绍。1.贴春联:春联是一种以红色纸张写成的对联,常见于门上或墙壁上。它们通常包含有吉祥的对仗句子,如“福”、“寿”、“财”等。这些春联象征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2.挂灯笼: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
婺源春节习俗作文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到了,大街小巷热闹非凡,而每个地方的过节习俗都各具特色。现在,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十堰过春节的习俗。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最初人们是以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用以避邪,后来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的名字。春联多用红纸书写,代表着吉祥、幸福。每到过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除夕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
小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_小暑节气传统活动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的变热,天气的炎热,我们就更应该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那么你知道小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小暑节气吃什么传统食物,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吃莲藕每逢小节气,暑民间有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
为什么要过春节春节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习俗?春节的文化意义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过春节,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更加独具特色。总之,春节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更能够增强家庭的凝聚力,传
圣诞热红酒的做法,给你欧洲圣诞的味道热红酒(Glühwein,mulledwein)是热着喝的红酒,圣诞节期间的热饮。喝一杯热乎乎的圣诞热红酒来暖身,好喝又保健,还有专门给儿童准备的无酒精热红酒,适合全家人。热红酒在圣诞市场上新鲜出售,也可以在超市买到半成品,甚至在家自制。除了一般红酒的成分外,热红酒增添了不同的调料调味,最常见的是肉桂、大料、丁香、柠檬等。热红酒的底料也因国家、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
2024-01-07 10:59:39
2024-01-25 19:40:56
2024-01-25 19: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