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00:44:36 | 起点排行榜
迎新春万家喜庆,接新年城乡同乐。洛阳历史悠久,传统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但大同中又有小异。
年三十儿 花门儿
“年三十儿,贴花门儿。”这“花门儿”,说的就是春联。经过“祭灶”、“扫房子”、“割豆腐”、“割肉”、“剪柏枝”、“挖河沙”、“打酒”,到了贴春联,已是迎接新年的最后一道程序了。贴上春联,再伴着欢欢喜喜的心情熬上一夜,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就来了,欣欣向荣的新一年就到了。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文化底蕴深厚,春联文化源远流长。除了春联,地处东部的偃师又有贴门花的习俗。这习俗,主要流行在偃师伊河以南地区。旧时每到腊月,农家院里,太阳底下就三三两两坐着剪门花的妇女,她们拿来红红绿绿的彩纸,折叠后剪出花边和图案,图案的中心一般是一个 “福” 字或者“春” 字,也有巧手女子剪出“麻姑献寿”等图案,寄托了人们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望。
这些年,会剪门花的少了,但集市上到处都有卖门花的,这也成了农村市场的一个商机。这些门花,要到大年三十儿贴春联时一起贴。有的贴在大门门楣上,有的贴在屋门门楣上,还有的贴在院子里供奉天地全神和老灶爷的神位上边。少则贴一个,多则三四个。有的大门上中间贴着个大的,两边两个小的,下面挨着贴三个小的,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有的家庭因为贴有门花,干脆把对联的横批也省了。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除了比吃、比穿、比压岁钱外,还比谁家的门花好看。
贴春联是为了喜庆,但在洛宁,除了迎新接福,春联的意义还有很多:其一,谁家一贴上春联,讨债的就不能进这家的门了,多少钱财也只能等到过完春节后再来了。其二,春联只要一贴上,家里的东西都不能外借了,只进不出,寓意守住钱财,大吉大利。
洛阳春节的新年宴是以鸡鸭鱼肉为主的,每一道菜都是有着自己的讲究和寓意的,所以每一道菜都是不一样的,在新年宴里面的鸡肉代表的是吉祥如意,而鱼肉则是年年有余,另外还有鸭肉是向往春天,各种肉类当然也就是红红火火了,可以说洛阳人对于新年宴中的各种菜品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另外还有野生的黄河大鲤鱼,这样浓汁原味的美食也是人们所向往的。洛阳的除夕称之为是熬年,熬年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守岁,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晚睡,如果睡得太早,就没有福了,所以晚睡才能够接福。洛阳女子出嫁的时候有哭嫁的习俗,也就是出嫁的女子是不能大笑而是要哭。起点排行榜
中国传统节日和风俗
春节:
一年之始,万象更新,主要活动是在除夕夜吃年夜饭、祭祀和守岁等,另外正月初一、二、三日是大年三天,也要祭祀供奉。这三天,一般除了做饭,不做任何工作,忌讳说不吉利的话,要拜访至亲和尊贵的亲戚。春节从初一到十五,各地还举行各种庙会、社火、乡戏等活动,是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和奢侈的节日。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元夕节、上元节、灯节。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习俗 。除吃元宵外,各地还有许多不同的饮食习俗。陕西人吃"元宵茶",即在面汤里放进各种蔬菜和水果做成;河南洛阳、灵宝一带吃枣糕;云南昆明人多吃豆面团。
二月二:
俗称"龙抬头",也叫青龙节,是一年农业生产开始的标志。活动有撒灰引龙、熏虫、挑菜、忌针线(以防"扎坏龙眼")等 。关于此节风俗的记载唐代就有。 至于二月二这天的吃喝,一改春节期间大吃油腻之风,要动素食。
寒食节、清明节:
祭扫祖坟、踏青游春,忌动烟火。
四月八:
相传是释迦牟尼的诞辰日,多有庙会和朝山活动。
端午节:
也叫端阳节,相传是为纪念屈原而来。主要有吃粽子、赛龙舟的活动,有的地方如青海还有系索(用五色丝线拧成的细绳,缚在手脚腕上)、插杨柳、戴香包等习俗,以用来驱虫和祈求吉祥平安。
六月六:
亦称“晒虫节”,有“六月六,晒丝绸”的民谚。此日午间晾晒丝、绸、皮、毛等经常不穿的衣物,以防虫蛀。还有“翻经会”“晒袍会”等,陕西还有放捞河灯和汲水造酒的活动,有的地区还举行“六月场”活动,青年男女通过对歌、赶表,掷花包形式,寻求恋爱对象。六月六也是布依族和瑶族的重大节日。
七巧节:
也叫乞巧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民间一般在当晚摆供桌,女子乞巧,以求给予好的女工。也有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也称为中国的爱情节。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这一天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原来还有“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此节被海外游子更为重视,不少少数民族也过此节。
重阳节:
取九九重阳之意。主要活动为登高、赏菊、饮酒等,颇受老年人喜爱,所以也叫“老年节”。
十月一:
俗称“鬼节”、“寒衣节”,也是祭祖节。俗语说“十月一,送寒衣”,这天黄昏,家家都要上坟祭祖。因故不能上坟或远离家乡的人,就在场心或十字路口划个圆圈,焚化纸钱。
冬至节: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八节:
人们习惯上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其当作一个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这天相传是释迦牟尼的成佛日,许多地方都吃腊八粥,腊八其实也是春节准备工作的开始。
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同民俗的传统节日。我国先民在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创立了许多民俗节庆,既包括生产方面的,也包括生活方面的,既有饮食文化,也有礼仪文化,还有朴素神奇的科学思想,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很值得我们去发扬和传承
2024-01-10 19:52:13
2024-01-07 10:59:39
2024-01-19 01:07:15
2024-01-19 00:44:36
2024-01-19 00:37:52
2024-01-19 00: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