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00:06:13 | 起点排行榜
过年最重要的是吃,年前要准备许多美食,因为制作太繁琐,往往过年才做。
首先是硬菜,杀年猪、年羊、年牛、池塘干塘捞鱼,这里就不赘叙了。
每到过小年,家家户户都会泡豆子,做豆腐,炸油豆腐、霉一坛豆腐。“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村里做豆腐往往是固定那几家人做,因为做的豆腐最好吃,谁家想做豆腐,可以拿豆子来,象征性给点工钱就可以了。大灶里烧柴火,热腾腾的豆浆在铁锅里翻滚,舀一瓢出来,加点糖,就是香浓的豆浆,豆浆再加点滑石粉,静置一会儿,就变成软颤颤的豆腐脑,娄底人吃豆腐脑是放糖吃甜的哦。豆腐脑倒入纱布里滤水,放入磨具,再压制一会,就是豆腐块啦。
年前还要做许多手工红薯粉条,因为娄底人民过年吃合菜(粉条炒笋子胡萝卜等等蔬菜),寓意来年和和美美。
架起一锅油,炸扣肉,不怕麻烦的人家,还要制作黄炸油(糯米里打入鸡蛋、放入油渣、陈皮等物,团成一小团下锅炸,炸完就可以吃,春节期间可以作为一道冷吃甜点,或者蒸一下当做一道热吃甜点)
年夜饭早上吃还是中午吃,还是晚上吃,我们没那么多讲究,而且现在独生子女多,大年三十要赶好几场年夜饭,婆家一场年夜饭,娘家一场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就可以收到压岁钱。
拜年有个先后顺序,所谓“初一子,初二郎,初三初四随便行”。这个意思是说,初一是儿子给父母拜年;初二是女婿给丈母娘拜年;初三初四,就可以随便走动了。一般来说,新女婿第一年给丈母娘拜年是很重要的,要带很丰盛的礼物,还要给女方的亲友派利是,不然就会遭别人笑话。
每个县的过年风俗都不一样。
就以新化来说:起点排行榜
过年前打扫卫生,要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把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打扫卫生之后贴春联和福字,有些地方还要挂灯笼。
春节来临前还要准备年货,鸡鸭鱼肉坚果炒货,还要过年后走亲访友的极品。
其次杀猪、打豆腐、打糍粑。年夜饭前吃砧板肉的习惯。
春节那一晚上就是长辈给自家晚辈发红包了。
全家团圆吃一顿年夜饭。
最后呢就是天亮之际,燃放爆竹,寓意吓跑那叫做年的凶兽。
最后左邻右舍玩,拜年咯,最后在初二到亲戚家带上礼品拜年。
湖南春节的风俗有:小年和祭灶神、除夕和团年饭、贴春联、拜年和压岁钱、招财进宝。
1、小年和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
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以24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23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过小年。
2、除夕和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苞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
3、贴春联
节春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新春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子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4、拜年和压岁钱
人们通常把新春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相传骚扰人们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
这样每到“年”要出出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春联,点起一堆火,等凶猛的野兽“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喜”,这些传说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5、“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把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把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3 08:48:35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