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2024-03-10 11:30:06 | 起点排行榜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起点排行榜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春节在广州又称过年,有辞旧迎新,从旧的一年跨入新的一年的意思。传统上,广州人过年是会有很多要注意的事项,如腊月二十三晚要谢灶,年廿五蒸糕,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等等。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年的习俗已经从以前的繁杂向简单转变了。

虽然过年的习俗是比传统上简单了,但过年的气氛却没有变化,反而引入了很多新新元素进去,十分有特色。接下来我就会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介绍我所见所闻当代广州人的过年习俗。

穿衣戴帽应该是广州人过年最不重视的一项,但恰恰又成广州过年时的另一道风景线。当代的广州人对穿戴的个性追求完全不亚于香港人,所以,在大年初一之前的两三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成了当代广州人到各大商场和店铺选购新年衣物的黄金时期了。每家店铺都会尽量地做更多的生意,销售们的服务态度也会比平常热情很多。广州人的节日穿戴是以个性为第一,应节为第二,应节的红色在市民身上出现的频率不会太高,看看新年期间,花街或商业街上的人就知道现在流行的款式是什么了。所以,广州人过年是很有个性的。

民以食为天,尤其是最会吃和最能吃的广州人,过年的食物是十分丰盛的。现在最普遍的过年食物是糕类,很多家庭都喜欢在家里蒸糕点,如马蹄糕(广东人把荸荠称作马蹄),萝卜糕,年糕,这三样是最最常见的糕点,寓意着新的一年步步高。除了糕点,油炸食物也是广州人的最爱,在很多老一辈的广州人里,还保留着过年开锅炸油角,煎堆,糖环,蛋散,的习惯。虽然这些食物制作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吃多了会上火,但老广们对于这些油炸食物的钟爱是很深厚的。因为他们在小的时候,每到过年,就会帮着他们的父母准备这些过年食品,一家人温馨地围着桌子包油角,做煎堆等等。所以,现在的老广们在过年里不辞辛苦的再做这些食物,是为了能让这些食物流传下去,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怀念一些美好的回忆。在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一些瓜子,糖果,糖莲藕,糖莲子,糖椰子,糖马蹄等甜的零食,也寓意着甜甜蜜蜜的意思。广州人过节所吃东西的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餐桌上的菜式更是如此。最常见的是发菜炆猪手,寓意为“发财就手”,冬菇扒菜胆寓意为“满地金钱”,酸菜炒猪利(猪舌)和炒鲜百合都有“一本万利”、“百年好合”的意思。还有鸡和烧肉,也是餐桌上的必备菜式。可以这样说,现在广州人过年,就是从年三十吃到新十五,各种食物伴随着广州人过年,是幸福的象征。

在居住方面,广州人也是很讲究的。“年廿八,洗邋遢”,广州人喜欢在大年初一前三天在家里搞大扫除。搞完大扫除之后,大多数广州的家庭妇女就会到菜市场,有几样都系他们是一定会买的,芹菜(寓意勤勤力力),生菜(寓意生财),葱(寓意孩子聪聪明明),猪手(用来和发菜一起煮),猪利(先拜神,后炒),烧肉(同上),鲮鱼,挥春,鲜花,金桔,水仙花。买完上边这些东西之后,接着就会煮发财就手等一些贺年菜式。鲮鱼就会先洗净再下锅煎到金黄色,用东西装好之后,放进米缸里边,再把米缸的米装满,这样就寓意下一年生活富足,年年有余。做完上面的准备后,多数家庭都会到家门口拜神,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家宅安宁,最后就是贴上挥春了。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如,大年初一是不能打扫的等等。

“我想,内地的人们过春节,大多用红纸与鞭炮来装点,那里的春意和吉祥气,是人工铺设起来的。唯有广州,硬是让运花车运来一个季节,把实实在在的春天生命引进家门,因此庆祝得最为诚实、最为透彻。”以上那段话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记》里面的话。的确,最热闹,最好玩的花街是过年里的重头戏。广州传统的花街是在年廿七晚上开始,到了大年初一的凌晨结束。广州的几大花市里,海珠花市,越秀花市和荔湾花市,是最最热闹的,店铺一间挨着一间,铺子里卖的东西琳琅满目,人山人海的,热闹非凡。花当然是花街里的主角,尤其是各种的兰花,价位从几十到几百不等,但特意来花街买兰花的人还真的不少。除了兰花外,银柳也是十分之受人欢迎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喜欢凑成一班人来花街开个铺子卖东西,这样不仅更好地带动了花街的人气,而且也为花街带来了很多好玩的元素,真的使传统的花街焕发出了春的气息了。到了大年的初一,如果天气良好的话,很多广州人都喜欢去登山,这样俗称“行大运”,人们不仅想在新的一年里获好的运气,而且更想登高望远,希望事业蒸蒸日上。除了登山,年初一最多人到的地方就是个大寺庙了,如三元宫,光孝寺,六榕寺,黄大仙庙等等,其实大多去拜神的人都不信教,但是他们都希望新的一年里能顺顺利利,家人身体健康,自己事业顺利,大家都是抱有美好的愿望去的。即使他们不是最虔诚的,也不是很符合传统拜神的步骤,但将自己的愿望与神分享了之后,所有人的身心一下子就舒畅了,庙里的气氛变得既和谐又热闹,人们脸上的笑容和佛像脸上的庄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从年初二到春节假期结束这段时间里,人们都是喜欢四处去拜年,约上三五知己去吃个饭等等,大家都一年没见了,一聚在桌前,话题就滔滔不绝的涌出来了,所以,饭店的生意想不好也难。成年人都喜欢四处拜年,小孩和青年人最喜欢的就是“逗利是”(拿红包)了。派利是的基本上是长辈或已结婚的人,人们派利是一般都是一个人派两封利是,寓意好事成双,利是里的钱面值不限,旨在祝福年轻的人。最后还是引用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广州人不喜爱断枝摘下的花,习惯于连根盆栽,一盆盆地运。许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车驾驶室的顶都遮盖了,远远看去,只见一群群繁花在天际飞奔,神奇极了。这些繁花将奔入各家各户,人们在花丛中斟酒祝福。我觉得,比之于全国其他地方,广州人更有权利说一句:春节来了!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春节吃蛋是什么习俗

在我国传统文化里,有过年吃蛋、拜年送蛋的习俗。蛋象征着团聚、和和美美,故又称“团圆蛋”,是团年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席间,晚辈孝敬老人“团圆蛋”,祝老人健康长寿。拜年时,客人会送上一份“拜年蛋”,一边说着“蛋到福气到”,祝福主人财源滚滚、吉祥如意。小孩子则聚在一起唱着童谣:“蛋圆圆,过好年;蛋来到,全家笑”。

新年吃蛋是有很多讲究的。大年夜,要吃煮蛋,象征团圆;年初一要吃荷包蛋,而且要先吃蛋黄,代表一年的日子像蛋黄一样圆满红火。过年去别人家做客,要送蛋,代表福气送到;主人往往会用糖水蛋、红蛋、蛋饺来招待客人,有祝福新年财源滚滚之意,同时也祝愿客人生活美满和谐。

过年吃蛋,拜年送蛋,象征着一年都圆圆满满,福气多多,喜气多多,是非常吉祥的祝福,人们乐在其中。蛋所蕴含的“福气、圆满”等吉祥的涵义被广为流传下来。“蛋到福气到”,当今,拜年送蛋已经成为流行趋势。

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

广东过年吃什么 12种春节必备美食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广东过年吃什么 12种春节必备美食的相关内容。

导读

:过年吃什么?人饮食很丰富,除了常见的鸡、鱼、生菜等有好意头的食物外,像腊味、年糕、糖环等12种是的年货。广东过年吃什么的朋友就要跟着我来了解一下吧。

广东过年吃什么?

广东人对时间的界定,一般从农历12月23日至次年的正月16日,统称为过年。团年饭是过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

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蠔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此外还有红豆馅糯米皮的炸油角、炸煎堆、炒米糕。小吃果品类如芋头糕、糖莲子、炒粉皮、芝麻酥、花生酥。

1、年糕

在广东,过年的时候的年货是年糕,就算不吃,也要在家里摆上一块,图个“好意头”。 年糕皆因有个好彩头——“年高”,有发财、步步高、甜蜜的意义,寓意新的一年圆满甜美的生活。广东人喜欢把年糕切成片,放进锅里煎香了。一口咬下去,表面香气扑鼻,里面则是黏稠软糯的年糕,加上甜甜的味道,大人小孩都喜欢极了。

最传统的广式年糕呈深橙色,样子朴实无华,吃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现在,不少商家还将年糕做成的形状,既有年年高的意思,又有了年年有余的意思,成了双重好意头,不少人除了自己吃,还喜欢买这些年糕送礼。

2、糖环

在应节食品当中,糖环大概是最为美观吸引眼球的,它形状别致,外面一个圆环,里面像五角星,寓以环环相扣,生生不息之意。

糖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东莞县志》的记载,糖环是东莞先人南迁。由北方带来的食品之一。古时中原地区,糖环用面粉制作,后来到了岭南则改为糯米粉,放到油锅里炸至熟透后,呈金黄色,亦有黄金满屋的寓意。

3、

大部分南方人家习惯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的传统习俗。据说元宵象征合家团圆,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万事如意。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大约形成于宋代。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著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

4、腊味

过年吃腊味是广东的一个传统习俗,“腊味”是年前才有的,如腊肠、腊肉、腊猪头皮等,其味之香美,令人流涎。旧式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开始。

选购腊肉,要选外观色泽光润,瘦肉坚硬呈枣红色,肥肉用指按无凹痕,呈金黄色,每条肉整齐,带有香浓鲜美的糖酒香味的是上等品,吃起来会特别爽而不腻,假若腊肉已有异味,肉色变黑,就表明存放时间太久。

5、炒米饼

广东有许多种饼,最著名的当属阳江炒米饼,俗称粉酥或硬饼。它与佛山盲公饼、中山杏仁饼、西樵大饼合称广东四大名饼。在广东都有春节做炒米饼的习俗。

南粤习俗,春节做炒米饼,后来变成全年皆宜的零食。全家老少齐上阵,和乐融融来做饼。铁锅炒熟生米,石磨碾研成米粉,粉掺黄糖白糖红糖,再加入花生等配料,压入木饼印中,脱模后由木炭烘焙而成。

6、煎堆

对于老广来说,过年做煎堆,意味着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早在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祖先及馈赠亲友者也。”

在以前,做煎堆是件隆重的事,要把孩子们都赶出制作间,还要一边炸一边说吉利话,以祈求来年好远。

7、蛋散

广州人过年也炸蛋散,以香脆著称。相传是有一回过年,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于是就把本来用来做油角的面团压扁了下油锅。新年到,穷人拿出那些面团来招呼朋友,大家都发现其又酥又脆,入口即化非常好吃,于是便问名字,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而且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蛋散只需要面粉、鸡蛋、南乳就可以了。通常的做法是搓好的面皮切成长方形,在长方形面皮正中切三刀,然后把长方形的一边往中间切口穿过去,成蝴蝶结状,随后下油锅炸即可。

8、萝卜糕

萝卜糕是一种广州人喜爱的点心,更是过年时候的应节食品。过年前的几天,主妇们就会到市场买回好几斤白萝卜,还有虾米、粘米粉等配料。起点排行榜

做萝卜糕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先将萝卜皮削掉,然后再耐心地把它刨成丝。通常,能干的主妇也要花上半个小时才能完成这项工作。接着,还要将萝卜丝煮熟,混入粘米粉,将两种原料搅成糊状,加入虾米、腊肉、猪油、胡椒粉,酱油、味精、精盐等拌匀蒸熟。萝卜糕一般在平锅里用油煎几分钟,香口好食,是过年时候很多小孩子的最爱。

9、油角

广州人过年要炸油角,取“起镬”意头,是为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以前的广州人,不管富家还是穷人,到了岁晚,总要开油镬。油角有大有小预示一家平安。油角象征的吉祥意义: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

虽然叫油角,做法好似炸。但油角的馅是甜的,还拌以椰丝、炒花生、芝麻等等香实果搅碎而成,包在皮里。与包饺子不同的是油角不用褶边而是锁边,对折粘合后,用指甲沿边一路轻捏成麻绳状,然后适度煎炸即可食用。

10、笑口枣

笑口枣是广州小吃中的油炸小吃品种,因其经油炸后上端裂开而得名。笑口枣香甜暄酥,十分可口。广州一般的吃早茶的地方,都有笑口枣。同时笑口枣也是广州人春节年货之一。

在家制作笑口枣可以使用面粉500克,糖250克,生油50克,食粉4克,清水150克和面。面皮切记不能搓,而是要把面皮“捞匀”,压平后再将其再三折叠,再捏成大小相仿的小球,滚上芝麻就可以了。下锅炸时,粉团要沿着锅边下,这样粉团就会自然地“开口笑”。

11、盆菜

吃盆菜是广东沿海地区和香港新界乃至东南亚喜庆节日的传统习俗。过年时,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品尝丰盛且热气腾腾的盆菜,一边闲话家常,其乐融融。

有人说,盆菜味道如何倒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气氛。吃盆菜时一定不需客气,就算用筷子将菜翻来翻去都不算失礼,因为好料沉锅底,多种自在的吃法更适合合家团圆。

12、鼠壳粿

鼠曲粿(guǒ)也称茨壳粿,广东潮汕地区传统小食,潮汕民间年节祭祖一般都会有鼠曲粿。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之前一般在过年前三四天才做,不过现在也有很多小摊每天都有卖。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为大家带来的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文章关注起点排行榜:www.dressupstart.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广州的过年习俗是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