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0 11:57:31 | 起点排行榜
武汉的节令饮食习俗 :起点排行榜
1、腊月三十——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2、
正月十五元宵节
——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农历三月三——武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或登高或临水游览。大家边游玩边采集
地米菜
,一方面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另一方面又活动了筋骨。
4、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武汉人有吃
咸鸭蛋
、粽子、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
杏仁豆腐
、八宝稀饭、冰糖莲子、米面发糕等去暑败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镇汽水、冰镇啤酒为人们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热烦闷。
5、
八月十五中秋节
——武汉人必于这花好月圆之夜,边吃月饼边赏月。其中汪玉霞酥饼松、酥、香、甜,为饮酒赏月的上等点心。
扩展资料:
一、武汉的饮食习惯:
武汉饮食,可谓一早一晚,过早和
宵夜
最为经典,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美谈。武汉菜秉承湖北菜系风格,汇聚东西南北精华,菜品丰富多样,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汉特色小吃有
热干面
、三鲜豆皮、面窝、米粑、豆丝、欢喜坨、鸭脖子、
武昌鱼
、排骨藕汤、洪山菜薹炒腊肉、
糍粑
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武汉
腊月三十是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年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开饭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与。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农历三月三,武汉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踏青”,尽兴归来,人们用采来的地米菜煮鸡蛋。民间认为地米菜能使人明目、治头晕。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武汉人有吃咸鸭蛋、粽子、饮菖蒲雄黄酒及馈赠绿豆糕、杏仁豆腐、八宝稀饭、冰糖莲子、米面发糕等去署败火食品。
八月十五中秋节,武汉人必于这花好月圆之夜,边吃月饼边赏月。九月九为重阳节,民间习惯饮菊花酒,还吃蜜汁甜藕、红薯面窝、桂花糍粑等。
冬季,武汉天气寒冷,人们为了补充热量、滋养身体,除了进食牛肉、羊肉、狗肉外,还有煨汤的习惯。家家都有煨汤陶罐,武汉人常以煨汤待客。煨汤的主料多为排骨、鸡、鸭、牛肉等,辅料则有萝卜、藕、海带、香菇等。
武汉人在腊月还有腌制腊鱼腊肉的习俗。菜薹炒腊肉是寒冬腊月武汉人桌上的佳肴。
农历腊月初八,武汉人习惯用糯米、红豆、杂果等煮果子粥,称为腊八粥。
武汉人过年的风俗:
1、接年饭:头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过年时吃剩的饭菜,企盼“有吃有剩”,后来演变出家家煮面条、豆丝、
糍粑
。不能向外泼水,也不能扫地,以免走了“财富”。
2、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则就是“欺祖灭祖,宠妻灭母”。初三以后拜亲友,要拜那些比自己有权有势力的,这叫“人往高处走”,否则便一年走下坡路。
3、送年:初三后可继续拜年,但要开始焚香敬神,各寺僧侣出来沿家收年饭,施主们都不吝惜,可谓是“越把越有,富贵长久。”
4、春节期间,武汉的娱乐还有很多,有跳狮、杂技、朝山进香等等。建国后这其中的拜年习俗仍在延续,但形式已经有很大变化,初一二三,依旧是拜父母、进岳父母,邀亲友聚餐,或带孩子逛公园,近三五年才开始去酒楼定年饭,外出旅游等等。
5、正月初五又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一般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