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4 16:41:11 | 起点排行榜
过年吃鱼的来历
过年吃鱼的来历。新年是我们国家非常重大的一个节日,过年之际鱼肉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过年吃鱼也是有着一定来历的。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过年吃鱼的来历的相关内容。
过年吃鱼的来历1
渔民靠水吃鱼。船中就餐,鱼头惯朝船大,鱼尾朝船二,船脚们则各食其近。食毕鱼之上爿,皆忌翻身:因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渔民最忌“翻”字。待食鱼之下爿时,碍于骨刺,挑之易断,等于折了船大、船二的“首尾相连”,不吉;即使骨刺不断,若食净鱼之下爿,又等于食个“漏底儿”,亦不吉。故而食鱼习于有余,不有余则易犯忌。
这样积久成俗,就成为船文化的一种属性,即“以鱼谐余,以鱼寓吉,以吉示富”,更是渔民祈愿船行安之,获鱼丰之,讨彩生计兴裕。这大概是“年年有余”的原始之义。
但其实过年吃鱼的原因不止寓意“年年有余”,还有隐秘的镇邪意义。早在汉代画师所绘门上的扣环,多有鱼餙作镇邪物。唐代的屋门、柜门、箱门等,都盛行鱼形拉手,以示镇邪的功能。这影响了后世除夕年饭的鱼俗。除夕的鱼,在餐桌上是招财,餐桌外是镇邪,只是后一种功能其隐义,逐渐为人们所淡忘。
旧时年俗中,摆鱼也极有讲究: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
鱼端上桌时的摆放,讲究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的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过年为什么要吃鱼
过年过节的餐宴当中,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式。中国的南方人,吃年饭时,或者其他节日与盛宴,都是必须上一条全鱼,这全鱼还不全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年年有鱼(余)的风俗自古已有,至今盛行。此俗的源头在渔民,渔民历代身置水境,近鱼既久,则生渔俗。渔民有此俗,源于何朝何代?受染于与之相关联的地域背景、生态环境和饮食文明的进化,总体看来,东晋是前基期,宋代是形成期。
过年吃鱼的来历2
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
德化民间逢年过节时,家宴中要有鱼。鱼是敬神时用的“肉、鱼、蛋”这三牲中必不可少的。人们对鱼这么珍视,这是有来历的。
《尸子》中记载:“遂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渔”。其原因是鱼的繁殖快,非陆地上一般动物所能比的。在远古年代人丁稀少,鱼是先民取之不尽、食之不竭的天然佳品。
在以“鱼”构成的汉字中有个“媾”字。媾为婚媾,或指男女**。在殷商时代金文中的“媾”字是根据两鱼相交的状态来造字的。“媾”字用鱼构成直观的形象,寓含合欢、生殖的象征意义。这历史久远的“双鱼图”中,还有“长宜子孙”、“君宜子孙”的吉祥语,用两条鱼来表示两性匹配、交好的意思。因为鱼腹多子,繁殖力极强,所以鱼被视为匹配、生殖的吉祥物,具有“丰盛、富饶”的意义。在封建社会,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是多子多福,鱼产子特别多,繁殖特别快,人们把鱼奉为生育繁衍的崇拜偶象,又把鱼带上了生殖文化色彩。因此,剪纸中有双鱼图,供人们在家里贴用。
现在德化宴席最后一道菜是鱼,“鱼”与“余”谐音,寓意生活富裕,钱财有余。过年吃鱼包含年年有余之意,不但蕴含着人们对财物富庶的企盼,而且对孩子后代繁衍昌盛寄于希望。人们吃鱼的习俗形成可以说历史最久,流传最广。
过年吃鱼的来历3
过年吃鱼寓意是什么
过年食鱼的'习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区域,似乎有一个潜规则。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饭之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春节吃鱼有什么讲究
鱼头要对着贵宾或长辈,体现尊敬;来客是文人,将鱼肚对着他,赞他肚里有墨水,满腹文章;来客是武将,讲鱼脊对着他,夸他刚武豪放,可作脊梁。
鱼端上桌时的摆放,讲究鱼头对着谁、尾对谁,摆下后不可再端动。鱼头所对人“剪彩”,鱼尾所对的人“赞助”;先由二位对饮一杯酒,再由鱼头的人首动筷夹鱼吃(所谓“剪彩”),随后大家才可以动筷,热闹气氛,欢语一片。
吃鱼的好处
1、促进发育
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饮食对孕妇格外重要,可以促进胎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2007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研究发现,每周食用3~4份包括鱼类在内的海鲜食品(约340克),可以显著提高出生后婴儿的智力水平、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运动能力。
2、延长寿命
一项经过16年观察的新研究发现,吃鱼的确可以助人长寿。研究人员发现,摄取鱼肉中的有益脂肪酸,可以使死亡率降低27%,坚持吃鱼的人会比不吃的人多活两年。
3、预防哮喘
儿童时期多吃鱼可以有效预防哮喘。荷兰一项针对7210名儿童的研究显示,在6~12个月内开始吃鱼的孩子,到4岁时,患哮喘的风险可降低36%。研究人员推论,这可能和多吃鱼有助抗炎有关。
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
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过年吃鱼,有着年年由于的寓意,春节吃鱼“以鱼谐余,以鱼寓吉,以吉示富”,那么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呢,以下为大家分享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快来看看吧
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1
答:过年的时候吃鱼,鱼头和鱼尾都是不能吃的,吃鱼留头留尾,寓意着有头有尾。
吃年饭时,或者其他节日与盛宴,都是必须上一条全鱼,这全鱼还不全吃掉,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有的地方,年饭时吃鱼,要留头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不管是在自家还是到亲友家中,切不可主动夹鱼头鱼尾吃,因为鱼有头有尾表示主人来年有吃穿,家境富余。
吃鱼头和鱼尾有什么寓意?
不管是在哪里吃年夜饭,吃鱼头和鱼尾都是对主人的不尊敬,吃鱼讲究有头有尾,因此吃鱼最好不吃鱼头和鱼尾。
过年吃鱼的原因不止寓意“年年有余”,还有隐秘的镇邪意义。早在汉代画师所绘门上的扣环,多有鱼餙作镇邪物。唐代的屋门、柜门、箱门等,都盛行鱼形拉手,以示镇邪的功能。这影响了后世除夕年饭的鱼俗。除夕的鱼,在餐桌上是招财,餐桌外是镇邪,只是后一种功能其隐义,逐渐为人们所淡忘。
南方的渔民靠水吃鱼。船中就餐,鱼头惯朝船大,鱼尾朝船二,船脚们则各食其近。食毕鱼之上爿,皆忌翻身:因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渔民最忌“翻”字。待食鱼之下爿时,碍于骨刺,挑之易断,等于折了船大、船二的“首尾相连”,不吉;即使骨刺不断,若食净鱼之下爿,又等于食个“漏底儿”,亦不吉。故而食鱼习于有余,不有余则易犯忌。
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2
除夕吃鱼头还是吃鱼尾
过年吃鱼时,不能吃鱼的头和尾。吃有头有尾的鱼意味着有头有尾。
在吃年夜饭或其他节日和盛宴时,一定要吃一整条鱼,这不是吃得完全,以表达年年有鱼(余)的寄托。有些地方在年夜饭吃鱼时,要把鱼头和鱼尾留到明年初(即年初),以表达新年“有头有尾”的愿望。
不管你是在自己家里,还是在亲戚朋友家里,都不能主动吃鱼头鱼尾,因为鱼头鱼尾意味着主人来年衣食无忧,家境殷实。
无论在哪里吃年夜饭,吃鱼头鱼尾都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吃鱼讲究有头有尾,所以最好不要吃鱼头和鱼尾。
过年吃鱼的原因,不仅仅是“年年有余”的'意思,更是打黑除恶的意思。早在汉代,画家们所画的门扣大多被用作辟邪之物。唐代,家门、柜门、箱门普遍采用鱼形拉手,以显示辟邪的功能。这影响了后人年夜饭的鱼俗。除夕之鱼,是为了在饭桌上敛财,在饭桌外打压邪气。它只是后一种功能,其隐含的意义逐渐被人们遗忘。
南方的渔民以水为食。在船上用餐时,鱼头往往比船大,鱼尾往往比船小,而船脚则靠得很近。吃鱼后,不要翻船:因为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渔民最忌“翻船”二字。吃下气门下的鱼时,由于有骨刺,采摘容易折断,这相当于折断了大船和两船的“端对端”,这是不吉利的;即使骨刺不断,如果吃下气门下的鱼,也相当于吃下了“漏底”,这也是不吉利的。因此,鱼的习性过多,不易多忌讳。
除夕吃什么鱼好
1、鲤鱼:鱼跃龙门
每逢元旦,它都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以其“年年有余”、“鱼跃龙门”的含义增添节日气氛。鲤鱼与“礼”谐音,过年吃鲤鱼吉祥。鲤鱼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品质优良。鲤鱼的消化吸收率可达96%,能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A和维生素D。
2、鲫鱼:大吉大利
吃鲫鱼,鲫鱼与“吉祥”谐音,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吉祥。河里的鲫鱼是春天的好补品。常吃鲫鱼不仅可以健身,而且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延长人的寿命。人们认为鲫鱼分为黑鲫和白鲫,黑鳞鲫又称“黑鲫”;白鳞鲫又称“银鲫”。一般认为白鳞鲫品质较好,肉质细嫩鲜美,而黑鳞鲫肉质粗糙。以白鳞鲫为佳,民间称之为“白鲫”。
3、鲢鱼:连年有余
过年吃鲢鱼与“连”谐音。过年吃鲢鱼是连续一年多的事。鲢鱼味甘、平、微温,入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温胃、滋养黑发皮肤、祛湿的作用。
4、鳜鱼:富贵有余
过年吃桂鱼有“富余”之意,所以桂鱼也是过年菜的重要选择之一。千百年来,鳜鱼一直是“春季鲜鱼”之首,因其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是春季淡水鱼的上等品种。
除夕吃鱼有什么讲究
过年吃鱼有一定将就,其中吃鱼的顺序也很特别。在宴会上,鱼是最后一道菜,这是一个普遍的习俗。当它摆在桌上时,基本上是不吃的。作为吉祥物,它的意思是“一年以上”。有的地方甚至更注重年夜饭。吃鱼的时候,要把鱼的头和尾留到明年吃,也就是农历大年初一,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新年开始和结束的愿望。
1、摆放鱼头:鱼头要面对餐桌上最尊贵的客人和家中的长辈,以尊重晚辈。如果客人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你也可以用鱼肚来面对他,这意味着称赞他肚子里有墨水和学问。需要注意的是,当鱼放在桌上时,鱼头和鱼尾不应改变。否则,就是对同桌人的不尊重。
2、鱼类有鲤鱼、鲫鱼、鲢鱼和鳜鱼。过年吃鳜鱼有“富余”之意,所以鳜鱼也是过年菜的重要选择之一。
过年吃鱼头还是吃鱼尾3
为什么过年要吃鱼
在过年的时候家家的饭桌上都会端上,鱼这道餐,并不是说他多好吃,也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因为他的寓意,过年的做的鱼要讲究是整条的,这叫有头有尾,寓意新的一年中做的事情都是完完整整的,还有就是鱼和余谐音,希望年年有余涂个好兆头。
过年吃鱼的寓意有什么
春节吃鱼,象征年年有鱼(余)。就好比我家吃鱼,鱼作为最后一道菜上桌,通常不吃而留着,寓意年年有余。还有一些地方除夕夜不吃鱼头和鱼尾,将鱼头和鱼尾留到年初,寓意新年有头有尾……。
过年吃鱼的讲究有什么
过年吃鱼的讲究挺多,其中吃鱼的顺序也有讲究,约定俗成的习惯就是鱼是宴席上最后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为吉祥物,意味着“年年有余”。甚至在有的地方年夜饭吃鱼时,要留下鱼头和鱼尾到明年,就是大年初一来吃,代表着广大人民对新年有头有尾的祈愿。
过年一般什么时候要吃鱼
一般在过年的除夕是肯定要吃鱼的,大年初一也是要的,其他的时间就是看大家自己的意愿了,一般新年里大家都会用鱼来招待,上门的客人,鱼的寓意好,并且营养味道还鲜美,是一道过年的必备食材。
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
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过年的食物是最丰盛的,而且有些菜是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么你们知道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吗,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吧。
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1
1、饺子
饺子是北方年夜饭餐桌必不可少的食物,饺与交谐音,取“更岁交子”之意。另外就是饺子外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意为“招财进宝”,人们还会将硬币包在饺子里,吃到该饺子的人在新的一年里会有好的财运。
2、年糕
早期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胥,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年糕,后来逐渐在全国各地盛行,比如山东的红枣年糕、北京的百果年糕、福建芋艿年糕及红、白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苏州的桂花糖年糕等。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备的应景食品,寄托了人们“年年高”的期望。
3、鱼
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并且有些地方对挑选年夜饭里的鱼也是有讲究的,鲢鱼为连年有余,鲫鱼和鲤鱼为大吉大利,鲑鱼则为富贵有余。
4、馄饨
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除夕早上,家家户户就开始剁菜馅包馄饨,从年三十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馄饨就酒,越吃越有”,寄托了靖江人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5、汤圆起点排行榜
四川地区大年初一的早餐要吃汤圆,这天的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取其团圆、圆满、甜美之意。扬州人新年第一天要吃四喜汤圆,寓意事事如意、合家团圆;上海人年初一早饭也是吃汤圆,寓意圆圆满满、有财有势。
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2
饺子:我国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正月初一吃饺子,在我国北方,几乎家家如此。这一顿饺子与一年中的其他饺子不一样。这顿饺子要求除夕晚上包好,半夜十二点开始吃。吃饺子就是为了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地方会在饺子里放上硬币、花生等东西,谁吃到了就代表着新的一年里运气会很好,是一个好兆头
年糕:春节吃什么传统食品,其实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寓意吉祥的,比如年糕。年糕有年年高的寓意,年糕的做法有许多种,每个地方的年糕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
元宵:南方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吃元宵在我国已经有着很悠久的历史了,明朝的时候,元宵已经成为一种很常见的食物了,并且做法也和现在的元宵没有什么两样
鱼:春节饮食讲究好寓意,当然少不了鱼。鱼一般为餐桌上最后一道菜,有些地方这道菜基本留下来不吃的,意为“年年有余”。鱼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吃到的一种食物,春节时候的鱼,对鱼的种类选择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种类的'鱼,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馄饨:在江苏靖江,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都一定要吃馄饨。在除夕的早上,各家各户就开始包馄饨了,包好的馄饨可以放在冰箱里,留着慢慢吃。在靖江,春节的时候人们吃馄饨要吃很长一段时间,从年三十一直吃到正月十五
面:传统习惯要吃面条, 这样可以保佑老年人健康长寿。 也有一种说法,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都要吃面条,正月初七吃面条“绊小孩腿”保小孩平安;正月十七吃面条保中年人平安;正月二十七吃面条保老人平安。 祝你新年快乐!
春节吃什么有什么寓意3
1、饺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
2、年糕
年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年糕是用黏性大的糯米或米粉蒸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3、元宵
元宵是中国汉族传统小吃之一,属于节日食俗。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先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晒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江米沾到馅料表面变成球状,就成了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均为不同的食品。
4、春卷
春卷,又称春饼、春盘、薄饼。是中国民间节日的一种传统食品,流行于中国各地,在江南等地尤盛。在中国南方,过春节不吃饺子,吃春卷和芝麻汤圆。并且在漳州一带清明时节也吃春卷,民间除供自己家食用外,常用于待客。
2024-01-19 16:17:45
2024-02-11 14:05:14
2024-01-26 09:13:09
2024-01-12 05:24:32
2024-02-15 18:05:14
2024-01-25 23:5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