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18:41:01 | 起点排行榜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守岁》
(北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3、《元日》
《元日》唐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4、《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平。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5、《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一、春节习俗
春节期间均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为主要贺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春节习俗活动甚多,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都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就广东而言,可分为粤中(珠三角)、粤西、粤北、粤东(潮汕、客家)几大地域,各具人情风韵。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除旧布新,贴年红(挥春),迎接新年。年末的除夕,祭祖、吃年饭、守岁和逛花市是老广辞旧迎新的几件大事。
二、春节对联
1、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2、上联:共享锦绣年华;下联: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
3、上联:财源滚滚随春到;下联: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
4、上联: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5、上联:大顺大财大吉利;下联: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
三、春节诗歌古诗
1、《除夜雪》(南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白话译文:四更天初至时,北风带来一场大雪;这上天赐给我们的瑞雪正好在除夕之夜到来,兆示着来年的丰收。盛了半盏屠苏酒的杯子还没有来得及举起庆贺,我依旧在灯下用草字体赶写着迎春的桃符。
2、《春节看花市》(近代)林伯渠
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汝辈何知吾自悔,枉抛心力作诗人。
白话译文:年年除夕都要哼哼唧唧地作诗,儿女看见,便在灯前窃笑:“爸爸又在作诗哩!”你们别笑,我也自悔不该作诗,枉费心力做个诗人,却一无所用 。
扩展资料
春节相关传说:
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后来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告知了人们驱赶“年”兽的办法。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关于春节的俗语和古诗如下:
1、三十夜的火,十五的灯。
2、打一千,骂一万,三十晚上吃顿饭。
3、大账小账,三十晚上。
4、有钱没钱,买件新衣过年。
5、新年头,旧年尾。
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唐·王安石《元日》起点排行榜
译文: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7、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译文:今夜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夜晚,我还在万里漂泊未能归家。
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译文:在这除夕之夜,想象故乡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而明天又要增加一岁,新添不少白发啊。
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王安石《元日》
译文: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024-01-19 16:17:45
2024-02-11 14:05:14
2024-01-26 09:13:09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
2024-01-04 1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