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14:03:57 | 起点排行榜
“年”是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
相传古时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屠杀,头上的犄角就是武器。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年兽的形象:
根据年兽的描述,很难找到动物界的准确原型。年兽也可能并不是动物,而是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被高度抽象化。
中国历来是农业大国,威胁农业的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瘟疫,在当时被视为无法抗拒的超自然力量。百姓无法抗拒,于是将其转化为年兽怪物,这和龙的产生如出一辙。通过过年赶跑年兽,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年兽
驱逐“疫疬之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爆竹"有事天地鬼神之意。
关于爆竹习俗,目前可考据的最早明文记载于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谷孰也。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孰也。从禾。千声。奴顚切。古音在十二部。春秋传曰。大有年。宣十六年经文。谷梁传曰。五谷皆孰为有年。五谷皆大孰为大有年。
可见,年本义为丰收时节,与怪兽毫不相干。年兽又称年这一说,毫无根据和道理。"过年",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习俗,从最初的诞生的本意来说就是庆祝、喜悦。
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炮仗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绝不是什么"吃人"、"打怪兽"、"消除恐惧"。
扩展资料
除夕习俗,除了燃烧爆竹,还有以下习俗:
1、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庭是华人社会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团年饭充分表现出中华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
2、贴春联
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贴窗花
在民间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4、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自古以来,春节都是我国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民间流传着“过了小年就是年”的说法。在春节前后的一段时间里,有许多经典的传统习俗,有些还流传至今,装点着人们的生活。那么大家知道哪些关于春节的习俗呢?
1、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除夕和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3、贴春联起点排行榜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4、吃饺子
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如今饺子现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5、吃年糕
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年糕是由红黄白三种颜色组成,代表着金钱,年糕也被称为“年年糕”,是“年年高”的谐音,所以过年吃年糕,也是年年岁岁寄托着美好的希望。而且年糕美味,口感软糯且劲道,也是好多人都喜欢的美食。
以上就是我知道的关于春节的习俗了,小伙伴们你们还了解哪些呢?
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啊?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1、辞旧迎新,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是对祖先的尊敬,对传统的继承。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2、象征美好愿望: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
为什么过年要贴对联?1、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2、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3、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
过年为什么要贴对联呢?过年贴对联是一种文化习俗,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庆祝传统节日——春节方式之一。对联又称“春联”、“门对”、“春贴”,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对联的起源是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1、春联有着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2、春联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
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吃年夜饭,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呢?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吃年夜饭除夕为什么要守岁呢查询如下:过年贴春联,吃年夜饭是一家人团圆的好时刻,贴对联就是因为要赶走一年内不愉快的事情,也希望在来年有一个红红火火的生活,吃年夜饭是因为这个时候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吃年夜饭就是团团圆圆的意思守岁是因为要将一年内不好的事情全都扔掉,也为了抵抗传说中的年怪,所以才要守岁。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
每年过年为什么非要用红纸来写春联呢?春节张贴春联的传统是怎么来的?过年的时候都要用红纸来写春联,这个其实是为了增加喜庆的氛围,另外也是为了避邪保平安。春节张贴春联的传统,其实就是由一个故事开始的,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做年,这个年兽非常的害怕红色,所以就会在家门口贴上红纸。小时候最期待的其实就是过年,一到过年我们就会有很多好吃的,还会有新衣服穿。春节的时候我们是需要吃饺子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什么?春联在古代也被称为门对或者对联,不但是春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同时还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习俗。这个习俗不但具有很强的祈福跟装点居所的功能,还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期望。关于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等到五代十国的时候,才开始有在桃符上写联语的习惯,这
除夕夜燃放爆竹是为了赶走什么驱逐“疫疬之鬼”,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爆竹"有事天地鬼神之意。关于爆竹习俗,目前可考据的最早明文记载于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谷孰也。尔雅曰。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年者,取禾一孰也。从禾。千声。奴顚切。古音在十二部。春秋传曰。大有年。宣十六年经文。谷梁
除了过年要贴对联,放鞭炮,除夕要守岁等传统文化还有哪些?除了过年要贴对联,放鞭炮,除夕要守岁还有吃团圆饭,拜年,贴窗花,吃饺子,大年初一不能吃饭食等传统习俗。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对联又名楹联,相传最开始它起于商代时期的桃符是被用来辟邪的,到明代时期对联的习俗开始在民间流传直至现在。由此可见对联在春节中悠久的历史,其中不但蕴含了老祖宗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而到现代
2024-01-19 16:17:45
2024-02-11 14:05:14
2024-01-26 09:13:09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
2024-01-04 1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