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17:47:31 | 起点排行榜
挑灯笼指用细长的东西(如细竹棍)的一头把灯笼举起,叫挑灯笼,是元宵节的习俗之一。元宵节挑灯笼的习俗是由宫廷流传到民间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有关史籍记载,关于元宵节挑灯笼的缘由有两种说法:一是祭太一神;一是燃灯礼佛。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
在有关史籍的记载中,元宵节挑灯笼是缘由有两个说法,一个是“祭太一神”,另一个就是“燃灯礼佛”,汉武帝在位期间,宫廷每年都大张旗鼓的祭祀,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惯例,后来这个习俗流传到民间。
元宵节挑灯笼的民间传说
民间传说与史籍记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版本,传说在很久之前,世间出现凶猛的野兽伤害人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
有一天,天上的一只神鸟因意外降落凡间,却被一名不知情的猎人错当猛兽而射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天兵天将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要把人畜和财物全部烧光。
天帝的女儿良善,偷偷下凡将消息告诉人们,有一个老人想出一个避难的方法,就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张灯结彩,燃尽烟火爆竹,让天帝以为天兵已经在人间放火,果然人们按着老人的说法去做,躲过了一劫,以后形成了元宵挑灯笼的习俗。
元宵节挑灯笼的习俗是由宫廷流传到民间的,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据有关史籍记载,关于元宵节挂灯的缘由有两种说法:一是“祭太一神”;一是“燃灯礼佛”。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其地位在五帝之上。
汉武帝非常相信神仙,当亳人谬忌建议祭祀太一神时,汉武帝欣然应诺。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在长安城东南建了一座太一坛,以祭祀太一神。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
他又在甘泉宫修建了太一祠坛,并把祭祀太一神的时间定于正月十五日晚。这晚以通宵达旦的灯火渲染热烈气氛,形式多样的灯笼把太一祠坛映照得既明亮又神秘。起点排行榜
汉武帝则率领文武百官连连跪拜,虔诚祈祷,以求太一神降福人间。
宫廷每年如此大张旗鼓地祭祀,便在宫廷形成了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的惯例
。这种惯例流传到民间,便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挂灯的习俗。
“燃灯礼佛”开始于东汉明帝(刘庄)永平年间(公元58年——75年)。据《西域记》记载,正月十五,印度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认为此时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礼佛。这个习俗经官方的倡导,逐渐开始在民间流行。于是,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卒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到处一片灯火辉煌。
而民间传说中点灯笼的来历则与史籍完全不同。
传说在很久以前,世间的凶禽猛兽很多,到处伤害人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消灭它们。天上有一只神鸟因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一位不知情的猎人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要把人间的人畜和财物通通烧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受难,就冒着生命危险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提前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如雷轰顶,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位老人想出了一个避难的办法。
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以来,天帝就以为天兵已经在人间放了火,也就不再追究了。”
人们按照这位老人的主张去做,果然就平安无事了。如此这般,便逐渐形成了正月这三天挂灯的习俗。
2024-01-19 16:17:45
2024-02-11 14:05:14
2024-01-26 09:13:09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
2024-01-04 1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