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2 14:15:55 | 起点排行榜
民谚云:“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农历每年的腊月三十日,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候。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人们称这一天叫做“过年”。
过大年,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日。为了过好年,旧时农家一进腊月的门坎,就开始忙年。尤其是从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起,人们就进入了过年的倒计时,日夜忙个不停。河南民间有一首流传很广的《过年歌》: 二十三,祭灶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杀猪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去打酒; 年三十,包饺子; 大年初一,蹶着屁股乱作揖。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1、除夕。
除夕,为了祝福,用不同的馅的饺子祝福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甜甜美美。
2、初五。
中国的习俗有破五之说,在初五这天,要吃饺子,寓意着大家可以一起过,可以开始动起来。
3、入伏。
入伏的时候,快要麦收,吃一顿饱满的水饺,用来表示,麦收成的好,麦大可以有一个大收成,达到好的谷满仓。
4、立秋。
立秋的时候,有贴秋膘之说,在秋天的时候,多吃水饺,用来贮存热量。
5、立冬。
立冬的时候吃水饺,表示要轻松地度过整个休息的冬天。
6、冬至。
冬至吃水饺,有一个典故,为了不让耳朵被寒风冻掉,这个是为了让耳朵平安过冬。
正月初一、初五、十五吃饺子。
过年吃饺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从汉代张仲景发明饺子开始,从最初的治病救人,到过年过节才能吃到的食物,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吃货心中的“美食”,有“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的说法。
饺子是北方的主食之一,北方过年吃饺子的讲究多,年三十团圆饭上的饺子必不可少,代表着团团圆圆;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辞旧迎新、新旧交替的一天,有着“交子”之说,“交子”与“饺子”同音,初一早上吃饺子,迎接新一年的开始;破五吃饺子有“剁小人”、“捏小人嘴”之说;北方有“十五扁,十六圆”的习俗,也就是正月十五吃扁扁的饺子。
过年习俗
1、初一拜年。
正月初一挨家挨户拜年是一种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祝福。拜年吉祥话后,长辈也会给晚辈红包,当做新一年的彩头。给亲戚朋友拜完年后,左邻右舍也相互拜年,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万事顺心。
2、初二回娘家。
正月初二回娘家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古代,女儿嫁出去了一般不会轻易回娘家,兄弟姐妹间也很难团聚。正月初二,就是姐妹团聚的日子,大家团坐在一起,陪在父母身边,交流感情。
3、初四迎接灶王爷。
按照民间传说,初四灶王爷要清点人口,所以人人都要在家不出门,点燃鞭炮,焚香敬果迎接灶王爷的到来。初四这一天,按照传统,最好不要出门。同时这一天还要把过年来吃的剩菜合在一起,做大杂烩。起点排行榜
2024-01-19 16:17:45
2024-01-25 23:50:45
2024-01-17 19:02:58
2024-01-04 10:14:09
2024-02-15 18:05:14
2024-02-15 0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