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9 20:50:30 | 起点排行榜
腊月初旬开始:腊八粥、腊八蒜、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过小年、放鞭炮、吃糖、大扫除、备足年货
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
正月初一至初五: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铺户开张、逛庙会、逛天桥
元宵:张灯结彩、挂花灯、看花灯、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残灯末庙、春节结束
希望你满意
1、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2、从小年这一天祭灶完了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家家都要彻底清扫,蒸馒头,置办年货,门上贴“福”字、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窗花,墙上贴年画、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3、北京人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或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老北京人喜在屋内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4、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人家要摆上九堂大供,包括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
5、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
老北京过年的风俗有:祭灶、扫房、做豆腐、去割肉、宰年鸡。
1、祭灶
灶神,俗称“灶王爷”。祭灶是旧历到来的信号,老北京人称“过小年”。童谣传:“糖瓜祭灶,新年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
2、扫房起点排行榜
古代把春节大扫除称为“扫年”,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按早年间民间的传说,“尘”与陈旧的“陈”是谐音,扫去家中的一切尘土,意味着去除旧一年的陈旧东西,把不好的东西统统扫出门,以此来迎接新的一年。
3、做豆腐
俗语说“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做豆腐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4、去割肉
民间谚语:“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民间传统腊月二十六炖大肉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5、宰年鸡
年鸡要一直放到除夕才能吃,而且,除夕夜吃的时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点。因为鸡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春节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这样才算圆满。
2024-01-05 13:53:17
2024-01-04 10:14:09
2024-01-17 19:02:58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