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2024-01-28 15:49:50 | 起点排行榜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起点排行榜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或“亚岁”等,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1、祭祖

我国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2、吃烧腊与姜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3、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4、吃冬至团(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5、吃饺子,喝羊肉汤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扩展资料:

冬至习俗禁忌

忌—房事

在人体阳气虚弱时,宜养精蓄锐,切不可过思邪淫伤身。

忌—暴饮暴食

冬至正值岁末年初,很快就会迎来元旦,此节气期间多有聚会,切记不要暴饮暴食。因为此时,阳气最弱,无法帮助身体运化过多的食物。

忌—寒冷

冬至时节人体的阳气太弱,所以身体的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着寒凉,外出时一定要戴围巾,捂好背、腹和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才能不感冒生病。

忌—大汗

中医认为,大量排汗同时也会耗费大量精气。冬季应顺应天时,注意养藏,安静休养,不宜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忌—是非

冬季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躲去是非,就能避免因情绪激动引起的突发疾病。

忌—出远门

冬至时,太阳黄经为270°。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冬至时节气温很低,天气寒冷,因此不宜出门。

忌—回娘家

传统的习俗中,“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对媳妇的约束。过去的媳妇会在秋收后回娘家居住,因此有了冬至的时候回婆家的习俗。

忌—结婚

节气前后都不宜结婚。古人认为结婚的日子,要避开四立四至前一天,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前一天不可用,宇宙气场处于混沌未开状态,传统习俗中认为此为四绝日及四离日,在此时结婚为不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冬至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以下是关于冬至习俗的一些介绍:

1. 吃汤圆:冬至这天,人们会吃汤圆,这是一种由糯米制成的圆形食物。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因此在冬至这一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汤圆,表达对家庭团聚的期盼。

2. 长寿面: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在冬至这天吃长寿面。长寿面是一种长长的面条,象征着长寿和健康。吃长寿面的习俗意味着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健康长寿。

3. 拜祖先:冬至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祖日。许多人会前往祖坟或祖庙,烧香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4. 祭灶神:在冬至这天,人们还会祭拜灶神。灶神是厨房的守护神,人们会在这一天给灶神上供,以示感谢和祈求来年的好运。

5. 晒太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日子,人们会在这一天尽量多晒太阳,以获取阳光的温暖和能量。

6. 冬至祈福:冬至这天,人们会祈求来年的好运和丰收。一些地方还会举行庙会、舞狮等活动,以庆祝冬至的到来。

总的来说,冬至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通过吃汤圆、长寿面,祭祖先和灶神等习俗,表达对家庭团聚、健康长寿和祈求来年好运的期盼。同时,冬至也是一个庆祝阳光和温暖的节日,人们会尽量多晒太阳,以获取阳光的能量。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关于冬至的风俗有哪些

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的到来,预示着一年也即将走到了尽头。关于冬至的风俗你知道哪些?以下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冬至的风俗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冬至的风俗有哪些

冬至风俗

绝事・拜贺。

“绝事”,就是断绝一切事情,把冬至作为一个息事宁人的特殊日子对待。古人认为,冬至是死而复生的关键点,因此,冬至绝事、安身静体便是模拟死亡,以待回归。这是古老农事信仰的反映。冬至,因是一阳之首,古代又曾作为岁首,因此,迎阳贺新的活动也在冬至保留下来。在这一天,人们要有交贺活动,互相拜贺,又称贺冬。汉代时,朝廷和民间甚至有五天的假日,宋时尤盛。

数九・献鞋袜。

冬至到春分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也是由寒冷变暖的转折时期,因此,自古以来,就有从冬至起数九个九即八十一天的风俗,谓之“数九”。数九的风俗,最早见于《荆楚岁时记》一书,讲南朝“俗用冬至日数及九九八十一日为寒尽”。所以,“数九”之俗,意在消磨沉闷而寒冷的冬天,企盼春回大地。此后,历代沿之,并产生了类似于《九九词》《九九歌》等歌谣。早在汉朝时,就流行冬至日儿媳妇向公婆献鞋袜的风俗,此后历朝承之,直到清末,此俗还盛行于北方。那么,为什么在冬至日儿媳要向公婆献鞋袜呢?曹植在其《冬至献袜履表》中说:“国家冬至,献履贡袜,以迎福践长。”原来,贡献鞋袜是为了“迎福践长”,以图祓厄迎福,生命得以长久。

另外,冬至日还有测日影、添线、飞灰、履长等习俗,但各种资料记载,语焉不详,不作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冬至食俗:吃馄饨,历朝均存。

祭祖

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食俗

1、冬至吃饺子。

俗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这里面有一个传说,在古代张仲景医生看到民间冬天耳朵都被冻坏,于是就把治疗的药包在面粉里,煮熟了以后给这些病人吃。吃了以后耳朵发热,冬天也就不寒冷了,于是流传着冬至这一天吃饺子的说法。

冬至吃饺子的寓意

饺子形状像耳朵,在以前的冬季,很多人容易冻耳朵。那么吃了饺子就可以避免受到冻疮,也是很有寓意的。不过也有说饺子像元宝,也意味着来年财源广进。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佳肴。在中国许多地区民俗中的,除夕守岁吃“饺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无法替代的重头大宴。

冬至吃饺子的好处

1、从烹饪科学的角度看,蒸煮饺子以水(汽)为介质的烹饪方式,温度只在100左右,即可致熟食物又可消杀菌,避免了烧烤炸条件下生成苯并芘等强致癌物,保证了食品安全。而且,食物的营养成分在蒸煮过程中也不至于因过氧化或水解而损失。

2、从膳食结构角度看,饺子的馅料都包在面皮中,可以做到谷类与菜果、肉类的适宜组合,使主副食搭配合理,营养丰富并酸碱平衡,膳食宝塔形结构。

3、从营养角度看,饺子以水(汽)为传热介质经蒸煮而熟,可以使食品中淀粉类多糖充分裂解,利于人体吸收。

2、冬至吃混沌。

冬至吃馄饨一般是在北京比较流行,主要是当时北方的匈奴有浑氏和屯氏对于北方边疆始终的侵扰。当时的军民非常的愤恨,就把肉包在面皮里面煮熟了吃,称之为混沌。毕竟这些人搅得四邻不安,于是在冬至这一天把这道美食称作为混沌,主要是吃了以后分身体非常暖和,能够有蕴含的效果也提高了军民的抵御外敌的能力。

3、冬至祭祖祭神。

冬至天气非常的冷,古代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一到冬至了,一些既神祭祖都非常的活跃,因此在古代冬至这一天又被叫做鬼节。主要是悼念先祖,而且祈求风调雨顺,阖家幸福。

4、冬至吃年糕。

冬至吃年糕在南方地区是比较流行的,毕竟南方有做年糕的习俗,一天吃三顿年糕,而且都不重样。预示着年年高,年年好的美好愿望。

5、冬至喝羊肉汤。

由于冬至到来,天气变得异常寒冷,特别我国北方地区雪非常的多。在寒冷的地区,当地的人们一般都喜欢喝羊肉汤,这样能够提高身体的热能,补充身体的能量,达到御寒的效果。

地区食俗

吃烧腊与姜饭

广东人冬至吃烧腊与姜饭,冬至这天,大多数广东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风俗。潮汕一带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酿酒已成为习俗。

吃年糕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从明末清初直到现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风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长高,图个吉利。在四川却是冬至吃羊肉汤,羊肉是冬日可谓冬日滋补之首。湖南湖北一带,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饭。

吃冬至团(冬至丸)

在南方一些地区,则比较盛行吃冬至团(冬至丸),取其团圆的意思。每逢冬至清晨,各家各户磨糯米粉,并用糖、肉、莱、果、萝卜丝等做馅,包成冬至团,不但自家人吃,也会赠送亲友以表祝福之意。实际上,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间也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

起点排行榜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为大家带来的冬至的习俗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冬至的习俗有哪些”相关推荐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的习俗有哪些?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有意义的传统大节,历史悠久,古已有之。是从上古时代,人们会在新年岁首进行祈年祭祀演变而来。春节的习俗1、扫尘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

2024-01-16 13:26:39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除夕的习俗有哪些?1、扫尘: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2、贴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2024-01-16 20:32:28
过年吃的习俗有哪些?
过年吃的习俗有哪些?

过年吃的习俗有哪些?东北春节习俗:在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黏豆包、做豆腐。黏豆包多由大黄米做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西北春节习俗: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豫南春节习俗: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

2024-01-20 07:03:59
立春最全习俗,中国传统的立春习俗有哪些
立春最全习俗,中国传统的立春习俗有哪些

立春最全习俗,中国传统的立春习俗有哪些一、打春牛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八里处事先准备好的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的人一律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人们吹着牛角号、

2024-01-25 14:33:34
天水有哪些习俗
天水有哪些习俗

天水春节习俗?追溯天水过年习俗春节一词最早见《后汉书·扬震传》:“冬无宿雪,春节未雨,百僚心焦”,是对立春节气的简称,作为节日则又称为上日、元日、朔日、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三朔、三朝等。天水自古民风纯朴,过年习俗特色浓郁,从腊月八吃迷心饭开始,杀猪、宰羊、磨豆腐、煮酒(自酿甜酒),办年货、扫房、搞卫生、二十三送灶,接着蒸馍做菜制新衣。三十日上午赶抢集,下午家家户户贴春联、贴

2024-01-20 22:32:24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南京的春节习俗有哪些?南京有过小年的风俗,好像在初二,将放一夜炮,市区也不例外。还有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千百年来,传统风俗习惯代代相传,不少习俗至今仍然存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物质文明的提高,南京人的风俗习惯,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这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正月十六爬城头,也是有的,而今多是爬中

2024-01-17 08:24:03
四川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四川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四川春节自驾游攻略:带你畅游美食和美景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四川春节自驾游攻略,带你畅游美食和美景。四川是一个美食和美景并存的地方,春节期间来这里自驾游将让您留下美好的回忆。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讨论四川春节自驾游攻略。一、品尝四川的美食四川被誉为中国的美食之都,拥有许多家喻户晓的美食,如火锅、串串香、麻辣烫等。春节期间,四川的美食文化更是达到巅峰。以下是一些在四川春节期间自驾游必吃的美

2024-01-17 15:41:38
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

家乡的春节有哪些习俗?1、拜年2、贴春联3、挂年画4、贴窗花5、放爆竹6、发红包7、穿新衣8、吃饺子9、守岁10、舞狮舞龙11、挂灯笼12、磕头等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到了民国时,改用阳

2024-01-17 19: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