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

2024-02-27 03:56:32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

各地春节习俗吃

中国各地春节饮食习俗介绍,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全国各地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其中年夜饭就是重头戏,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各地春节吃什么?春节各地饮食习俗有哪些?

东北春节习俗:在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黏豆包、做豆腐。黏豆包多由大黄米做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春节习俗: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春节习俗: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春节习俗: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春节习俗: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春节习俗:在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回族春节习俗: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到初二才吃饺子。

壮族春节习俗:春节吃白斩鸡和“大年粽”。年粽在除夕时摆在供台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团圆。

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

江南地区春节吃的习俗?

江苏除徐海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主食以米饭、米粥为主,佐以面粉制作的面点,米以粳米和籼米为多, 苏南地区更多地偏爱粳米,而苏北广大地区大多偏爱籼米。苏南、苏北人爱吃糯米,苏北地区往往将糯米用于妇女生孩子后遍送亲朋庄邻和腊月祭送灶王爷,以及平日酒宴中的甜食---—八宝饭,故消费量不很大;而苏南的面食糕团中均要用糯米兑粳米,以6 :4 或7 :3 掺好,磨粉制作,需求量较大。

徐海地区的主食以麦面和杂粮面为主,主要制作成馒头、馄饨、饺子、煎饼等品种。俗称“非干不饱”,干食有三种:一是炕、烙、烤出的各种发酵饼和呆面饼;二是蒸出来的糕馒;三是去皮壳的粮食仁子煮的干饭,有大米干饭、小米干饭、豆干饭、麦仁干饭,以及用粘、粘秫等杂粮煮成的干饭,与苏南地区干饭的概念大相径庭。其特色主食是煎饼,即将面粉糊摊在鏊板上,烙成一张张直径二尺左右的薄面片。摊煎饼时可加入鸡蛋、葱花、虾皮,制成高档的蛋煎饼;煎饼卷大葱、甜面酱为中档;最不济的是“小鬼裹单被”,即煎饼卷油条一根。煎饼有咬劲、耐饥,极符合徐海人刚强、爽直的性格。

2. 2  在小吃方面的差异

苏锡常相对徐海地区的主食差异是明显的,而相对于宁镇扬淮、通盐等地,其差异突出地表现在米食糕团的广泛使用上。苏南米粉制成的食品主要有各式糕团、汤圆(无馅,一称元宵) 、汤团(有荤素各式馅心) 、船点。糕团已成为苏州小吃的主力军,苏南人一年四季各时令节日中大量食用。

唐伯虎的《糕粽诗》“题糕射粽说奇才,馈食春朝笑口开,记否堆盘枣梨蓼,年年吉语惯听来。“道出明清时代士子春节吃年糕和粽子,寓意“高中”的习俗。旧年腊月起苏南家家户户就忙碌着做年糕。一种称为水磨年糕,质地密实有韧性,白色长形或制成方尺状或制成元宝状。可荫干长期食用,或切片荫干、用爆米花的方式炸制;亦可泡在水缸内长期备食。店铺里以同样制法加上色素、松子、果仁、馅心制成色彩鲜艳、风味不同的糕团出售。一种称为黄松糕,农家在腊月里大量蒸制,质地松软,切成薄片, 晒干亦可长期食用。年三十的祭年活动中供祖祀神用年糕,长者为小孩准备的“压岁盘”中放年糕。陈列于室内的“万年粮”(白米装置在竹匾和小竹萝中,米上放诸果品,插上松枝,寓意年年有余粮) 上必搁置元宝糕。正月初一清晨,苏南人家都吃糕汤圆子,将糖年糕切成小丁和小汤圆煮食,预兆一年中糕(高) 兴,圆满。正月初三、初五或初十的挂喜神,祭祀祖先和正月初五接财神时必用年糕。正月十五闹元宵,晚上家家食汤圆。农历二月二,苏南农俗吃“撑腰糕”,有诗云:“二月二,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米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指该日将隔年的陈年糕片油煎或煮食。隔年的陈糕还在三月三日这一天与荠菜一同以油煎食,俗说能明目清心,故称三月三吃“亮眼糕”。立夏日用蒋麦汁掺入米粉制成乌米糕。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大仙的生日,苏南人要吃五色米粉糕,称之“神仙糕”,希冀这一日能碰上神仙,交个好运。农历六月,苏南人相约啖糕,品种有白摊糕、王千糕、蛋黄糕、薄荷糕、水晶糕..。

九月初九重阳节,家家制作重阳糕,菱形方块上面撒满红瓜丝、绿瓜丝等蜜饯和芝麻屑,店铺出售的重阳糕上还有插着“花糕旗”,父母在这一天以重阳糕置子女额上,寓意“额头高”,交好运,给予祝福。冬月(农历十一月) 食金团,即以金黄色的南瓜肉泥掺入糯米粉,再包上豆沙、枣泥、桂花、玫瑰等各类香甜可口的馅,煮熟而食。这个月里的冬至日也是食糕的高潮,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前三日家家户户互赠“冬至盘”— 各类肉食、糖果、糕点,仍离不开糕。

相比之下,徐海地区只在春节用“扫糕”。它是将籼米用水淘后,涨酥,碓成米粉,装入圆柱形木模, 上端用羽毛扫成凹形,下端用木棒戳一孔涧,放在水壶口蒸熟,糕上印上“大吉”“大利”或点上四个红点, 用棒穿成串,每串十只,春节走亲访友作必备馈赠品。生活水平中上之家在春节习惯蒸一笼米糕或面粉糕,讨一个“早日高升”的口采。汤圆也偶尔为之,但往往用粘粉或粘秫粉作原料。糯米粉几乎不用, 这是因为当地不出产之故。徐州人大年三十喜爱吃一种菱形状的油炸芝麻薄面片,俗称“麻叶子”。初一大早必须吃过泡油馓—“开口馓子”才可以吃其他东西。这一天除了吃饺子外,常吃的食品有罗卜丝馅的油炸米饭丸和金银面(面条加粉水粉丝),正月十五吃大如拳头的素馅饺子。

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

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

春节,全国各地都沉浸在欢庆的时刻,美食自然不可或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全国各地春节美食习俗。

一、中国人的年夜饭讲究什么起点排行榜

1、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

2、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

3、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二、除夕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

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

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

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

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

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

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

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三、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

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

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

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

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四、新年第一餐

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

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江西鄱阳地区第一餐要吃饺子和鱼,意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饺子中放糖块、花和银币,意味着“生活甜蜜”、“长生不老”、“新年发财”。

广东部分地区春节第一餐要吃“万年粮”,即做好足够春节三天家人吃的饭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潮州一带,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萝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圆”,喝芡实、莲子等熬成的“五果汤”,寓“生活甜美,源远流长”之意。

广西壮族人春节第一餐吃甜食,表示新的一年生活美好,甜蜜如意。

福建闽南人春节第一餐吃面线,寓意“年年长久”,漳州一带吃香肠、松花蛋和生姜,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江苏、浙江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由芹菜、韭菜、竹笋等组成的“春盘”,寓意“勤劳长久”。

安徽一些地方春节第一餐时每人要咬一口生萝卜,名为“咬春”,可“除菌防病,新年吉祥”。

关中、河南部分地方春节第一餐要吃饺子与面条同煮的饭,叫“金丝穿元宝”、“银线吊葫芦”。

台湾春节第一餐吃“长年菜”,是一种长茎叶,有苦味的芥莱。有的还在菜里加细长粉丝,意即“绵绵不断,长生不老”。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春节全国各地美食习俗,新年第一餐有什么讲究?”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