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01:39:35 | 起点排行榜
风情习俗话春节---山东牟平 进了腊月门中旬的时候,农村家家户户开始扫灰,粉刷墙壁,贴新的窗户纸,墙围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都换上了玻璃窗,于是贴窗户纸就变成了擦玻璃.
腊月23,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俗称"辞灶".于是 每家都会蒸上年糕,里面放上好多枣,去赶集买来"糖瓜",孝敬给灶王爷,愿他上天汇报工作的时候嘴甜点,在老家,鸡毛和蒜皮是不能填进锅底(灶坑)里烧的,因为烧的东西一般天上都能看到,鸡毛蒜皮的小事,老天爷会生气.
糕凉了以后,切成块放起来,留作30晚上和正月用.
腊月24,开始准备一正月的吃食,因为正月是不动刀的.
家家户户忙了起来,年的味道也浓了起来.街上不时响起孩子们点小小的鞭炮的脆响,淡淡的火药味弥漫在每家蒸馒头烧的麦秸草的香味里,炸鱼,炸肉,炸丸子,炸的"面鱼"(和油条差不多的一种面食)总是一大盆,等着城里的亲戚来拜年的时候要给他们带上.
大年30下午,开始打糨糊,贴春联.一般都是男人做的事情,女人在家里做着最后的准备.
大年30晚上是最热闹的,全家在一起包饺子"守岁",饺子里放进钱,谁吃到寓意谁今年财运好,放进糖块,谁吃到谁一年生活甜蜜,放进切的小块的糕,孩子吃到会长高,还有刚结婚的人家会把饺子里包进去枣栗子(早立子),寓意着早生贵子.
那天,大人总是警告小孩子不许乱说话,大人煮饺子有碎的要说"赚了赚了",而不说破了.
饺子煮好以后要先供奉祖先.正间(客厅)一般都悬挂着"影"(历代家谱上的祖宗名字都在上面),正中放着刚去世老人的牌位,烧上香,去外面放上一挂鞭炮,通知先人们回家吃饭了.碗里盛上两个饺子,放上一双筷子,然后放在先人的牌位前,全家便可开饭了.
在我们海边农家做客,切记的是吃饭筷子不可以放在碗上的,因为那是给死去的人吃的,一般筷子放在碗的右面,因为每家都有船,寓意着"一帆风顺",我是左撇子,习惯放左边,为此至今常让爹和我瞪眼,嘻嘻:)
小的时候,我一直想问,那么多祖宗,两饺子够吃吗?不够吃能打起来吗?再我问过一次被爹狠狠抽了个嘴巴以后,却再也不敢问了...
看春节联欢晚上到凌晨的时候,整个晚上的鞭炮就不曾停过,然后一家之主或是家中的长子去开大门迎接财神,一边开门一边说:"大年初一把门开,金银财宝滚进来."
天蒙蒙亮的时候,换上新衣服,男人带着孩子出去给长辈拜年.街上人很多,男的见面就作揖"过年好啊!""发财发财!"女人一般留在家里接待来家里拜年的邻居.这一天是不能扫地的,地上的瓜子壳和花生皮越多,证明今年财运人缘越好.
初一拜年一般只走本家的长辈,老人会给压岁钱,给少了,孩子会赖在地上不起来,于是在大人的呵斥声中,老人的笑声中,欢闹一片.
初二拜姑姑,初三拜丈母娘.剩余的时间就是走访邻居老师朋友了.
正月14的时候,要蒸一种面塑,叫"升虫",它有一个大大的脑袋,两个小蒲扇一样的耳朵,大眼睛,嘴里衔着钱,蛇般的身子盘着,身上全是元宝.蒸好好给它涂上花花绿绿的颜色,到15那天供起来,把它身子底下放上你希望来年要的粮食和钱,它就会给你生出很多来,和它在一起的还有跑虫,跑虫是专门从外面往家里驮元宝的.
正月15,看花灯.放烟火.在家里拿萝卜自己做灯.把萝卜切成一截截的,找棉花缠在席篾做灯芯,然后灌上熬好的植物油,晚上点在家里所有的门口窗台上,且还要上先人的坟上送灯,孩子们会做一个老鼠灯,利用萝卜的形状给它切上嘴,拿火柴棍装上眼睛,在背上挖个洞做灯,然后柃着老鼠灯随大人去坟上送灯.给先人照亮回去的路.
有的庄户人家习惯点"四灯",就是拿大的萝卜做长长的芯点在祖宗牌位前,燃烧将尽的时候看灯心的形状像什么庄稼,像什么今年就多种什么,肯定会丰收.
过完15没什么事了,把供的升虫跑虫收到面缸里,等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蒸来全家吃,然后男人去理发,寓意在新的一年里抬头做人,事业更强.
年,就算过完了,开始春耕.家家户户便又开始忙碌起来.
一、吃饺子
春节的第一顿饭都是吃饺子。烧火煮饺子要用芝麻秸,意味着新一年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日子越过越好。饺子要煮得多,必须有余。水饺煮好后,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时,除每人一碗外,还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兴旺。
二、贴春联、贴福
贴春联,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传统习俗。除了用吉祥的字词,为新的一年寄予新期待,更希望能够因此迎来好运气。春联一般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起点排行榜
三、做炸货
这可能对于不少北方的朋友来说并不陌生。一般有炸豆皮、炸丸子、炸藕合、炸鸡、炸猪里脊、炸鱼……如果吃不完那就年后,把白菜或者油菜等其他的蔬菜和炸货一炖,又继续当饭吃,也是一种解决炸货的方法。
四、拜天地神
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搭起“天地楼”。朝各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北、西南、西北,各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摆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张桌子上摆天地神牌位。“天地楼”旁,立“朝天竿”,点“天灯”,日夜不熄,一直要点半个月之久。
五、女婿拜年
大年初二,女婿拜年“法定日”。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夫婿同行给岳父岳母拜年,民间称“姑爷节”、“迎婿日”。
“回娘家”又称“归宁”。在旧时代,“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除夕和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带着丈夫、孩子回娘家。
1、辞灶
和其他地区一样,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日子。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以祈福纳祥。
这一天,家中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称为“扫尘”。“扫尘”意味着把一切陈旧的“晦气”、“穷运”扫走,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福气进门。随着时代变迁,大多数居民只保留了“扫尘”的习俗,但是在山东地区的很多乡村,“辞灶”依然是这天隆重而严肃的年事活动。
2、贴春联、贴福
过年贴春联、福字,是中华传统,山东也不例外。年三十这天,从早上一起床开始,各种年事活动就顺序开始了,这是一年中最为忙碌和开心的一天。贴春联、福字,在山东一般都是年三十上午进行的,早饭后,长辈们开始了包水饺、炸年货的各种准备,小辈们开始四处贴福,吵吵闹闹,贴正了,贴反了,各种欢笑,表达了人们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包水饺、炸年货
在山东,包水饺、炸年货是大年三十重要的年事活动,家家户户包水饺、炸年货。早饭后,孩子们开始贴春联,放鞭炮,而家中的女性长辈则开始包水饺,男性长辈则开始炸年货。水饺依据个人口味馅料不同,但“素馅水饺”是每家必备的。
“年货”也依据个人喜好有所不同,一般都有炸藕合、炸带鱼、炸五香肉等。其实,我们现在成天大鱼大肉的人来说,这些东西或许已经不合口味,但是通过这些却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听着妈妈包水饺时聊天的欢笑声,闻着爸爸炸年货时厨房飘出的“香味”,听着孩子们放鞭炮嬉笑打闹的声音,一整年的劳累与压抑,在此刻得到了完全的放松。
4、请家堂
年三十忙活了一天,到了傍晚,一天的重头戏开始了——请家堂。“请家堂”,即举行仪式把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在山东,这是年三十最为隆重和严肃的年事活动。请家堂的仪式要在年三十的黄昏举行,彼时先要摆好供桌设好香案,有的还要挂上“家堂轴子”(一种按辈分填有祖先名讳画有庭院及拜年人物的类似中堂的年画),供品则要放鸡鸭鱼肉和点心。
这些准备完毕后,要由家中的男性长辈到路口或门前空旷处,燃纸叩首并引领已故亲人回家过年。“家堂”要在家中待到初五。初五晚间,还要“送家堂”。山东人过年请家堂的习俗,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迷信”。它所表现的,实际上是对先祖亲人深深的怀念和尊敬。
5、放鞭炮
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在山东,放鞭炮也是有矩可循的,一般在年三十晚上吃“团圆饭”前、年三十凌晨12点、初一清晨、初五、十五之时。除夕夜、初一晨放鞭炮分别名曰“辞旧”和“迎新”,初五放鞭炮叫“破五”,十五放鞭炮则是“送年”。
其中,年三十“团圆饭”前的那一挂鞭炮,必须在全家人团圆的前提下才会放,意思则是在告诉邻居人等:我们家人已团聚,事事大顺,开始“过年”了!如果家中有人未回家,这时是不放鞭炮的。
将乐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将乐的风俗习惯有: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均被列入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擂茶广场“擂钵铜雕”和玉华洞导游图“玉华洞志”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1、将乐擂茶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人们结婚、添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据考证,将乐擂茶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擂茶
赣州有哪些风俗习惯?赣州的民间风俗源远流长,几乎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传承着颇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反映着赣州人的勤劳、聪慧、朴实、好客、讲卫生等优良的性格特征。岁时节日的习俗赣州市的居民,因受客家人习俗的影响,除了按汉族人普遍的习惯,要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行庆典、祭典 和宴饮、游览等活动之外,还特别注重立春、立夏、中元、重阳节样几个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
立春有哪些风俗习惯?、春祠荐新:祭祖习俗传至后世变为正月初一的祭祖活动,有的地方在初一以后几天不扫除屋宅,即是担心触犯了回家过年受享的祖魂。、立春祭:立春祭是一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立春祭活动内容包括祭春神(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太岁、土地等众神,还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动。、籍田:古代在立春日举行的籍田礼,籍田的内容包涵有对地母的祈求。在籍田仪式后聚饮,这是后世“团拜”和“贺
山东过年有什么习俗?1,山东人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的。“小年”,旧时称之为“辞灶日”,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工作、学习、生活情况的日子。所以在这天,人们要在家中“祭灶”,设摆供案祭祀灶神,送其上天汇报工作,以祈福纳祥。这一天,家中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扫除,称为“扫尘”。“扫尘”意味着把一切陈旧的“晦气”、“穷运”扫走,从而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福气进门。
宜宾的春节习俗过年要做猪儿粑(有的地方称为鸭儿粑)、一般是大年三十中午团年(必须要的菜品中包含鱼、鸡肉而且是公鸡肉)、正月初一早上要吃面条、汤圆、抄手等表示顺顺溜溜的东西(表示新年的第一天顺利,这一年也就顺顺利利)、每年都要提前做腊肉腊肠等、一般农村家庭还会做醪糟(俗称米酒),一般正月的早上都吃醪糟蛋等、做粑丝丝、花生糖(不过现在大家都懒了,不自己做,一般都买)、炒花生。另外节前几天要对
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
我国人民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1、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25]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2、扫尘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亦称扫屋)的习俗。
南北方过年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南北方过年有哪些不同的风俗习惯?1.准备习俗:北方在春节前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和挂门神,而南方同样会准备充足的年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提前采购。2.除夕习俗:北方家庭会在除夕夜守岁,晚上放鞭炮,观看春晚,午夜时分再次放鞭炮。南方家庭则会在除夕夜举家团圆,吃年夜饭,之后也给小孩发压岁钱。3.穿着习俗:北方小孩传统上会在春节期间穿新衣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7 04: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