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

2024-02-08 10:40:05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

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

古称”元旦”,满语称”阿涅业能业”,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一般为三至五天,旧时有的地区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于全国各地满族地区。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即位后,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每当进入腊月,满族家家杀年猪,相互请吃白肉血肠。老太太哄孩子的歌谣唱到:“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杀完年猪,全家人都开始行动,准备过年用的东西,俗话说“一起腊月门,便有过年来。”清代诗人沈兆褆有《吉林纪事诗》“梅花未放雪花飘,守岁重裘貉与貂。儿女团圆同不睡,迎春送腊是今宵。”

春节,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蒸年糕、烙粘火勺,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

初一早饭后,穿上新衣服给族中长辈拜年。新结婚的媳妇身穿鲜艳的旗袍,脚穿马蹄底旗鞋,由大伯嫂子领着先给祖爷磕头献香,然后给族中长辈拜年,累得腰酸腿疼,但也能收到不少的压岁钱。

初一这天是鸡日子,因为满族按阴历计算历来有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谷八,九果十菜之说。这十天中哪天天气好,今年就得什么。初一这天是鸡日子,餐桌上自然少不了家鸡炖蘑菇或野鸡炖粉条,故有“初一无鸡不成席”的说法。饺子一直吃到初五,吃饺子要捏破,此五日内不泼水、不倒灰、不开柜。一般早上蒸饺子,取蒸蒸日上之意。正月不剃头,都等到二月二剃“龙头”。正月十五前妇女不做针线活。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春节,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

满族的节日是什么

满族的传统节日其实蛮多的,比较常见的有满族春节撷趣,满族的添仓节,满族的二月二,满族的虫王节与颁金节,满族的中元节等等。

那么下面就讲讲满族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具体如下。

满族春节在古时候被称作为元旦,译为满语的话就是阿涅业能业,这一天在满族的传统中是一个非常盛大的节日,而他们的春节其实是源自于汉族的习俗,所以满族的春节习俗跟汉族的会有些相似,但是也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节前准备:

人们会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窗花和福字等等,其中挂笺在满族中也叫挂旗,他们会按旗属分别贴红、黄、蓝、白色的笺。

节前人们还会做满族的传统糕点——萨琪玛,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来制作,做出来的萨琪玛色香味俱全,是满族人特别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除夕:

除夕下午他们要祭祖、祭天。

他们除夕还要接神,接神后还得在大门口放一根横木来阻止鬼魅进来。

他们的除夕也会挂门神来驱邪避鬼,这个就是吸收了汉族风俗的演变,他们的门神分为“将军门神”、“福禄门神”、“判子门神”、“娃娃门神”等等。

除夕夜他们还得分发“神纸”,家里的晚辈男子还要去族里的其他各家“辞岁”。

除夕半夜子时时他们家家户户都会吃饺子,他们包的饺子讲究要有褶子,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

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

不同民族的春节风俗 壮族过春节有何特殊庆祝活动

1、纳西族的春节习俗。

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城市、乡村都办灯会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2、蒙古族的春节习俗。

五更吃饺子、放鞭炮与汉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初一凌晨晚辈向长辈敬“辞岁酒”,然后青年男女跨上梭马,骑串蒙古包,先给长辈们叩头祝愿,接着喝酒跳舞,随后串包男女还利用这一机会廷行赛马比赛。

3、满族的春节习俗。

满族分“红、黄、蓝、白”四旗人。春节时,红旗人在门上贴红挂旗,黄旗人在门上贴黄挂旗,蓝旗人在门上贴蓝挂旗,白旗人在门上贴白挂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4、彝族的春节习俗。

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起点排行榜

5、水族的春节习俗。

主要聚居在我国的贵州省,不数散居在广西族自治区。与许多民族一样,水族每年农正月初一至十五也过春节。节日前夕,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收拾房屋,缝制新衣,贴年画、春联,准备丰盛的节日食品,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春节期间,人们最重果的活动就是祭祀祖先,鱼是必不可少的供品。祭祀的习俗,有的地方在家门口临时放桌,摆上酒席。有的地方摆上箩筐,一头盛着各种生产工具,冀盼来年生产丰收。祭祀时,燃香烧纸,全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跪拜,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平安,事事如意。春节期间,水族小孩儿会挨家串门向大人讨糖果吃,谁要得最多,谁就被认为福气最好,将来聪明健康。除此之外,人们还穿着节日盛装,相互走访庆贺新年。男女青年则汇集在村头寨尾,吹笙,击铜鼓,随着鼓点跳起各种铜鼓舞。节日期间往往鼓声昼夜不停,整个水族山寨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6、藏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7、东乡族的春节习俗。

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8、京族的春节习俗。

初一要拿上香烛到井边烧拜,叫“买新水”,藏族妇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从河里背回“吉祥水”。认为初一的新水可以带来福音和好运,能保一年的吉利。

9、苗族的春节习俗。

把春节称作“客家年”,家家户户杀猪宰羊,烤酒打粑庆丰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要唱《开春歌》、歌词大意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10、壮族的春节习俗。

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广东等地区的壮族同胞,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11、布依族的春节习俗。

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12、傣族的春节习俗。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节日,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目。谷雨开始那天定为“泼水节”。在三四天的节日里,人们相互泼水,表示洗去身上的陈年旧土,祝福新的一年幸福平安。

13、黎族的春节习俗。

居住在海南岛上的黎族人民,每逢春节到来,家家户户都要宰猪杀鸡,摆上丰盛的佳肴美酒,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饭”,席间全家还要欢唱“贺年歌”。初1、初2、全村青壮年男子,还要举行一次“春节围猎”。这一天的猎物全村共享。有趣的是在分猎物时,先将全部猎物的一半发给第一个击中猎物的射手,另一半由大家平分。孕妇可分得两分,过路人恰巧相遇,也可分得一份。

以上就是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全部内容,更多相关信息,敬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满族人春节习俗是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