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2 05:57:10 | 起点排行榜
春社是最为古老的汉族传统民俗节日之一,但不一定是在三月二十一日,在商、西周时期,是男女幽会的狂欢节日,而后来则主要用于祭祀土地神。春社的时间一般为立春之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但在汉族民间也有二月初二、二月初八、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之说。
1、沔阳花鼓戏
沔阳花鼓戏,俗称花鼓子,中路花鼓戏。清道光年间起源于湖北沔阳州,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一带备受观众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在民间,盛传着“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起病来不吃药”的美誉。
2、天沔花鼓戏
天沔花鼓戏又称沔阳花鼓戏,荆州花鼓戏,是一种湖北的地方传统剧种。诞生在湖北中部的天门、沔阳一带,这一带平原辽阔 ,湖 港交织,歌天沔花鼓乐一起千人应和,是古楚文化的腹地。荆昔称"花鼓子"。
3、关帝庙会
各地先后建有关王庙、关帝庙、老爷庙、关庙、武庙等多种庙宇 每逢夏历五月十三日举行关帝庙会。民间传说这天是制造旱灾的怪物旱魃经过的日子,因于祀典关帝时祈其显灵,驱邪避灾,普降甘霖,以解农忧。是日又称“雨节”。
4、荆州国际龙舟
荆州国际龙舟节是中国湖北省荆州市举办的一项国际性的龙舟赛事,从2000年开始举办,极大提高了荆州的旅游和文化宣传活动。也被称为荆州龙舟赛,荆州赛龙舟。
5、说鼓子
说鼓子又称荆州说鼓,是一种湖北省的传统曲艺曲种,以说为主,说中带唱,击鼓说书,用唢呐伴奏的传统民间曲艺形式。流行于松滋、公安、石首、监利等地。老辈艺人认为“说鼓子”是由元、明“词话” 衍变而来。主要流行于湖北荆州地区的石首、松滋、公安、监利等县。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沔阳花鼓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天沔花鼓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关帝庙会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荆州国际龙舟节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说鼓子
荆州花鼓
荆州花鼓源自民间穷苦人乞讨谋生的“沿门花鼓”和“薅草秧歌”。这种“花鼓”是一人击鼓唱词,数人帮腔和调。近几十年来,荆州花鼓已演变成独具特色的地方花鼓戏。..
荆河戏起点排行榜
荆河戏是湖北荆州市地方传统民间剧种,是以本地弹腔为主,吸收昆腔和高腔的优点融合而成。在明代永乐年间,沙市已有荆河戏演出,时称“楚调”。晚清至民国年间,著名戏班有“三元班”、“泰寿班”。现今茶..
荆州关帝庙会
每年正月和农历5月l3,荆州关帝庙都要举行大型庙会,届时,人们在这里玩龙灯,划采莲船,骑马射箭,吹喇叭套轿子,把关帝庙内外闹腾得红红火火。..
石首勤俭民俗
湖北荆州石首人向来以勤劳节俭为荣, 素以“早起三日当一工”、“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正三年,反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等传统节俭谚语。..
荆缎
荆缎亦称荆绵,是一种以蚕丝为原料的丝织物,是荆州传统纺织品。荆缎通常以经纬纱按一定的结构方式提花织成,表面平整,富有光泽,是一种高档的服装面料。..
荆州习俗禁忌
先秦时期楚人经过了两千年衍变和发展,积淀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内容。在民俗活动中,禁忌实际上是以消极回避的方式实行自我抑制,其具体表现为..
洪湖汉绣
洪湖汉绣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到了清朝中叶,以汉口为中心向周边扩散,鼎盛之势与苏绣、湘绣平分秋色。那时候,朝廷在汉口设织绣局,征集贡品,可见其一时之盛。..
洪湖贝雕
洪湖盛产淡水珍珠贝,其贝壳质地坚硬,色彩绚丽,晶莹光华,是上等的工艺材料。早在清朝时期,就有艺人用这种贝壳做原料,加工制作成各式贝雕工艺品,极受市场青睐。..
沙市人过早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人吃早餐叫“过早”。荆州沙市人一日三餐,最看重早餐和晚餐,早餐在外面的小馆子或小吃摊点上“过早”,美美的吃上一顿,心情愉快地去上班、上学。..
正月二十三是什么日子燎干节聚起一堆财,点燃一团火。跳过一身轻,撒出一片情。农历正月二十三,是宁夏的。“燎干”节这天晚上,家家户户挂起了红红的灯笼。在门前点燃一堆柴火,大人小孩均从火堆上跳过,名曰:“燎干(又叫:燎疳)”,认为一燎百了就会干干净净、百病不生。随着这一天的结束,算是真正过完了“年”。为什么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不一样?春节习俗与地理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各个地区的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完整版(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每一天要干什么)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腊月二十四,是约定俗成的扫除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彻底打扫室内,除旧迎新,拔除不祥。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
二O一九年春节是什么月份2019年的春节是2月5日正月初一,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
北京的春节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三孩子的风俗习惯是什么北京自从进入腊月初八,就要开始泡腊八蒜,熬腊八粥了,小孩子们一般都是放了寒假,买新衣,买爆竹,买玩意儿。北方过年的习俗比南方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有关北方过年习俗的儿歌: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1、来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过了腊月二十三,都是年,有哪些不同的传统文化民俗1、祭灶王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2、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
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活动三月三歌圩节哪个民族的节日三月三的风俗活动有:抢花炮、抛绣球、吃五色糯米饭、对歌谈情、对歌谈情、打铜鼓、碰彩蛋等。农历三月三,是重要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以汉族、壮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最为典型。下文围绕“三月三的风俗有哪些活动”简介展开阐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阅读了解。三月三的风俗活动有哪些1、活动一:吃五色糯米饭。在农历三月三节前,壮族人民会准
腊月二十九有哪些传统习俗1、二十九,蒸馒头民谣:“二十九,蒸馒头”。过去,在腊月二十八的时候,人们已经早早把面发好了,到了腊月二十九的早上,早早起来蒸馒头。这是民间的传统习俗,过年前,大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尤其过年期间食用的馒头,蒸上很多馒头。馒头用处多:一是自己家里吃的,二是过年期间招待亲朋好友,三是当作供品使用。常言道:腊月二十九,抓紧蒸馒头。寓意着新的一年日子越过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3 08:48:35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