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2024-01-19 04:11:28 | 起点排行榜

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很多朋友对这方面很关心,起点排行榜整理了相关文章,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正月初四“做大岁”、白额春联忆先人、团团圆圆做红团、。

从除夕夜开始,莆田人的春节就显得与众不同。除夕之夜,莆田依照传统,要“关起门来吃年夜饭”,全家人围炉而坐,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门窗却一定要紧紧关闭。

将农历二月初四“做岁”改为正月初四“做岁”,并将年三十晚上称为“做小岁”,正月初四晚上称为“做大岁”。按莆田习俗,丧家未除服是不能贴红联的,因此人们在贴上红联时,有意让门上的白联露出一截,以示抗议和对逝去的亲人的哀悼。莆田人过年还有一项传承千年的特有习俗,就是做红团。红团颜色红、形状圆,是莆田最有特色的传统喜庆节日食品,寓意团团圆圆、红红火火。每年在腊月廿七、廿八起,除丧服未满的人家做白团之外,家家户户都要做红团。

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莆田春节习俗有哪些?

莆田春节习俗有:

一、扫巡

莆田人在年前都会给房子来个大扫除,莆仙话叫做“扫巡”,“扫巡四面光,洗净见祖公”。扫巡通常选在腊月初十至二十之中的某一个晴天,预示把旧一年里的灰尘秽气打扫出门,以崭新的气象喜迎春节。

二、贴春联

除了我们平常见到的春联外,莆田还有一种特有的白头春联,在红色的对联上方留有10厘米长的白纸额头。这一习俗要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朝倭寇之乱,据传此举是为了悼念当年在倭乱中遇难的人。

三、廿五日头

农历十二月廿五日,是莆仙习俗公定的大日子。相传为“天官赐福”的日子,也是行善积德的日子,这一天必须做好事,也要注意不能跟人讨债,被讨债的人会觉得很晦气,会跟你生气。这一天也不能与人发生冲突,必须和和气气过完这一天,不然来年会很衰。

四、置办年货

十二月二十六日起,户户做豆腐、做红团、炸荔枝肉、买年货等等。炸豆腐是莆田人过年必备的美食,香喷喷金灿灿的炸豆腐,寓意吉祥和富贵。为了保存时间更长一些,通常在出锅后在上面撒盐。

五、除夕(三十瞑)

莆田人称除夕夜为“做岁”,也叫“三十暝”,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叫“围炉”,很形象很生动。年夜饭过后,长辈分发压岁钱。莆田还有除夕关起门来吃团圆饭之说,有不让倭寇进来之意。

六、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早,开门放鞭炮,然后人人都要吃一碗线面,线面上都会放满配料,如煎鸡蛋、油炸豆腐、炒花生、油炸紫菜等。“食面了添一岁”,吃了线面就长了一岁。每人一碗,代表又长了一岁,也寓祝全家长寿。吃过线面,换上新衣服出门游春。莆田人称新年出门游玩叫“游春”。

七、大年初二

因当年倭寇入侵缘故,莆田正月初二为"探亡日",这一天莆田人互不登门,害怕把霉头带给别人。现在这天成了朋友相约外面聚会的最佳日子。

八、大年初三

初三日,各户进行“迎年”,所谓“迎年”,是上年年底有“送年”之例的回应。起点排行榜

九、大年初四

明嘉靖年间,福建沿海倭乱频繁,兴化民众因此逃亡至山区,直到抗倭英雄戚继光赶跑倭寇。老百姓才纷纷于当年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被倭寇杀害的亲友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四重新做岁。

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

莆田春节的传统风俗

莆田春节的传统风俗有:一年过两次年、贴白额春联、拜年、压岁钱、做“红团”、做“番薯起”、过大年、做大岁、闹元宵等。莆田春节做“红团”和“番薯起”,孝敬祖先,象征一家人红红火火、大吉利、大平安、大团圆。

莆田春节的传统风俗有什么

莆田过完除夕,正月初四会隆重地再来一次“做大岁”,“做大岁”风俗代代相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

莆田的春联的红纸上方有“白纸额头”,这种习俗起源于清朝,福建省莆田、仙游等有白头春联习俗。

莆田的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初六开始到正月廿九结束,是全国最长的元宵节,地域特色浓郁。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为大家带来的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与“莆田过年有哪些独特的风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