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2024-01-16 16:42:21 | 起点排行榜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春节的习俗是什么?相关的问题,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春节,

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做豆腐、年肉、贴年红、赶乱岁、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禳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等。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起点排行榜

✅1、扫尘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

扫尘是年前除旧布新习俗之一。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扫尘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辟邪除灾、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祈求与愿望。

民谚称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2、做豆腐

民谚称: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个别地区有这样的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

实际上也是准备春节期间必备“年货”的开始。

农村有句俗语叫“赶得上杀猪,赶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一定要趁早。

按春节的习俗,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动刀,初二开始又有人来串门,所以从腊月二十五开始要做出年后四五天所需的全部吃食。

所以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

,用石磨磨碎,揉沫过箩去掉豆渣,煮沸用卤水点浆成为大块儿,然后再用布包好,压制而成。

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供春节期间食用。

✅3、年肉

民间还流传着“腊月二十六割年肉”的说法:说“腊月二十六,杀猪割肉”或“二十六,割刀头”,

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故此称为“年肉”

在部分地方乡村,这一天是大集市日

,集市周边各村的百姓纷纷前往赶集买年货,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已渐浓了起来。

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

,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窝头与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

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

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4、拜神祭祖

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

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

祭祀祖先,不仅涵盖了中国所有的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民俗节日永远的主题。

✅5、

送穷鬼

农历正月初六又称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

,是汉族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在中国各地还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于送走穷鬼。

反映了古代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汉代东方朔《岁占》收录的古俗认为,

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

中国民间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6、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

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

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7、逛庙会

春节期间,

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

早期的庙会,

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

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以上就是部分春节习俗的介绍啦!春节习俗大多约定俗成,根据流传的惯例而来,但无法否认其中蕴含的意义深远,今天的我们依旧按照习俗来过春节!!!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广西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1、挑新水、喝伶俐水

按壮家独特的习俗,春节要挑新水、喝伶俐水。挑新水又称汲新水,挑伶俐水、挑乖水;喝伶俐水又称“喝智慧水”,流行于广西巴马、凌云等县。

大年初一的拂晓之前,壮族家家户户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要挑着水桶,拿着三柱香火,唱着歌,去河边挑水,到了河边或者取水处,先把香插好,用红纸包好的钱币作“利市”往水里投放。

在挑新水时,还要捡几块与家畜相像的石头回家,并且一路走一路模仿六畜的叫声。

2、舞鸡、舞春牛

桂西一带的舞鸡、舞春牛更是别具特色。大年初一,由舞鸡的青年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门鸡,打着锣去各家各户贺年,他们唱起吉庆幽默舞鸡歌,使主家喜笑颜开。

主家从“鸡”身上拔几根鸡毛插在自家的鸡笼上,祈求六畜兴旺。

3、打扁担

“正月舂堂闭轰轰,今年到处禾黍丰。”这是广西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壮家流传的一首古谚。从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轻快悦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担声,响遍了壮族山乡。

打扁担是一种由壮族生产劳动中发展演变而来的体育活动,也是壮家人传统的娱乐活动,在古代,每年秋收以后,人们用树木挖成槽(也有用石槽的),槽中注入稻谷。用木杵椿谷。每边站五人,男女间立。在椿打中,时而敲击槽边,发出有节奏的敲打声。

4、吃白薯籺

京族春节家家都要做“白薯籺”,籺,粤语读音yeat,发音接近亦,下同,用糯米粉包糖心做成的一种糕点,年初一早餐不吃荤不喝酒,只吃糖粥、粽粑和白薯籺。

春节期间全村都要到哈亭以猪、鸡、鱼为供品祭拜诸神,回家后要拜祖先。岁守时,必须在祖先牌位前,摆上白薯壹方能入睡。

5、敲锣鼓

按照水族的水历,正月的第十二日为“端节”,即“过年”的意思。节日的夜晚,寨子里举行联欢,在锣鼓和唢呐声中,男女青年尽情唱歌跳舞。联欢会上使用的锣鼓类型很多,最大的直径一米以上,锣重一二百公斤。

鼓面画有花纹图案,鼓身刻着浮雕,既是民间乐嚣,又是工艺品。主要活动为祭祀和赛马。水历的除夕与初一相连的两顿饭要忌荤食素,但不忌鱼虾。水族妇女泡制的“鱼包韭菜”也是端节酒席上必备的佳肴。

春节的习俗是什么?

横县冬至习俗吃什么?

横县冬至习俗是吃鸡蛋挂面的。

1、冬至这天吃的饺子,大多数人会选择羊肉馅的。理由是羊肉性温热,冬至吃可起到温阳作用,帮助机体驱寒,还有温养脏腑的作用。的确,在大冬天应适当多吃些温热性的食物,如韭菜、大葱、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有助于温阳保暖,利于养生。

2、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除了形态相似,“馄饨”也与“混沌”谐音。在锅内加水烧滚,水开后下做好的馄饨,出锅时撒入香菜。口味重的人也可以在汤里再加少许酱油和盐。真的是非常的美味。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春节的习俗是什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