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3 23:40:39 | 起点排行榜
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中国北方过新年的时候会吃饺子,南方过些年一般会吃汤圆或者是火锅。彝族的同胞在国庆节的时候会就在一起跳舞,耍龙灯或者是祭祖。澳门人在过年的时候会“谢灶”,其实就是祭拜灶王爷,这也是澳门很多年以前传下来的一个传统的习俗。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因为春节就是农历新年,过完春节就相当于大家又长大了一岁。
所以在过新年的时候每个地区都会有不一样传统习俗,比方说在正月里是不能剪头发的。在过年之前就要把家里的卫生全部都打扫干净,千万不能把家里的脏衣服留到过完年再洗。也有些地方会提前洗澡洗头,因为在大年初一的时候是不能洗头的。浙江过年的时候有放彩灯的习俗不仅有彩灯,而且还有传灯花灯。所以很多浙江的人在过新年的时候,都会带着一家老小出门去逛灯会,看表演,猜灯谜等等。
在湖北有些地方会有采莲船的习惯,船是用细竹竿和彩纸做成的,在划船的时候还会有乐队进行演奏。在船的旁边还有人唱歌,非常的热闹。很多人在过年的时候会蒸面花,这也是每年过年的时候都会做的事,一般都是家里年纪比较大的女性制作的。面花也是为了祭拜先祖一种食物,在走亲戚的时候也可以当做礼物送出去,而且这也寓意着五谷丰登。
其实每个地方过新年的时候都会有不同的习俗,这也是很多年的时间传承下来的,也是有着不同的寓意的。虽然说现在的年轻人也很难去理解这种习俗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大家也都已经习惯了。因为新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时刻,所以大家都会举行非常隆重的庆祝典礼和仪式。也会提前把家里的卫生打扫的干干净净,辞旧迎新。也会准备非常丰盛的年夜饭,虽然年夜饭每一家都会有不同的规模和种类,但是寓意都是相同的,希望来年能够过得幸福安康。
成都过年习俗是:
1、打阳尘
也称“除尘”、“扫年”、“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打阳尘”要用两套行头。一套是长扫把。当即从山里砍一根
新竹
,截为竹竿,剔下竹枝丫,捆札成特长竹扫把,用来扫除较高处的“阳尘”。
从屋梁、椦皮、檩子、瓦面到楼板、楼枕、屋柱、板壁的积尘、蛛网之类,一律扫除干净。成都俗语“冬天打阳尘,春天不害瘟”说明了它的科学性。在这个期间,万不可在家煮
蛇肉
吃。
2、撞新年钟
吃过团年饭,成都人喜欢扶老携幼全家出动到大慈寺撞新年钟、上子时香。除夕夜,大慈寺僧人集聚
大雄宝殿
,举行盛大的新春祈福法会,
子夜
十二点整,随着数万市民倒计数的喊声,由大慈寺方丈亲自启响108响新年祈福钟。
传说新旧交替时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间,洪钟大鸣撞响108下,意味着神秘的老阳之气从地气蕴郁的充盈之处唤醒,震彻弥漫整个城市。与撞新年钟同时的,是上子时香,人们习惯于争相抢在新年的第一个时辰到庙里上第一炷香,以得到神的第一个眷顾。
3、正月初一游“喜神方”
喜神即是吉祥神,“喜神方”即喜神所在方位。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之城南的武侯祠供奉着蜀地百姓崇拜的
诸葛亮
、刘备、
关羽起点排行榜
、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成为真正的“喜神方”了。
根据成都民俗,正月初一这天摸到喜神,就能一年鸿运高照、万事顺意。于是每到正月初一一大早,人们便携家带口、成群结队汇集在武侯祠内的“喜神方”,争相摸喜神、沾喜气,祈求一年的平安吉祥、万事如意、家道兴隆、财运亨通。
4、“人日”草堂祭杜甫
“人日”(正月初七)游草堂的习俗,起源于唐代。
唐肃宗
上元二年(761年)这一天,诗人高适写下了
《人日寄杜二拾遗》
赠送杜甫,诗中说:“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的“人日”便成为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
诗圣杜甫
的特定日子。
5、正月十五恋人“偷青”
根据传统的成都过年的习俗,过去,小伙子喜欢上了邻家的姑娘,可以在正月十五晚上去姑娘家的菜地里偷摘几把青菜以表达爱意。而姑娘发现自家青菜被人偷摘后,便知道有小伙子恋上了自己,心中便会充满喜悦和憧憬。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6 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