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7 08:19:15 | 起点排行榜
一、春节
1、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2、习俗: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
3、传说故事:万年创万年历、桃符传说、年兽传说等;
4、名家文章:老舍《北京的春节》、老舍眼中的“太平花”;
5、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二、端午节:
1、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2、习俗:端午食粽、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
3、传说故事: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
4、名家文章: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屈原的《离骚》和《天问》;
5、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三、清明节
1、时间:公历4月5日前后;
2、习俗:踏青郊游、扫墓祭祖;
3、传说故事:火烧山逼介子推;
4、名家文章:林萧的亿清明
5、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四、中秋节
1、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2、习俗:赏月、玩花灯、吃月饼、猜谜等;
3、传说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
4、名家文章:老舍笔下的中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重阳节
1、时间:农历九月初九日;
2、习俗:登山秋游、摆敬老宴、赏菊、辞青等;
3、传说故事:登高寻九节菖蒲、登高山带回雷电火种;
4、名家文章:陶渊明的白衣送酒、孟嘉落帽;
5、诗句: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六、七夕
1、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2、习俗:拜七姐、储七夕水、吃巧果、乞求巧艺与姻缘等;
3、传说:牛郎织女的鹊桥会;
4、名家文章: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5、诗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元宵节起点排行榜
1、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2、习俗:赏灯、押舟、猜灯谜、耍龙灯;
3、传说故事:点彩灯来历、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4、名家文章:杨维桢《元夕与妇饮诗》;
5、诗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习俗:办年货、祭灶、扫尘、贴年红(挥春)、年夜饭、守岁、压岁钱、游神、年例、拜岁、庙会、拜年、烧炮竹等。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日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扒龙舟与食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春节习俗
: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拜年、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舞狮舞龙、挂灯笼、磕头等活动和习俗。
元宵节习俗: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清明节习俗
: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祭祖、踏青、插柳、游乐、牵钩、放风筝、荡秋千、射柳、
蹴鞠
、斗鸡等。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但包粽子、划龙船是普遍习俗。
重阳节习俗: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中秋节习俗: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
拜月
、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
弥足珍贵
的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节日时间,来历,习俗?1、春节时间:农历正月初一。来历:古老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习俗: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2、元宵节时间:农历正月十五。来历:元宵节俗的
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和重阳节的习俗,急用!!春节的习俗有: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燃爆竹、窗花与“福”字、办年货、发压岁钱等。元宵节习俗有:赏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吃元宵、祭门、祭户、逐鼠、送孩儿灯、送紫姑、走百病等。端午节习俗有:佩豆娘、挂艾虎、吃粽子、画额、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药、沐兰汤、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采茶、制凉茶、挂草药、躲端午、端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乞巧.中秋.重阳节各是几月几号,干什么春节1月1日(农历),吃饺子、团圆饭、守岁、拜年。清明是4月5号(公历)祭拜先人、扫墓。端午农历5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乞巧七月初七,做各种游戏,主要是女孩子的。中秋八月十五,吃月饼、水果,合家团圆的日子。重阳九月初九,也叫老人节,这一天登高、插茱萸,亲人相聚。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七夕节、元宵节分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要过春节呢?春节是我国一年一度必过的节日,春节对我们来说不仅仅只是一个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归属感,春节到来的时候,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团聚新春,一起吃吃团年饭,唠唠嗑。美食篇:说到年味美食,当然少不了我们四川。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川妹子,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四川的过年必吃美食吧!一、烟熏腊肉,腊香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过节时间和节日习俗有哪?中国农历节日表: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除夕: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1、
中国传统春节的意义是什么?春节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
春节时间安排2023年的春节在1月21号星期六(除夕),1月22号星期日(正月初一)。2022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是2022年1月31日(除夕、周一)到2022年2月6日(初六、周日),共放假7天,其中2022年1月29日(周六)、2022年1月30日(周日)正常上班调休。春节的习俗一、新春扫尘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
春节有什么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中国新年。它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15天,并以盛大的庆祝活动和各种传统习俗而闻名。下面是一些关于春节传统习俗的介绍。1.贴春联:春联是一种以红色纸张写成的对联,常见于门上或墙壁上。它们通常包含有吉祥的对仗句子,如“福”、“寿”、“财”等。这些春联象征着对新一年的美好祝福。2.挂灯笼: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3 08:48:35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