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

2024-02-12 05:45:39 | 起点排行榜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相关的问题,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

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

大年三十习俗有,包饺子,吃年夜饭,烧金纸、放爆竹,贴春联,守岁等。

年三十又叫做除夕,中国传统节日。指阴历腊月三十日小月为二十九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俗称大年三十儿。

大年三十的介绍

也叫大年三十晚,春节的高潮是大年三十。这也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守岁熬年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这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除夕晚上,一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这是炎黄子孙至今仍很重视的年俗。

即使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们此时也一定要赶回家团聚。人家在大年三十到来之前,别的门饰可以不要,但一定要贴上一副红彤彤,喜洋洋的对联中国人的传统里有各种形形色色的饭局,但天字一号重要的当属大年三十晚上的这顿年夜饭年夜饭代表着至高无上,古时的贤明圣祖.

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

大年三十通常有什么习俗?

大年三十通常也叫除夕。除夕是指农历每年末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

除夕的习俗: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家人的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眼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的关怀与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轻一辈,也正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的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饺子: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在汉族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中国汉族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年祭祖: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挂灯笼: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除夕之夜守岁,门口挂着红灯笼,堂屋燃着熊熊的红火,点着蜡烛或油灯,一家人围桌而谈。

压岁钱: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拓展资料:

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均以拜祭神灵、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 。人们在春节这期间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在这节日里亲朋好友之间走访拜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春节

百度百科

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

山东人年三十晚上的习俗是什么?

大年30晚上发马子,是一种地方风俗,在山东这带比较盛行。

“发马子”当属除夕之夜的“点睛之笔”,所有除夕日的一切活动,皆无不围绕着“发马子”那一刻进行。也就是说,过年的诸事百般,其主要都是为了“发马子”;所有年味、年趣也都是要看“发马子”,发了“马子”那才叫过年。所谓“发马子”,其实也就是燃放鞭炮的那一刻,但这里边却有着许多的讲究,也充满了神秘而肃然的浓烈乡俗色彩。

“发马子”是在除夕夜里的子时,也就是现在的11点至1点之间的零点前后,或前或后要看年的大进和小进而定,大进年(腊月30日)“发马子”在零点前;小进年(腊月29日)即在零点后。在年除夕这天,人们吃过午饭便开始忙活:先是贴对联、贴福字、贴窗花,继之便是在堂屋的北墙正中挂上竹帘,竹帘前面再挂上“祖影”。祖影就是一户人家的祖谱,有些地方叫“家堂”。祖影是高密扑灰年画中的传统装裱巨幅,也是古老扑灰年画中的上乘之品。祖影在民间十分珍贵,是我国祖谱系列中唯一的表现手法,格调色彩艳而不俗。其中的画面依次是:上方端坐者为本氏族始祖,稍下为列祖列宗的神龛牌位和供奉;下方是大门口外恭迎历代祖先回家过年的场面;中间两面则各有一大空间全是竖格,按左昭右穆的礼俗,依次填写着本支先人和已故者之名讳。祖影挂好后,轴子先是巻着不打开,继之再在供桌上摆放香案和烛台,并准备好新碗、新碟、新筷子。待到傍晚日头刚一落,家里的女人们便开始包饺子,男人们便老少聚集成群,或一家或一族的去祖茔里上坟。上坟时烧纸、磕头、放鞭炮,之后便把祖宗们“领”回家,便开始“过年”。这过年的程序是:当女人开始下饺子,放饭桌,男人这时才神情肃然地去打开祖影轴子,让祖影完全亮相。同时并点上蜡烛,摆上祭祀供品和新筷子,然后焚香磕头,至此才象征把祖宗们“请”上了祖影。在民间,这一套程序叫“请影”,“请影”之后才算正式开始“过年”。然后紧接上的就是除夕的晚饭。

除夕的晚饭,一家人就开始静悄悄,就进入了一种肃静的气氛。祖宗面前,除了该说的话,其他都要严格缄口,即是小孩子也早已嘱咐不可乱说乱动。饺子下好,先摆上祖影前的供桌,随后再摆上门外天井的供桌。天井的供桌是敬奉天地神灵的,这供桌相对祖影前的摆设简单了许多,上面只供有香案、饽饽、酒具和几个盛点心及肉菜的小碟。除夕晚饭吃过之后,在早些年便只等着“发马子”,这期间,女人和孩子大多都先睡上一觉,只有男人看着蜡烛、守着供桌,直到“发马子”的那一时刻。现在的情形则与过去大有不同,晚饭后家家户户看电视,看中央台的春节晚会,一直看到“发马子”。

除夕夜“发马子”,各地一直有着多种说法:一说是发“灶马子”,让灶马上天去迎灶王爷回来过年;一说是发神马,让神马去请各路天地神灵,让神灵来保佑当地民生丰衣足食;还有一说则是说要神马去请天兵天将,来驱除人世间的妖魔恶怪,以保这一方百姓的康泰平安。“发马子”时,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在早先年间,放鞭炮时都是先点燃画有马子的各种纸画,现在则只是放鞭炮,放焰火。放完之后便开始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时气氛愈加穆:拜天、拜地、拜祖先,大门口点亮大红灯笼,祖影前烛火通明。饭后,家里的长者率全家人一齐跪拜祖影,先给祖宗拜年;之后家里人再依次给长者拜年,家里的小孩子这时都会得到压岁钱。自家人拜完年后,孩子们便由老辈人率领出门拜年,拜年的次序是先本族、先近支、先长辈,之后家族近支的一邦人便聚结成队,再一同去给远支和外姓邻里拜年。在我的家乡,村里人都是自“发马子”后就开始拜年,一直拜到天大亮。小时候,爷爷都是让我挑着灯笼走前面,不管谁家,进门就让我跪下磕头,早先拜年都要磕头。后来大了,半大小子都不太乐意再给别人家磕头,只是在门口外面站了干吆喝,看着长辈们给人家的祖影上香磕头,给年岁大的老人磕头。这情景,使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除夕闹腾了一夜,但大人孩子似乎谁也不觉得累,紧接上大年初一,又是欢腾热闹一天。起点排行榜

按民间习俗,真正“过年”的时间,也就只有三天。从除夕夜“请影”、“发马子”,到正月初三(也有的地方到正月初五)就又“送影”,“送影”也叫“送年”,其意即是年已过完,应当把祖宗们再送走。“送影”是在初三早晨的日出前,吃了饺子,放一阵鞭炮,随之即把“祖影”取下收起,祭祀供品全部撤下,至此就算过完了年。初二初三人们开始走亲戚,访朋友,一直走访到正月十五。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大年三十的风俗是什么?”相关推荐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

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是什么1、来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以下简称“三月三”),大地回春,春阳萌动。我国部分地区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都以各种形式欢度这一传统节日。三月三源于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又称‘修锲节’)”,是周代华夏族民间一祓祸祈福的节日,上巳节原初的意义就是以巫术信仰为依托举行的乞婚配、求生育习俗活动,后演变成为我国古老的男女相恋的歌节。

2024-03-02 06:22:37
大年三十晚上熬夜是什么习俗?
大年三十晚上熬夜是什么习俗?

大年三十晚上熬夜是什么习俗?大年三十晚上熬夜又叫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

2024-02-18 10:39:50
河南大年初一的风俗是什么
河南大年初一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的习俗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春节的习俗拜神祭祖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

2024-03-13 15:46:10
三十年前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大年三十前的习俗活动谁知道
三十年前的春节有什么习俗 大年三十前的习俗活动谁知道

过去的过年习俗过去的过年习俗:守岁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吃饺子每逢新

2024-01-19 23:05:53
湖北过年的风俗是什么?
湖北过年的风俗是什么?

湖北过年的风俗是什么?1.湖北人在春节期间特别重视喝鸡汤,这象征着家庭团圆和健康平安,是当地的传统习俗。2.新年的第一天,湖北人从拜年开始,初一拜访问父亲家族,初二则拜访母亲家族,初三则是妻子的家族,这一传统体现了对亲人的尊敬和礼节。3.糍粑在湖北的春节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拜年拜年,糍粑发裂”的俗语,反映了其在节日中的重要性。4.湖北春节的第一餐通常会吃荷包蛋,这代表着家人在

2024-02-17 05:03:38
初三和初四的风俗是什么?
初三和初四的风俗是什么?

初三和初四的风俗是什么?初三:1、民间风俗把这日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赤口日”忌串门,人们都不会外出拜年串门因为外出遇到就会容易引起与人有口角之争执。家中有长辈的对这日会很在意,自己足不出户同时不让晚辈外出拜年串门,留在家中免遇上口舌之争的凶煞。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所以对此已经淡化许多。2、这一天又称为“穷鬼日”,一大清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

2024-02-28 16:04:13
广西过年的风俗传统是什么?
广西过年的风俗传统是什么?

广西过年风俗广西春节的风俗有如下:1、舞春牛“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编织而成,牛头、牛角糊上绵纸,画上牛眼,牛身是一块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锣打鼓在村中表演,钻进布底的两人,一人在前撑牛头,一人在后弯腰拱背甩尾巴,后面跟着的是一个手拿犁架的汉子。2、贴春联广西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贴春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

2024-02-24 11:25:21
办年货的风俗和意义是什么?
办年货的风俗和意义是什么?

春节备年货的由来春节备年货的由来过年历来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而备年货是为过年准备的,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春节备年货的由来,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春节备年货的由来中国人几千年来总把过年当做件大事。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京都风俗志》云:“十五日以后,市中卖年货者,星

2024-03-05 08: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