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11 08:17:26 | 起点排行榜
1、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2、闹花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3、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5、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团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汤圆也称“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另外,汤圆的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民俗专家表示,煮汤圆时,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征着团圆吉利。因此,吃汤圆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从形状上取其团圆、圆满之意,从内馅香甜的味道上取其甜甜美美之意,从制作时滚动的状态上取其做事顺利时间过得快之意。
汤圆又有元宵或者汤团之名,是中国传统的特色食品之一,有的地方将其称之为中国的品牌小吃。据资料记载,汤圆起源自汉朝,南方人做汤圆的馅心花样异常繁多,不仅有芝麻馅,糖馅,豆沙馅,果仁馅等甜味内馅,还有荠菜馅、鲜肉馅等,汤圆的口感软糯,润滑,绵密,南方人比较爱吃,每年的冬至、正月初一、正月十五都有吃汤圆的习俗,象征着合家团圆幸福,万事如意。
除夕夜晚人们围着熊熊大火守了大半夜,初一早上自然起得不会很早。但起晚了就容易饿过劲儿了,做中饭又嫌早,但不吃点东西填肚子又怕待会儿过于饿,所以,汤圆就在家庭主妇的巧手中“闪亮登场”了。起点排行榜
大年初一吃汤圆的意义 圆圆满满
2024-01-05 13:53:17
2024-01-04 10:14:09
2024-01-17 19:02:58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