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8 14:06:49 | 起点排行榜
侗族春节的民风民俗:
广西三江侗族的奇特风俗数也数不清,侗族人过的“侗年”跟我们的时间不同。正好新年临近,小编也已经提早在三江过了一次年了,值此,就顺道让我们去探探这个神秘的民族的奇特过年方式。把新年的喜庆提前散播开来,沾染一下少数民族的红色侗年气氛,回味我们已经遗失的新年热闹。
回忆小时候,过年是件多少重大的事情
,新年前一个多月开始。家里就着手准备着年货,一家人一起做糖环,油角,边炸还边吃,外婆早早就买好桔子,祭祀的水果吊上窗角。回想起当时,每天偷偷地爬上窗台偷吃桔子的时光,无比的欢乐。每年的年三十夜晚一定睡不着,反复试穿着外婆准备好的新衣服,算计着过年能拿多少红包。甚至还计划好红包应该买些什么吃的,可是不知道从哪时开始,这份热闹,这份期待已经慢慢遗失了,热闹的年味也只别处寻。
今年非常幸运来到广西三江找回了这份热闹,我们新年虽然还没到,可是侗族人们已经抢先一步过侗年了,侗族人过年跟我们不同的是,而是各村各寨轮流过。侗族这个神秘的少数民族千的奇特文化真是一步一故事。侗族的侗年始于每年的农历十月到十二月初,这时正是粮食收成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快乐,侗族人各家各户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作客。侗族人称冬至这天为“吃冬”可是他们并不是都在同一天过节,而是村寨间轮流过年,而且这年一过就过两个月,“吃冬”的意思就是这段期间每天就吃喝玩乐,看来侗族人民比我们会过日子多了。
多嘎多耶过侗年
非常有幸在这期间来到三江,而且还碰上了多耶节的开幕式,狠狠过了一把“侗年”瘾。在这期间不仅尝遍了侗族过年的各种好玩,好吃,也深度体验了他们有趣的过年习俗。开幕式是侗族过年风俗的浓缩,旅游局为了宣扬侗族文化,让游客走进三江花了不少心思开展了各项活动。让我们能更快地了解侗族的奇特文化。
领导讲话少不了,盛大庆典的开幕式当然少不了领导讲话,素素还是第一回看见穿着少数民族装扮的领导,旅行的有趣之处是让眼界不断开阔。
侗族大歌彻云宵,被列入侗族三宝的侗族大歌一唱起,犹如天籁之音绕梁三日。
这个有着2500年的文化瑰宝据传起源于战国时期,这段从远古飘来的悦耳旋律一起,惊动了盛世风华。
侗族歌舞停不了,芦笙舞原来是祭祀的一种重要仪式,为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或庆祝丰收而跳的。
跟侗族大歌一样,这种古老乐器已经恒久存在数千年,相传远古时候芦笙奏起,能让田里的稻谷长得茂盛,因以一直相传至今。
多耶舞也是一样,原来是用途祭祀而跳,但现在已经成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重要舞蹈,当围成一个圆圈手拉手,肩搭肩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隔膜马上打破。
来碗打油茶一定少不了,打油茶是侗族人们的重要饮食文化之一,制作过程有一道特定的工艺。
打油茶材料一般用油炸糯米,花生,或黄豆玉米和茶叶泡制,最后洒上葱花,制成后香气四溢,醒人心神,让闻者垂涎欲滴,也是侗族人们的第二主食。
重阳酒敬起来躲不了,重阳酒原来是为重阳节而准备的。现在,热情的侗族人们准备了香醇的重阳酒用来招待来自远方的贵客,所以对被敬酒者是莫大的敬意。
有时逐渐恐惧我们中华民族的数千年文化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流失,就如同握住手内的沙子,越想抓住却越是滑落,又或许现在的每刻也将成为未来的传统就如已经逝去千万载文化的转变交融,一点一滴也将成为千万年后的故事和传统。
除了以上这些,之前写过的百家宴也是侗年间的主要招待客人方式,侗族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已经写了不少,可是我相信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风俗或故事,也有更多等待我们探索的原住侗寨村落,希望有一天能再次带着亲们深入侗寨,发现更多隐藏的神秘文化及美丽景点。
侗族以大米为主食,也食用小米、玉米、小麦、高粱、薯类,但一般为调剂口味而搭配。肉食以家养的禽畜为主,有猪、牛、羊、鸡、鸭、鹅等,尤喜食鱼类。
蔬菜品种较多,以青菜、白菜、萝卜、茄子、豇豆、黄瓜、南瓜、冬瓜、白瓜、辣椒最为普遍。妇女们经常上山采集野生竹笋、菌子、蕨菜等佐餐。男人们农闲时猎取野猪、竹鼠、山鸡、鸟雀等食用。
酒在侗族饮食中有极重要的位置。酒多以糯米酿成,家家都会自酿自烤。侗家好客,以酒为礼,以酒为乐,平时则以酒消除疲劳。糯米、油茶、腌酸和鱼是侗族人民最喜爱的传统食品,这类食品与民族习俗息息相关,被公认为是侗家风味。
扩展资料:
在侗族的宗教信仰中,最重要的是萨崇拜。侗乡南部地区普遍崇拜的女性神,称为萨岁意为始祖母,是最高的保护神。人们都认为她神通广大,能主宰人间一切,能影响风雨雷电,能保境安民,能镇宅驱鬼。
在黎平、榕江、从龙胜、三江、通道等地侗寨里都建有萨坛。萨坛盖在寨子中间比较清静的地方,一般都是露天坛,一个半园形的土堆,四周砌石块。萨坛往往有专人看守。
守坛者或世袭,或由卜测产生。萨是寨子的最大保护神,建寨子时就要考虑萨的存在,建立萨坛是寨子的一件大事,称为安殿。萨坛建成后,要举行安殿仪式。
全寨男女身穿盛装,在萨坛前踩歌堂,吟唱《萨之歌》,歌颂萨的功德,冀求萨的保佑。侗族对萨最为虔诚,时不时要奉祀这位老祖母。初一、初十要烧香敬茶。
每年的新春是祭萨的日子,届时全寨男女集合在萨坛。年轻妇女们手牵着手或手搭着肩围着坛前石坪边唱边舞,祈求萨在新的一年里降福 消灾,保寨安民,风调雨顺。祭毕,众人围坐萨坛就餐,表示与萨共进午餐。
这时,鸣锣燃炮,男的吹笙前导,女的随后又边歌边舞。在春节,寨里男女歌队、戏班或芦笙队要出发去别的村寨为也时,也要先到萨坛前祭祀,以求出行顺利。
古代,寨众出师抵御外敌时,更要祭祀萨,祈求萨的庇刀枪不入,胜利班师。关于这位始祖母的身世,据传说是一位为维护侗族先民利益而牺牲的女英雄。
侗族崇拜萨岁实际上是一种祖先崇拜。长期以来,在侗族民间形成了一整套萨文化,包括有关萨的传说故事和歌谣、踩歌堂、吹芦笙以及各种敬萨祀萨活动等,在侗族文化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侗族
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隆重的节日,不仅汉族的节日习俗众多,各少数民族的节日也各有特点。羌族、侗族与布依族等民族又有哪些传统习俗呢?
一、布依族春节习俗
布依族是有着丰富的民族节日和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之一。 除了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春节就是布依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了。
布依族除夕之夜全家人通宵达旦地在水塘边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水。谁最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最幸福的姑娘。
杀年猪也是布依族庆祝新年、分享喜悦的一种方式。一般在腊月二十几开始,并请亲朋好友和寨邻来吃“杀猪饭”、“吃猪活血”。
春节春节是布依族最隆重的节日,近百年来,逐渐改为以正月为岁首。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主要是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
传统的娱乐方式是击铜鼓。有不少布依族村寨,从正月初一到月底天天都按专门的铜鼓调打击铜鼓娱乐。
这些活动有敬祖宗、取灵水、甩糠包、打毽子与打磨秋,除了这些,布依族在春节的民俗活动还有耍狮子、唱花灯、踩高跷、打陀螺、对山歌等。
二、羌族春节习俗
羌族的传统节日就是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又有“羌历新年”、“丰收节”等多种叫法,都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
族年是羌族的节日,农历十月一举行,持续三至五天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羌族年这一天羌族人民欢聚一堂献上用面粉制成的小鸡、羊、牛,分食羊肉,将羊血洒到树林里。亲邻好友互相邀请,拜年作客,同饮“咂酒”。
无论年节或待客,羌族都以“九”为吉,故宴席时都要摆九大碗,菜肴与川菜相同。炖全鸡,习惯于用竹签撑起鸡头,使之昂起。
过年期间,大家边饮边演唱酒歌,内容多是祝福吉祥如意,或恭贺新禧,或酬谢和缅怀祖先的英雄业绩。轮流对唱,旋律优美,声音高亢,十分动听。
在过年期间,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大家在铜锣、铜铃、羊皮鼓、竹笛的伴奏下跳起锅庄和皮鼓舞,为节日增添了活跃的气氛。
三、侗族春节习俗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
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这时两个村庄的观众,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尽情地欢乐。
侗族春节具有与汉族相同的某些内容和形式,又赋予了本民族的新义,形成了祭祖先、贺新岁、祷风顺等多种内容的复合状态。
侗族的春节,叫“过年”。靠城镇附近的村寨,隆重热闹,年前,忙打年粑酿酒杀猪,备办年货,打扫门庭,张贴春联,互送礼品。
很多侗寨过春节腊月廿七,杀猪祭祖,晚上鸣锣吹笙放炮。廿八日打糯米粑,并泡红糖祭祀。廿九日或三十日,人们放水捉鱼,晚宴以鲜鱼祭祖。起点排行榜
除夕天,备香纸供品,燃香点烛,敬祭先祖。夜半亥时过,迎春鞭炮响,廊檐蜡烛灯火通明。全家凌晨喜宴迎春,并用青苔逐个家庭成员额头上醮一下表示添岁。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6 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