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03 20:38:00 | 起点排行榜
春节传说之一:熬年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 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按威海民俗,除夕之夜煮好饺子之后,有一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发纸”,人们焚香烧纸祭天祭祖。其实,发纸为发子之误。
按照传统习俗,在过大年的子时要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和庆祝活动,这些活动的总称就叫发子。发子阶段的祭祀活动,是古代的礼仪。民间往往把发子单纯理解为“发纸”———烧纸而已。
威海旧时期发子的祭祀仪式和庆祝活动是相当隆重的。经济条件富裕的人家,事先在庭院的正南方摆设供桌,供桌中央摆着神位,另有香炉、烛台及各类供品。祭祀时,家长领着全家人分长幼尊卑依次排列,先生香、烧纸、斟酒、鸣放鞭炮、敬拜天地诸神,再按次序叩拜门神、灶神、家堂、祖先。这些祭祀活动结束后,本家晚辈依次给长辈叩头拜年。经济不富裕的人家,则在进入发子阶段,搬张小饭桌,摆上饽饽、水饺、米饭、酒菜等,也是全家出动,在院子里放几挂小鞭,烧几张纸钱,祭拜完天地诸神,再回屋祭祀祖宗,然后全家人团团圆圆吃年夜饭。起点排行榜
发子的另一个重要仪式就是“迎财神”,据说财神爷在每年的子时到人间体察民情,为一些心地善良品德好的人赐福。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抢着迎财神。有的人家专设财神牌位,挂财神像。迎神时,先点着香,到院子里向外鞠躬礼拜,口中念道:“迎财神,接财神,把财神接到家里头。”返身回屋将香插到财神牌位前的香炉里,就算是将财神迎进了家。
威海市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另外,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威海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为主,故而,威海百姓以面食为主。同时,威海人多以花生油作为主要的食用油。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蒸饽饽,炸抄抄扣,准备春节食物。正所谓,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大年三十,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威海是北方一个独特的小城市,威海的大饽饽也特别大,将威海人朴实完美诠释。作为一个海边的小城,鱼腥海味也是春节期间不可缺少的美食。炖大鱼,吃大肉,哈酒(喝酒)是威海百姓的传统。威海也有自己的酒厂,威海卫,文登学都是本地的特色酒,喝了不上头。
威海的冬天不冷,夏天不热,正应了冬暖夏凉的那句老话,同时,威海也是著名的雪窝,大雪特别大,但是今年没下过大雪,有点遗憾。
感觉亲要的是很专业的东西,我手打出来的这些可能不是很应景,但是还是希望给金币。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6 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