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 > 正文

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

2024-02-03 12:55:55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

中国最早的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出现在古老的中国:

《邸报》是世界上发行最早,时间最久的报纸。西汉时期,为加强皇权,汉王朝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个大郡,在郡下一级又分若干县,由中央统一管理。各郡在首都长安都设有办事机构,相当于现在的各省驻京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称为“邸”。“邸”内派驻有办事员,负责将上峰的信息收集起来,写在竹简或绢帛上,通过驿站传送给各郡的太守参阅。而这一写有信息的竹帛就称之为《邸报》。

伴随着古代中央王权的不断加强,“邸报”也一直得以很好的发展,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纸张的出现使得“邸报”的书写与发行更加的容易,到了唐代,由于雕版印刷的广泛运用,同时,中国中央王朝的版图扩大,《邸报》的运用就更加数量化、规范化。第一份用纸印刷的报纸,投递这份报纸的机构, 当时叫邮驿,投递人员为唐朝兵部军卒,腰束革袋,带上铃铛,骑着快马传邮,听到铃声,行人都远离避让。唐玄宗时期,《邸报》又称为《开元杂报》。到了明代,中央已有专门的机构通政司进行《邸报》的编发工作,发行日期和发行对象也日趋稳定,形成国家性新闻刊物。已经初步具有了现在报纸的某些元素。1638年( 明崇祯11 年),《邸报》开始使用活字排版,报纸的发行量增大, 但因战争频繁, 交通堵塞等情况, 江南一带当天的报纸要个一个月后才能看到。清代《邸报》发行量更多了,后来改名为《京报》,成为广大官吏、学者、甚至平民都能阅读的报纸了。一直出版到清朝皇帝退位,《邸报》才正告寿终。

西方人一直认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共和国在公元前60年创建的《每日纪闻》,他最早是一块树立在罗马元老院门口的木牌,用于向广大罗马市民发布元老院的最新决策。相当于现在的公告栏,后来,随着罗马的版图不断扩大,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意大利,为了使广大疆域上的各部落臣民都能“沐浴”到共和国的恩泽,共和国最后一任执行官恺撒责专人,将《每日纪闻》的内容书写在布匹上,带到各个行政省的首府,并在那里翻译成各种语言,再通过公告栏的形式发布给民众。这一信息传播的方式对西方后世影响甚重。

中国的《邸报》出现在西汉初年公元前二世纪左右,比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每日纪闻》就其形式与目的来说与汉代的《邸报》相似,所不同的是中国的《邸报》的受众是各地的官员,而罗马的《每日纪闻》的受众一直延伸到了基层民众,这与当时两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及宗教信仰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关系。

报纸的发展历史:

无论是中国的《邸报》还是西方的《每日纪闻》,都是古代的媒介,虽有现在报纸的雏形,但仍与人们普遍概念里的报纸有着非常大的出入。现在报纸有三大特性,既:刊载新闻;定期出版;公众发行。

16世纪中叶,是人类历史上航海大发现的时代。地中海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意大利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基础,在地中海北岸的威尼斯城颇为流行的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在报纸的发展里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意大利威尼斯城当时居地中海贸易中心,与地中海沿岸诸港及德国商业都市联络频繁,成为集中世界各地新闻的都市。在这所城市里有个叫 manant的组织者,收集有关法庭、城市动态以及贸易信息等新闻,专为王公贵族以及商人发行这个 gazette 的手抄新闻,在当时非常流行,这就是 venice gazette。后来venice gazette 改用手抄为印刷,加大了发行力度,被后人称为《威尼斯公报》。

gazette( 格塞塔 ) 本意是一枚威尼斯硬币,一个 gazette 买一份小报,所以人们就称威尼斯小报为 venice gazette , 以至于这个词后来成为西欧“报纸”的代名词。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具备现在印刷三大性质的报纸。同时,由于威尼斯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海港之一,来往于此的四方过客众多,venice gazette 随着这些往来的商贾、水手、游客、教士被更大面积的在欧亚非进行传播,影响了各个地方报纸业的发展。从某中意义上说:venice gazette 是现在报纸的鼻祖。

自德国人谷登堡使用熔化的混合金属铸造铅字,随后他又发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和印刷机,实现了印刷术的机械化。报纸的发展也随之迎来了春天。报纸的发展:自意大利,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北非、利比利亚、英法、神 圣罗马、维京……很短的时间内,报纸在欧洲取得了流行。并且在其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伴随着殖民者的军舰游弋了世界。

中国的《邸报》是世界最古老的报纸。但中国现在意义上的报纸却是舶来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诸多机构出于方便传教的目的,在中国建立报馆,发行报印贸通商情2006.363期最终版.indd45 2006.4.17 9:31:19 am 纸。但当时的报纸多为宗教性质的。并无太多新闻性质。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多了起来。1895年,即光绪二十一年,著名的维新变法派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强学会,并出版报纸《中外纪闻》(又名《万国公报》),这是早期的中国人所办报纸中影响力较大的。当时仅北京就已经有几十种各类报纸,日印量过千的规模。

1900年后, 随着报纸的陆续创办, 北京出现了六大报房, 字号是: 聚兴, 聚恒, 合成, 信义, 集文。这些报房控制着京城各报业的发行权, 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批报房。各报房都雇有报夫,一律穿蓝布长衫,肩上搭一条蓝布长袋,内装日报,健步如飞,分送各衙门、官员府第、大商号、钱庄等订户。1911年北京各报社在琉璃厂南柳巷永兴寺, 联合开办了一个报刊发行处, 负责各类报纸的销售发行,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一个民间报刊发行及物流机构。

由于联合报刊发行处的建立,在北洋时期,北京的报业中心也随发行处而集中在了南城菜市口附近,《民国报》、《觉报》、《晨钟报》、《中国公报》等百余种报纸的聚集,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规模产业。

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中国报业的鼎盛时期,仅北京就有报馆一百多家,发行报纸三百多种。也一时间正处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时期,民主思想,人文精神通过大大小小的报纸被人们深入理解,渐入人心。其中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在这一时期得以传播,其中报纸功不可没。《新青年》、《国民》、《每周评论》、《京报》、《新生活》等报刊为中国的革命点燃了最初的星火。《晨报》每期的发行量更是创记录的达到了一万份。

今天,中国的报业发展已经不仅仅用迅猛就可以形容。据权威机构测定,北京每天的报纸印刷量超过了700万份。平均不到两个人就拥有一份报纸。以北京最为著名的《北京晚报》为例,其每日都有百万份的定额。2005年,全国拥有报纸近2000种,年用纸量也超过了三百万吨,这一数字达到了世界之最。报纸2000年以前起源于中国,2000以后,中国是世界第一报纸大国。

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

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

唐代的“报”与“状”至清代报纸。总括一千二百多年,其中既有相当发达的宋代报纸,也有尚存疑的元代报纸,明清两代的报纸各具特色,但都更加趋于为统治者服务

(一)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中国古代的报纸起始于唐朝。最先问世的是唐朝政府发行的官报(内容是宫庭动态,读者是首都官吏)。“开元杂报”出版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是已知的最早的一份官报。唐人孙樵所写的《读开元杂报》一文,是关于这份古代官报的最早的记载。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的“敦煌邸报”(内容是通报归义军节度使的使臣到朝廷索要符节的经过情节),发行于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被发现,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报纸,也是世界现存的古老的报纸。

(二)宋朝的“邸报”和“小报”

封建官报在宋朝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称为“邸报”、“朝报”、“邸钞”、“进奏院状”、“状报”,“邸报”是其中最流行的称呼。“邸报”的发行机构是各地派驻首都的进奏院。“邸报”的发行制度:门下省编定,给事中判报,通过进奏院的各地进奏官“报行天下”。“邸报”的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帝的起居言行,封建政府的法令、公报,有关官吏任免赏罚的消息和大臣的章奏文报(重大军情)。“邸报”的新闻发布工作受到封建政府当权派的严密控制。宋朝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制度。(新闻检查制度。公元999年。为控制新闻发布,进奏院要把编好的样本送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叫“定本”)宋朝的“邸报”大部分是手抄的,其中的小部分可能使用雕板印刷。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被当时的读者隐称为“新闻”,是一种非官方的报纸。“小报”的内容以“邸报”所不载的大臣章奏和官吏任免消息为主,也发表过一些要求抵御金兵入侵的议论。“小报”的发行人是一部分进奏官,中央部门的中下级官员和书肆的主人。它的出版,受到当时政府的查禁。

(三)明清两朝的官报和民间报房所出版的报纸

明朝的官报由通政司负责传发,清朝的官报由通政司和提塘官负责传发,官报的内容经常受到皇帝和当权大臣的控制。清朝末年,通过官书局等单位,创办了一批近代化的政府官报,其中主要的有《官书局报》、《政治官报》等。16世纪中叶以后,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在封建政府的监督下,编选一部分从内阁有关部门抄来的一部分邸报的稿件公开发售,这一类报房大多设在北京。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通称“京报”(有时也混称“邸报”。报房在京城,又从京城向外传发。内容由皇帝谕旨,朝廷政事,官吏的奏折三部分组成)。报房出版的“京报”有报头。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以后,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明末邸报的活字印刷是我国新闻传播技术一大进步)。出版和派送京报,从明朝中叶起,成为一项公开的职业。明末的“京报”曾经刊载过社会新闻。但在官方的严密控制下,清朝的大部分“京报”只能刊载一些官方允许发布的文件和消息。清朝入关后,北京的报房曾经达到十家以上,它们所出的报纸仍称“京报”。内容与明朝后期的“京报”相近。(清末《京报》和近氏报有相似处)

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我们分别对唐代,宋代,明代及清代初期中期报纸的几点认识可以分别概括为以下几点:

关于唐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唐代是中国开始有新闻事业的朝代.中国早期的报纸,始见与唐代.和现代的词义已经十分接近的"新闻"①,"编辑②"等新闻事业的常用词汇,也都始于唐代.

(二)出现与唐代是最早的报纸,是地方诸道和各藩镇派驻朝廷的邸吏向地方传发的一种报状.

(三)由诸道邸吏向地方传发的时事报状,其起始时间,大约不晚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即公元8世纪初.

(四)唐代已经具备印刷报纸的条件,德宗,文宗前后,不少时宪书及日历等,都已广泛地使用雕版印刷.

(五)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历出来的原始状态的报纸.

(六)唐代的报状,作为一种新闻传播媒介,从一开始就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控制,是后者协调封建中央和地方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重要工具.

关于宋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新闻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时代.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二)宋初的进奏院报状,由各路州郡自行委派长驻首都的进奏官分别向地方传发,其性质和发报的体制和唐代相同.

(三)邸报这一名称开始见于宋代公私文献,成为当时社会上对封建官报最流行的称呼.

(四)小报起始于北宋,风行于南宋,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办报纸.

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明代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更加完善.渊源于宋代小报的民办报纸获准公开出版,办报成为社会上的一项公开职业,并且出现了使用活字印刷的报纸.

(二)明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

(三)明代中叶以后明间的报房获准公开营业,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以"送邸报为业"的人和以办报博锱铢之利的"报房贾儿".

(四)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为朝野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五)明代的封建统治者主要通过限制抄传这个环节实行对邸报的控制.

(六)明代的起义农民曾经利用揭贴,旗报,牌报等新闻传播手段来传递信息,进行对敌斗争.这些新闻传播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类似报纸的作用.

关于明代报纸的几点认识

(一)中国封建社会的新闻事业到清代发展到了最后的阶段,走完了它的最后一段历程.封建官报的发行体制趋于定型.

(二)清代官报的抄传发行活动和明代一样,经过通政司,六科,提塘等三个环节.

(三)提塘在清代的新闻事业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起点排行榜

(五)除北京外,清代地方各省会的新闻事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六)清廷对提塘和民间报房的发报活动进行了严密控制:禁止传报未经批发的奏章,禁止探听写录科抄以外的新闻,禁止不实报道,禁止伪造题奏和御批.目的都是为了的防止朝廷机密外泄和维护封建治体.严密的控制使各类报房所办的报纸日益僵化,缺少生机,在与近代化新报的激烈竞争中逐渐趋于没落.

综上所述,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报纸作一个历史评价: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先民们曾经为世界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和现代新闻事业有着密切关系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就首先发明于中国.世界新闻事业(特别是其中的报刊部分)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是中国人首先提供的.

世界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报纸也出于中国.最早的写在纸上的报纸和印刷在纸上的报纸都诞生于中国.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年--742年)出现的开元杂报,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报纸.北宋末年(公元11,12世纪)出现的印刷报纸,不仅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也是世界新闻史上最早的印刷报纸.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的悠久,内容的丰富,是任何西方国家都难以比肩的.

中国古代的报纸产生于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是封建地主阶级及其政治代表占统治地位的封建自然经济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古代的报纸,不论是官方的邸报,还是民办的小报和京报,都必然要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保持一定的联系,受他们的制约.官方的邸报固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喉舌和御用的宣传工具,民办的小报和京报也只能在封建统治阶级的控制下活动,不能越雷池一步.封建统治者绝不允许可以自由报道一切消息和自由发表一切意见的报纸存在.中国古代的报纸在为当时的读者提供朝野政治和社会信息方面确实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始终没有摆脱统治阶级的掌握.中国古代报纸的历史,基本上是一部封建统治阶级掌握传播媒介,控制舆论工具,限制言论出版自由的历史.

中国古代的邸报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邸报,京报有近400年的历史.它们从诞生到结束,持续的时间都不算短,但发展不快,形式内容的变化不大.在消息量和新闻的实效等方面,都难以和近代从西方引进的新型报纸相比.这些报纸之所以发展缓慢,固然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但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秦人视越人之肥的封闭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心理状态,都不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在这样的土壤上,很难产生对信息的数量和实效要求较高和商品化的程度较高的报纸.民末清初,受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影响,一度出现过这类报纸的契机,但很快就在日益激化的阶段和民族矛盾面前被当是的封建统治者扼杀了.

古代报纸长期发展不快变化不大的状态,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被迫瓦解,封建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被迫取消,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以后才有所改变.但当时,旧式的邸报和京报从形式到内容都已完全僵化,适应不了改边的要求.正像人是猴子变的,而今天的猴子却不能再变成人一样,它们已经无力实现这一历史的变革,它们只能逐渐地为近代化的新型报纸所取代.这就是中国古代报纸的最后结局.

① 参见姚福申:《唐代孙处玄使用“新闻”一语的考辨》,刊于1989年2月号《新闻大学》。

② 编辑一词始见于初唐人李延寿所写的《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手自编辑。”

参考资料:

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

唐宋明报纸的比较

我国古代报纸的历史,有确切文献记载依据的,可以追溯到唐玄宗开元(713一 741年)年间发行的《开元杂报》。当时的邸报本身并无报名,因其在开元年间发行,后人便称其为《开元杂报》,现己失存。唐朝末年孙樵(即孙可之,字隐之),撰有《读开元杂报》一文,对这份古代官报作了最早的也较详细的记载,全文共五白余字,是研究中国新闻史弥足珍贵的史料。文中提到《开元杂报》的外观是零散的,有“数十幅,;,内容“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即每天都有,分条报道,类似现代报纸上的要闻简报集纳,记载的是皇帝的行踪和开元年间朝中的各种事件,它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孙樵所说的《开元杂报》,只是当时流传于社会的手抄件,不是印刷品。

到了宋朝,邸报的发布受中央政府的严密控制。宋真宗咸平一年(999年),为了维持中央机关报的权威性,确保舆论导向,制定了“定本”制度。即进奏院必须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首长审查,经审查批准后的样本叫“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依据向各地抄发,不得擅自更改。宋代的邸报大部分是以乎抄形式传播的,有少部分使用雕版印刷。此时,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还没有应用到报纸印刷方面。

明代建立的传报制度,官办中央级官报,邸报的内容与宋朝差不多,但受到了中央政府的严格控制,凡是涉及政治、军事机密的信息和官文书,一律不得传抄。报纸由皇帝亲自掌管的通政司、六科负责管理,皇帝亲自担任总编辑,皇帝就成为邸报的最后审定者,由各省派驻首都的提塘官负责传发报纸。明代邸报所记载的新闻,几乎是明代历史的初稿,它固然难以涵盖全部历史,而只是以“当时人记当时事”的笔意,客观地、真实地记录了一代历史的兴衰,对史实具有印证、补充的作用。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中国最早的报纸(中国古代报讯有哪几种?)”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