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

2024-01-30 09:00:10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

罗定习俗?

1、长卷祈福

长卷祈福是

广东省罗定市

特色春节文化活动,是广东省"一城一特"21个特色春节文化活动之一,是一项公益性活动,群众发起,群众组织,全民参与的春节文化活动。长卷祈福活动相比其他春节活动更显文雅,也可彰显地方文化魅力,是广东省

历史文化名城

罗定其中一张文化名片。

2、北帝诞庙会

北帝全称

北方真武玄天上帝

,俗称上帝公、上帝爷或帝爷公。是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其为统理北方、统领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

道教

民间神祇,又称

黑帝起点排行榜

而北帝不仅仅统率所有水域的安全,还是

北极星

的化身,可指引船只航行于正确方向,不会迷失于海上。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

南斗

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延生长寿,都要奉祀

真武大帝

3、泷州歌墟

泷州歌墟自清代

同治

年间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五月初五、八月十五、九月初九等民间节日,各地著名的泷州歌手云集羊塘头(现素龙街道凤阳村)

古榕

周围,吟咏唱和,羊塘头及邻近村庄万人空巷,而榕树周围还有摆卖土特产和美味小吃数十档,生意兴隆,形成歌墟,前来观赏有诗为证:“荷塘古榕凤阳乡,泷州歌妹齐登场,那管身前身后事,满村听唱稻花香。

4、炮会

炮会在罗定市西部大多数镇都有,炮会的仪式内容丰富,由奏乐、祭祖、舞狮、燃炮、放炮、抢彩头等项目组成。炮会的重头戏就是抢彩头,抢到彩头者被人们称为“炮首”,他们将成为下一年炮会的组织者。

5、醮会

醮会是广东罗定地区的汉族民俗及民间宗教活动。醮会很多以庙命名,也有以社坛命名,一般五年一大醮,三年一小醮,每年秋收后的小醮叫禾谷醮。分为搭坛、开坛、行香、行径、祭神等。

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

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

元宵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闹元宵。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在我们广西,除了食物上的差异,还有

吃油团、大粽、灯会、踩风车、坡会、唱采茶、打扁担、广西八音

等丰富多彩的庆祝方式。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广西人的元宵节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吃油团、大粽、汤圆

不少地方人们元宵节吃汤圆,而在我们广西上林、靖西等地,人们有吃油团的习俗,有的地方也称为煎堆、油堆等,也是小圆球形儿,表达大家对团团圆圆的期望。

此外,在天等、德保、邕宁、马山等地的壮族人民在元宵节吃大粽。

即使是汤圆,也是各形各色,除了常见样式,还有拇指大小的无馅汤圆,以浓浓的红糖姜汁煮开,吃着暖身又够劲儿;还有的地方汤圆有拳头那么大,不爱的人吃一个也嫌多,但是对于喜爱的人来说,四五个一碗装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2、灯会

俗云:“三十晚的火,十五夜的灯”。广西的灯会以桂林、梧州、桂平、玉林、钦州等地最为兴盛,尤以桂林的“龙灯出游”最为壮观。近年来,南宁地区元宵灯会很盛行。

在客家话中,“灯”“丁”同音,挂灯意即挂丁,于是,元宵花灯又具有了这样的民俗意蕴——象征子嗣繁衍、人丁兴旺。

在客家人聚居地区,凡上年添有男丁的人家,必于元宵或前几日挂灯。梧州岑溪地区也有这样的习俗。

3、踩风车

在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酷爱踩风车活动,以每年的元宵节、三月三、六月六最为热闹。

当地人们身着民族盛装,有的踩上风车一显身手,有的呐喊助威,还有的在人群中相看心上人。从最初的求子求福,踩风车活动在当代成为了青年男女交谊的渠道。

在踩风车时,青年男女可显示自己的踩车技艺,常耍的技艺动作有单手吊圈,双手吊圈、360度翻杠、座立吊板等。

4、打扁担

“壮族打扁担”在壮语中又称“打鲁列”和“谷朗”。“打舂堂”即是舂米,壮族人民每年收割新稻要举办尝新节,舂新米、做新饭,祭祖祭鼓神,然后大家尝新米,以祝贺丰收。

舞时每人各执一条扁担,围于一条长凳两边,按传统的点子节奏,互相击打。

5、赶坡会

在众多的坡会中,最具影响力、最有代表性、规模最大的坡会当属正月十六的“香粉十六坡”和正月十七的“安陲十七坡”。

香粉十六坡,又称为香粉古龙坡会。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附近数十里的苗族男女身着民族服饰,拿着芦笙,牵着马匹,结伴赶往古龙坡。

坡会活动丰富多彩,芦笙踩堂、舞龙耍狮、斗马斗牛、斗鸟斗鸡,接连不断,营造浓浓的节日氛围。

“安陲十七坡会”的最大特色是古老神秘的芒篙,因此又称“安陲芒篙节”。

芒篙节上,脸戴芒篙面具,身披芒草的青年,在芦笙队的引导下,跳起神秘的芒篙舞,气势震撼。

6、唱采茶

“唱采茶”是桂南广大农村的60、70、80们的集体记忆,除了在元宵、中秋时节,农闲时,有的人家会请来“采茶团”唱上十天半个月。

在村里最宽敞的禾塘(晒谷场)搭起戏台子,天黑一开场,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围到了戏台前……在那个花五毛钱就能称一袋瓜子边嗑边看戏的年代里,“唱采茶”可是“大新闻”。在钦州市区,每逢元宵节都有几场“唱采茶”。

7、广西八音

这里的“八音”说的是广西各地流行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在桂南壮族聚居地,春节元宵期间,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活跃于乡镇村街,都离不了八音伴奏。

各地的八音所用乐器或有差异,常用的有唢呐、马骨胡、土胡、葫芦胡、三弦、竹笛、锣、鼓、钹等。既有土生土长的乐器,如马骨胡,也有吸收其它民族的乐器。

在玉林地区,主奏乐器是唢呐,最常见的配置为“唢呐两只,大锣、大钹、小锣、板鼓各一件”。当地人民在元宵佳节、婚娶、祝寿、祭祖等风俗活动中经常请八音演奏。

又如桂南壮族八音,主奏乐器也是唢呐,有大、小两种,民间俗称“大角”或“大笛”,此外,还有一种本地的小唢呐,状语称“比咧”。

元宵节的来历

元宵节最早源自我国上古时期的开灯祈福活动。

也有人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所设,相传吕后一系发动了叛乱,平乱之后,汉文帝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而根据道教的说法,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上元”归天官管辖,所以在这一天要燃灯。还有说法是源自汉代民众驱赶虫兽演变的“火把节”。

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

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以上就是我们广西元宵节的习俗,以及元宵节的来历、故事传说的知识介绍了~~大家还有什么内容欢迎底下留言补充哦~~

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

广西百色德保这儿的饮食风俗是怎样的?

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大米为主食,清谈为主(偶尔也有吃辣的)

农村:早餐以吃饱为主(必须保证在劳动的情况下顶到午餐);午餐比较简单;晚餐比较丰盛

镇上、城里:早餐一碗米饭、稀饭;午餐比较简单;晚餐比较丰盛

酒桌上的习俗:喜欢猜码(划拳)

过年过节:少不了鸡鸭祭祖

家家都有个祖先牌坊,置于正堂

对客人比较热情,但是男女朋友不要在大街上亲亲我我,被板砖是轻的,搞不好挨刀子,这是一种伤风败俗,去旅店没人说。

招待客人一般用酒肉,但是实在不能喝酒的也不会强行灌的了,但你也要热情的回绝,比如拿喝点啤酒或饮料什么的,或者说一会要开车,现在谁都不会勉强司机喝酒撒。

风味小吃类

除夕:肉粽王

三月三:无色糯米饭

四月八:艾叶糍粑

端午节:三角粽

七月十四:芭蕉叶糍粑

中秋:月饼、糯米糕

冬至:红豆糍粑

~~~~~~

基本上每个月都有至少一种风味小吃。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罗定习俗?(你们元宵节各有哪一些习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