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22:42:26 | 起点排行榜
翁垟街道位于温州乐清市柳市平原东部,属柳市片区四大组成部分之一。以下介绍下饮食习俗及文化习俗。
(一)除夕和春节
过年对乐清翁垟人来说大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了吧。从年关将近开始就有冬至吃汤圆、晒酱油肉和鳗鲞、捣年糕等。农历廿四以后,家家户户要祭灶、掸新、贴春联。廿九、三十晚上全家团聚,吃“分岁酒”,也就是年夜饭,然后长辈向晚辈分发压岁钱。
初一凌晨,每家每户第一件事是争先恐后打“开门炮”,全城一片爆竹声,象征送旧迎新和接福,俗谓“接年”。打“开门炮”也有惯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称"百子炮";再放双声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发,意谓可解除一年的疫疠灾晦,并表示接新年。新年的第一顿饭上要放上一些年糕,寓意年年高升。初二初三开始探访亲友、去邻居家串门等。
但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地简单化和社会审美的变化,虽然向长辈叩拜行礼、穿大红新衣等习俗已经渐渐地弱化,但是大家对过年的期盼和对新一年的美好寄望还是不变的。
(二)特色饮食民俗
⒈素面
从古到今在南塘,乐清人们平常都有吃素面的习俗.素面富营养易消化,为群众喜爱食品,老人祝寿、生日、妇女生小孩时都以此为主食。由于该食品具有强身健体、防老抗衰等功效,故又称“长寿面”。我市各县均有“素面”加工,乐清素面历史足有好几百年,素面的特征是细如银丝,洁白柔韧,口感好。外来亲朋好友来乐清走亲访友,主人一般都会煮碗素面给他们品尝。
乐清素面的用途颇广,如做月子吃姜糖面,伤风吃葱白面,生辰吃长寿面。此外,送月里羹、对周礼、祝十礼、祝寿礼以及供养佛等,所用都是此种面。一些有名气的手工素面都要提前好几个月预定,甚至有流传着八九月的素面质量最好,许多老顾客会早早地为自家要坐月子的媳妇定下素面。
⒉糯米饭
糯米饭也是温州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作为早饭,但温州人对糯米饭的喜欢使得很多地方的糯米饭经营变成全天时。
糯米饭在温州的吃法可以说更为简单方便。糯米饭从蒸笼里出笼只要按照个人口味不同加料就好。一般分为两种:肉汤加油条,只要取适量油条末撒在糯米饭上,然后浇上事先熬着好的肉汤就可为大家奉上一晚地道的温州糯米饭了;还有一种吃法:直接在出笼的糯米饭撒上白糖,这种吃法对应了南方人好糖。这种吃法也是别有风味。糯米饭这两种极为简单的吃法表明了当地人的朴素,不失营养又简练快捷。
⒊番薯黄夹
番薯黄夹也称番薯皇夹,外形类似于蒸饺,由新鲜番薯及番薯粉制作而成,外皮软糯可口、金黄剔透,故得以此名。其发源于浙江省乐清市翁垟街道,一说发源于象阳镇(今柳市镇辖区)经百年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温州名小吃之一,与灯盏糕、油渣、鸭舌等齐名。 ⒋松糕
松糕是浙江温州市汉族传统名点,松软香甜,美味可口,闻名中华。大多数传统松糕是以糯米、红糖、肥肉为原料,配以红枣、核桃仁、桂花做馅。棕色的六棱形松糕刚出炊出来时冒着袅袅的热气,表面上有红枣和桂花的点缀,里有亮晶晶的肥肉和核桃的夹馅,香气扑鼻。松糕是温州地区订婚、结婚送给亲戚的伴手礼。大年二十五炊松糕,祈求来年高升。
温州人过年的几个风俗习惯风俗习惯之一:年夜饭 除夕下午吃上一顿丰盛的晚餐,俗话叫做“年夜饭”,也有的地方叫做“团年饭”、“合家欢”、“分岁酒”、“守岁酒”、“辞岁酒”等不同的说法,我们当地老人把这顿饭常说成是“合家乐”。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集体记忆,而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恐怕是这个记忆里最耀眼的章节。有人回忆上世纪60年代1角钱的年夜饭时不会觉得寒碜反而甜美;有人感慨还是幼时清贫的年夜饭最有滋味。那是因为,我们虽然清贫,却拥有最大的财富——家人的关爱。 风俗习惯之二:放鞭炮 按据民间的传说,年是蛮荒时代的猛兽,常滋扰人类圈养的六畜。为了将年逐走,人们用火烧竹子,这就是最早的“爆竹”,后来逐渐演化为放“鞭炮”。燃放鞭炮的习俗在我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老百姓一年难得聚在一起欢乐一回,带有喜庆元素的鞭炮自是不能缺席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仪式。很多城市曾经禁放鞭炮,但后来又不得不解禁,由此可见传统习俗的力量可见一斑。风俗习惯之三:看春晚 随着电视机的开始普及,中央电视台成功地举办了前两届的春节联欢晚会,于是如何在年三十晚上能给过年的中国观众带来新年的快乐?这样春节晚会便应运而生了,到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26届春晚了。如果把春晚只当作娱乐事件,那就好办多了。姑且不说年三十晚上,一家人总得找点乐子吧,就瞅瞅那93%的收视率,还有什么比它更能成为聊天的好话题?最近有所谓的学者呼吁抵制春晚,马上遭到异口同声的质疑,看来观众骂归骂,没有春晚的春节暂时还让人接受不了。风俗习惯之四:去拜年 根据传说,“拜年”就是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相互道喜,庆贺未被“年”这种猛兽吃掉。时代的发展、科技在进步,拜年的“包装”日渐更新换代,且其革故鼎新的速度,一日千里。中国人过年的传统、拜年的习俗和在这传统与习俗中蕴含的对家人的祝福、对新年的期望,并未随着公元纪年数字的增加而减少、淡化。每年到亲戚家走访拜年很累,也很辛苦,但每年才有这么一次亲属难得相聚的时候,苦点、累点也得坚持啊!
1、吃荸荠,又名马蹄爽。温州话通“盘缠”,意喻出门有盘缠。
2、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士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南方人有的也是在二十三日过小年。起点排行榜
3、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中国民间称“灶王爷”。
4、小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 过小年祭灶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或二十五,民俗专家说:
5、在古代,过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也就是说,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
2024-01-07 10:59:39
2024-01-28 22:55:14
2024-01-28 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