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2024-01-27 13:25:01 | 起点排行榜

最近经常有小伙伴私信询问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相关的问题,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北京过年习俗:办年货、年夜饭、逛庙会、吃瓜子花生、踩岁。

1、办年货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从这天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准备,当欢快的民谣传遍大街小巷,年节的气氛也愈加浓郁,人们放缓手中的活计,采买置办年货,为新年做准备。

2、年夜饭

大年三十的饭桌上,必少不了一道和鱼有关的佳肴,讨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彩头。除夕和初一,北京人还要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有的人家还会在饺子里包上铜钱或是蜜枣,看看谁在来年会是运气最好的人。

3、逛庙会

从新年初一开始,人们便开始携全家老幼一同逛庙会。庙会是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除一般年俗外,庙会则为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

4、吃瓜子花生

除夕晚上吃这个瓜子花生也有讲究。过去老北京家庭等除夕吃完了团圆饭,把茶水干果摆上桌后,先要让家里最小的孩子剥一颗花生给年龄最长、辈分最高的长辈送到嘴里。

5、踩岁

除夕时除了守岁和给晚辈压岁钱,还有一项习俗叫作“踩岁”。过去是踩芝麻秸秆,现在城市里没有这东西,可以改为踩瓜子花生皮。

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老北京过年的风俗有什么

“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起点排行榜

老北京有句民谣:”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老北京的一首民谣说的好: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北京人除夕和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老北京人有除夕守岁的风俗,守岁最早起源于晋代。守岁其意有二,年岁大的是在辞旧之际有珍惜时光之意。年青人守岁则有为父母延寿之意。初一到初五北京人则要串亲走友,相互拜年,请客送礼、逛庙会、逛厂甸。到了初五北京人称“破五”,百姓“送穷”、商人“开市”(初六正式开业)。初五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称之为“捏小人嘴”,其意是一年之内不犯“小人”顺顺当当。一直到正月十五北京人才算是过完了春节。

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北京的春节习俗

北京地区春节习俗很多。

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的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内容敬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北京过年的风俗有哪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