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05:46:22 | 起点排行榜
天津土特产: 五加脾酒 天津小站稻 泥人张彩塑 卫青萝卜 盘山盖柿 金丝小枣 天津风筝 杨柳青年画 天津地毯 天津酸枣 天津鸭梨 宝坻红皮大蒜 天津砖刻 王朝半干白葡萄酒 青麻叶大白菜 中国对虾 津味嘎巴菜 红钟酱油 天津卫韭 黄皮葱头 狗不理包子 杨村糕干 玫瑰肠 十八街麻花 天津名吃: 天津菜 天津菜起源于民间,得势于地利,博采众长,独具特色。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说,盛产鱼、虾、蟹、民间素有“吃鱼吃吓,天津为家”的说法。天津风味菜肴代表有:八大碗、四大扒和冬令四珍。八大碗有粗细之分,粗八大碗指熘鱼片、烩虾仁、全家福、桂花鱼骨、烩滑鱼、独面筋、川肉丝、 川大丸子、烧肉、松肉等;细八大碗有炒青虾仁、烩鸡丝、全炖、蛋羹蟹黄、海参丸子、元宝肉、清汤鸡、拆烩鸡、家常烧鲤鱼等。四大扒是成桌酒席的配套饭菜,有:扒整鸡、扒整鸭、扒肘子、扒方肉、扒海参、扒面筋、扒鱼等。冬令四珍是指铁雀、银鱼、紫蟹、韭黄。 天津菜品选料精细、烹制考究,精于调味,注重色、香、味、美,擅长炸、 烹、爆、炒、烧、熘、氽、炖、蒸、熬、焅、扒。中餐名菜有:生菜大虾、蟹黄鱼翅、软溜鱼扇、鸡丝银针、扒海羊、清蒸桂鱼、干烧比目、烧参肚、芙蓉鲜贝、红烧西排等。以天津菜见长的风味餐馆有天津饭庄、天一坊、渤海餐厅等。 风味小吃 天津风味小吃的制作多以面粉为主料,有油炸、煎烙、稀食和粘甜食四大类。狗不理包子、桂发祥麻花、耳朵眼炸糕居首,被誉为“津门三绝”。此外还有:天津糕干、煎饼果子、贴饽饽熬小鱼、果仁张、棒槌果子、石头门坎素包、鲜果馅汤圆、恩发德蒸饺、马记茶汤等。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乃津门食品三绝之一,创始于清朝末年,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简直就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其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等都是有一定绝招儿的,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 “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目前,狗不理包子已由传统的猪肉包发展到珍珠包、龙凤包、海鲜包等20多个系列品种,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1988年荣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89年获全国食品金鼎奖。 ●桂发祥麻花(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麻花为津门食品三绝之一,其制作考究,料精货实。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制作时先用热油和面,撒上桂花、闽姜、白糖、青梅、核桃仁、青红丝等制成酥馅面,搓成酥馅条;用糖汁和面后,搓成白条;把一部分白条蘸上芝麻,便成麻条。再把酥馅条、白条、麻条合股拧,对折再拧,然后用花生油文火炸透,成金黄色出锅,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和瓜条等,这才成为“十八街”麻花。这种麻花的特点是不仅酥脆香甜,而且存放几个月也不绵软、不变质、不走味。1989年桂发祥麻花获全国食品金鼎奖和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1年荣获全国驰名商标提名奖。 ●耳朵眼炸糕 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炸糕,乃是津门食品三绝之一。耳朵眼炸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店主刘万春人称“炸糕刘”,在北门外大街窄小的耳朵眼胡同租店铺,尽管挂上“增盛成”的牌匾,但人们仍称为“耳朵眼炸糕”。由于这种炸糕皮酥脆嫩,馅细腻香甜,所以很受食客的欢迎。 耳朵眼炸糕选料精,制作细,选料主要需用优质糯米、黄米、红小豆、赤砂糖、香油等。馅经漂、煮、焖、搅、炒糖、炒馅等工序,皮面经水泡、石磨、发酵、兑碱成型,在滚油内炸成金黄色球冠状成品。其特点是口感外焦里嫩、酥皮脆而不硬、馅鲜嫩而不干、细甜爽口、香味芬芳。耳朵眼炸糕不仅好吃,还有天津的民俗心理象征意义,每年过节人们借“糕”字的谐音,取步步登高之意,争相购买,因此日销数百斤。1988年耳朵眼炸糕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牌,1989年获商业部金鼎奖。 天津糕干 天津制作糕干的店铺很多,其中以杨村糕干为正宗,始于明初,历史悠久。雪白细腻,口味清甜的杨村糕干曾作为中国的一种特产,同茅台酒一起送到巴拿马赛会,获得(佳禾)铜奖。 煎饼果子 是一种即做即食的天津方便小吃,以绿豆粉为主料,调成糊状,摊成形似荷叶,薄如软纸的煎饼,再卷上酥脆的油条,抹上面酱、腐乳、撒上葱花、芝麻等小料;若在煎饼上再摊上鸡蛋,更觉得软嫩鲜香,别具风味。整个制作过程不足一分钟,在民间广为流传,所以很容易在街上尝到此特产。 贴饽饽熬小鱼 最能代表天津地方特色的大众化风味小吃就是贴饽饽熬小鱼,以玉米粉热水和面,用手拍成长圆形厚饼,贴在灶火锅的周围烤制而成。熬小鱼选用小鲫鱼去掉内脏,沾上面粉或鸡蛋清,放进油勺内炸至金黄色后放至锅内,撒上葱、姜、蒜、大料,倒入料酒、醋、酱油、糖、盐、面酱、味精和适量水调汤汁,微火至鱼松软,淋上麻油取出。将热气腾腾的贴饽饽熬小鱼一起食用,鲜香无比,味道极佳。 宫延小吃——“果仁张” “果仁张”至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其成品是以花生仁、腰果仁、核桃仁、瓜子仁、杏仁、松籽仁及多种豆类为主料,有虎皮、琥珀、净香、奶香、五香、桔香、柠檬、薄荷、番茄、山楂、海菜、咖啡、可可、姜汁等品类,有香、甜、酥、脆、酸、凉、麻辣等口感。 棒槌果子 是津门传统早点食品,制作讲究,按照不同的季节,用不同比例的碱、矾、盐和面,反复揉匀搋透,经过将条、剁条、撂条、抻长成型。置于油锅中炸透,呈棒槌形,故此得名。其特点是色泽老红,咸、香、脆俱佳。 石头门坎素包 是天津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时半发面皮,馅中投入木耳、花菜、豆皮、口蘑、香干、面筋、豆菜、腐乳、麻酱、香油等副料,捏成多个摺花,上屉用旺火蒸。特点是薄皮大馅、低脂肪、高蛋白、味醇色白。 鲜果馅汤圆 是天津的风味小吃,制作方法是采用新鲜水果,切碎后用糖腌制,按配方做成内馅,将上等江米碾成粉,滚制成型。其特点是清香爽口,粉糯软滑,果味浓厚,别具风味。 恩发德蒸饺 为清真风味小吃,用洗净的西葫去皮去瓤,羊肉末用开水烙透,搅入酱油、花生油、香油、精盐、葱姜末,最后将西葫馅投入拌匀。将擀成的面挤捏成道士帽形的饺子生坯,上屉用旺火蒸熟。其特点是有咬劲、不渗油、肥而不腻、鲜嫩味美。 马记茶汤 是天津的风味小吃,起源于明朝末年。特点是色泽粉红,质地细腻,香甜润口。壶口的外形为龙头,所以很引人注目,时不时的会有很多人都喜欢和它一起留影,很有古韵古味。 我建议你有时间的话去南市食品街和古文化街看一看,那肯定有你想要的,天津特产应有尽有~!
1 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约16世纪末、17世纪初),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富有独特艺术风栗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农家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等,以及带有时事新闻特色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不仅富有艺术欣富性,而且旦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这些优秀作品所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在宋、元绘画和明代木刻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制作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画面色彩明显,柔丽多姿;以宣纸印刷,用国画彩料,年久色彩不褪不变。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突出的是在制作上。杨柳青年画的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给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特色。 1953年,当地成立杨柳青画合作社,之后成立"天津杨柳青画店",使这一民间艺术得以复兴。1980年又成立"天津杨柳青画社",开始对这一民间艺术的理论及创作方法进行深入地研究,并扩大生产制作。 杨柳青年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全国历次画展评选中均得到好评并不断获奖。俄罗斯、意大利、瑞典等国家存有大量杨柳青年画,法兰西等国家还出版多种有关杨柳青年画的专著。杨柳青年画由于多次在国外展览,颇得各国人民的青睐。 2 风筝魏 天津著名风筝艺人魏元泰制作的风筝称“风筝魏”。1872年魏元泰生于天津,自幼在一家扎 彩铺当学徒,他对制作风筝产生浓厚兴趣。为了提高扎风筝的造诣,他反复研究飞禽和飞虫 的飞翔姿态以及它们的身躯各部位的比例关系,并应用于风筝的制作。以前的风筝,以硬翅 为主,造型简单,色彩单调,为整体式。他扎的风筝可以拆展折叠,一尺多长的大风筝,折 叠后可放在一个小信封里,便于收藏和携带。 品种:他研制的平板式、弓子式、立体式、串式和袖珍式风筝近200余种。 特点:在着色上富于民族特色,并吸收了古建筑彩绘上使用的退晕法以及冷暖对比色调,使之更加适合高空放飞的特点。 奖项:1914年,他带着风筝,参加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了金牌奖章和证书。 3 泥人张彩塑 泥人张彩塑可以说是天津的一绝。泥人张彩塑从第一代张明山(公元1826一1906)至今已传了五代,140多年来,泥人张的名字在群众当中如同神话般地传诵着。传说,张明山袖里 常藏泥去看戏,一边看一边在宽大的袖里捏头像,一曲未终,便捏出了各个角色,活灵活现,各具特色,他善塑肖像,曾给不少的名人塑过像。现在艺术博物馆陈列的第二代张玉亭塑的 梅兰芳像是梅先生演出黛玉葬花的艺术再现。看着这件艺术作品,犹如见到梅先生的婆娑舞姿,难怪人们说,泥人张把泥人都捏活了,就缺一口气。 作品:泥人张最精彩的作品是《钟旭嫁妹》。这是一套29个形象的巨作,人物动作、性格、表情 各不相同,或胖如蠢猪,或瘦如豺狼,或奸诈,或贪婪,或狡狯,或凶残,形形色色,面目 可憎可笑,看了令人捧腹。新中国成立时,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张钺都只有20来岁, 但已显示出他们卓越的才华。现在他们在天津与第五代张乃英、张红英等继承祖业从事泥人张彩塑艺术。 4 蓟县紫砂壶 紫砂矿是上乘的陶瓷原料。用蓟县紫砂矿烧制的紫砂壶,外观高雅光泽,透气不透水,壶内泡茶,数日不馊,具有观富和收藏价值,可与全国闻名的宜兴紫泥陶器、景德镇瓷器相媲美。 5 天津木雕 天津木雕始于清代,是名扬海内外的民间工艺品。当时,云、肩、赵是三家较大的木雕作坊。云家善雕凤,房家善雕狮,故有"房狮云凤"之说。木雕业以刘杏林(1879一1972)最为著名,人称"木雕刘"。天津的木雕经过诸家名师的努力探索和实践,集南北特色于一身,又将中国画的构图与木雕相结合,逐步形成木雕精美秀丽、淳朴粗犷的独有风韵。天津广东会馆的戏台木雕,堪为天津木雕技艺的代表作。1960年,"木雕刘"普为人民大会堂精制了巨幅木雕,使天津木雕荣登大雅之堂 6 天津剪纸 天津剪纸工艺,历史悠久,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很贴近,是一种广泛普及的群众艺术。剪纸常常被人们用来作节日室内外门窗装饰,服装、鞋面绣花图案等。清代剪纸艺人伊德元,继承和发展传统剪纸技艺,弃剪采刀,专用刀雕刻,把剪纸艺术与皮影、彩绘艺术相结合,使其具有新的风格和艺术特点。在内容上,他创作了许多以传说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使剪纸从民间手工工艺发展为艺术创作。天津的剪纸,纸条流畅,纹理清晰,刻画精细,画面情景交融,花鸟人物栩栩如生,是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装饰品。 7 天津铜塑 天津铜塑属得上的是龙宝斋的“天津绝活”系列。龙宝斋是一家专门经营铜塑工艺品的公司。公司总工艺师、民间金铜雕塑艺术家徐寿海(艺名古龙),并邀请泥塑名家逯彤、根雕艺术家张宗泽等名家为高级工艺师。公司在津门铜塑界等领域享有很好声誉。 津渡卧龙 2005-6-27 09:20 8 天津地毯 天津生产编织地毯的历史悠久,19世纪末,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地毯贸易逐渐兴盛,许多外商争先恐后来天津兴办地毯业,西方掀起了中国地毯热,对天津地毯的需求剧增,使天津成为"地毯城"。从中国地毯近百年的发展来看,不记品种、质量或产量,天津地毯都名列前茅,成为中国地毯之冠。天津地毯风格多样,品种繁多,驰名中外,织造地毯独特的水洗丝光工艺为天津艺人首创。中国政府赠送联合国总部的大型壁毯"万里长城",就是天津地毯的代表作。首都人民大会堂所铺地毯中绝大多数也是天津地毯。天津地毯在国内外展览会上普多次获得殊荣,被誉为中国高级艺术品。 天津著名的特种工艺品。已有300多年历史,产品远销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它做工精良。图案优美,色泽光润,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天津制毯艺人首创剪片和化学水洗的独特工艺,使地毯“洗如锦缎,剪如浮云”,而且花纹凸出毯面,状若浮雕,倍增艺术效果。品种有裁绒、胶背、提花、化纤、天然色、依束等地毯以及精档艺术挂毯。从本世纪初以来,在国内外评比中。屡次夺魁或受奖。现天津一些地毯厂可供中外旅游者参观、选购。 工艺:地毯选用优质羊毛为原料,经梳纺、染色、绘图、织毯、平毯、洗毯、剪片、整理等工序制成。其中织毯、剪片为影响成品风格与质量的关键工艺。 特点:丰富多彩,达千余种,风格各异。产品线条流畅,纹路清晰,花纹平凸兼有,编织密度合理,厚度适中,毛质挺拔,富有弹性,配色协调,染色牢固。 9 盘山麦饭石 蓟县盘山脚下,麦饭石储量丰富。将石放在掌内揉搓,即粉碎如麦饭状。麦饭石的功能很广:将麦饭石装入纱布袋放入冰箱中,能除去异味;将麦饭石冲洗干净,用开水浸泡,用以洗痤疮、湿疹、脚气、痱子等有明显疗效;洗净放入水中,可净化饮用水,使水中溶存氧气更加丰富;把它作为微量元素添加剂,用以制造酱油、醋、糖果、啤酒等13种食品,可增强口感和营养;麦饭石可改变土壤PH值,变盐碱地为中性土质,促进农作物大幅增产。盘山麦饭石有不同包装,在旅游点及商店出售,并大量开采出口。 10 甘栗 甘栗是一种香甜佳果,据记载公元前栗树在我国就已广有栽培,早为人民食用。天津甘栗产地集中在蓟县小港、小营等乡。其实北京、唐山、承德等地的山区,也生长大量栗树,所产栗子,品质特优,因为过去这些地区生产的栗子一直由天津口岸出口,故名天津甘栗(在日本,名为“天津板栗”),主要输往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及港澳等地。 栗子营养丰富,含有大量淀粉、糖、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B。栗子的食用方法很多,最为流行的是糖炒栗子。栗子还可加工成糖衣栗、栗羊羹等多种美味食品。 11 天津红小豆 天津的红小豆是天津地区农产品中传统的优良品种,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销往日本、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天津红小豆颗粒饱满整齐,豆色淡红光亮、白脐、皮薄、沙性大,出沙率可达75%,每百克含热量314-337千卡,蛋白质19-21克,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红小豆是营养价值较高的农作物,不仅供食用,且可入药,有清热祛湿、健脾的功能。用红小豆制作食品用途广泛。天津风味小吃之一耳朵眼炸糕即用红小豆制馅;其他用红小豆制作的豆粥、豆包、年糕、棕子、雪糕等等,深受人们欢迎 12 独流老醋 独流老醋产于静海县独流镇,因此得名。独流老醋是我国三大传统名醋之一,与山西陈醋、镇江米醋齐名.始创于明代永乐年间,是清代康熙年间宫廷御用贡品。本品精选优质元米、红粱、豌豆、小麦等原料,采用传统的特殊发酵与配方.固体发酵,两次成熟,并经天然翻晒三年而成,故称“三代老醋”。独流老醋色泽酱红、香味纯正,酸甜适口,韵味绵醇.久存不霉.含有较高蛋白质和维生素E、A、B1、B2及镁、铜、锰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独流老醋为营养丰富、有益人体健康的调味品。本品是天津市市优产品,在国内食品博览会、农业博览会、旅游购物节上多次获奖,还远销港澳、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13 小站稻 天津特产小站稻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原产于天津南郊小站地区,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庭御膳米。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为小站稻。“白里透青,油光发亮、粘香适口,回味甘醇”是小站稻的特有风味。 据说,小站一带原来是一片荒地,加上没有水源,生产发展不起来,到1874年,清朝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部下周盛传屯兵小站时,为解决军队粮饷问题,便挖了一条全长八十多公里长的马厂碱河,把南运河的水引来种稻。由于引来的南运河的水质好,水中又含有大量的腐殖质,使得这里的水稻产量高,米质好,具有独特的风味。从此,这个荒芜之地――小站也就变成了鱼米之乡。小站稻也因此而出了名,并且扬名海内外。 特点:小站稻米粒呈椭圆形,晶莹透明,洁白如玉。用其作饭,香软可口;用其作汤,清而不浊,充饥解渴。 14 青麻叶大白菜 青麻叶大白菜在天津已有三、四百年的种植历史。《静海县志》中曾写道“昔周颙称乡味之美,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是也,味美而食久,运河沿岸产者最良。”晚菘,即青麻叶大白菜。《津门竹枝词》中也有“芽韭交春色半黄,锦衣桥畔价偏昂,三冬利赖资何物,白菜甘菘是窖藏”的记载。 特点: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胡萝卜素、糖、蛋白质等,食用的方法很多,可炒、可炖、可煮、可生拌、可腌、可作熟菜、菜馅、汤料、泡菜、酸菜、冬菜等。品质好,帮薄,纤维少,叶内柔嫩,下锅即熟,味道鲜美。
天津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推荐如下:
1、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誉满全国,名扬中外。在用料上,狗不理包子的肉馅别具特色,选用七成瘦三成肥的新鲜猪肉,放上香油、味精、葱姜末等佐料,边加水边搅拌,打成肉丁水馅,采用半发酵一拱肥的富强面。
2、天津麻花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在天津卫海河西侧,繁华喧闹的小白楼南端,有一条名为十八街的巷子,原来巷子之中有一家小小的麻花铺,字号唤作桂发祥。
3、泥人张彩塑为天津市的一种民间文化,是著名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作为北方流传的一派民间彩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是天津艺人张明山于19世纪中叶创作的彩绘泥塑艺术品,现为天津市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天津水果金丝小枣是中国小枣中优良品种,一般情况在九月下旬成熟。金丝小枣果实呈长圆形,表面深红色,皮薄肉厚核小,含糖分高,枣肉可拉出金色糖丝,主要在静海、北大港、蓟县等地种植最多最广。
5、盘山柿属于我国柿果特产—大磨盘柿种,也称磨盘柿或盖柿。盘山磨盘柿品质佳、个大、均匀、色彩鲜艳,味道甘甜,盘山已被国家林业部评为磨盘柿之乡。
6、沙窝萝卜产于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因此得名。沙窝村的土质上沙下黏,特别适合萝卜的生长,因此本村的萝卜近百年来深受津门父老的厚爱,有沙窝萝卜赛鸭梨的美誉。
7、桑梓西瓜,位于蓟县西南部,泃河东岸,靠近京津交界处,土地肥沃,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很多年前,桑梓就因萝卜、西瓜、豆片三种独具风味的土特产而远近闻名,被当地人称为三绝。起点排行榜
8、天津特产小站稻是我国著名的优质水稻之一,原产于天津津南区小站镇,始于宋辽时期,成名于清朝末年,曾作为宫廷御膳米。当年军事重镇小站位于此地,故名为小站稻。
9、天津卫韭是天津的特产,韭菜是我国原生蔬菜之一,食用历史也很悠久。早在夏代就有韭的记载,商周时代已把韭作为美味名菜了。
10、天津对虾又称大虾、明虾、东方大虾。天津滨临的渤海湾是中国对虾的主要产地之一,之所以叫做对虾,是因其在很久之前出售或统计捕获时以对为单位计算而得名。
2024-01-10 19:52:13
2024-01-09 02:52:53
2024-01-08 10:19:16
2024-01-07 10:59:39
2024-01-27 05:48:55
2024-01-27 05: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