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4 14:34:26 | 起点排行榜
南方大年初一一般吃以下几种食物:
1、饺子:
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饺子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重要节日不可或缺的主食。正月初一的早上,北方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年三十晚上把饺子包好,为了讨吉利,有些还会把硬币、枣、花生仁等和饺子馅一起包进饺子里。
吃到饺子表示这一年会发财,吃到花生仁象征健康长寿,而吃到枣、糖等甜食则表示新年日子更甜美。江西鄱阳湖地区大年初一早上除了吃饺子还要吃鱼,意为“更岁交子”和“年年有余”。
2、汤圆:
四川、上海、扬州等地大年初一早上要吃汤圆,寓意团圆美满,事事如意,祈盼新的一年圆圆满满。不过,初一这天吃的汤圆不叫汤圆,叫“元宝”,吃汤圆叫“得元宝”。扬州的汤圆做法很多,有一种用蔬菜、豆沙、芝麻糖和肉糜做成的“四喜汤圆”尤其受当地人喜爱。
3、年糕:
年糕谐音“年高”,是春节必不可少的小吃之一。湖南部分地区、海南、宁波等地新年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比一年更好”。年糕又红、白、黄三种,象征黄金、白银,希望新年发财。
4、鸡汤:
湖北地区的人大年初一第一餐要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家里的学生要吃鸡翅,意思是“展翅高飞”;家中已工作的人则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
5、面条:
福建闽南、福州等地大年初一早餐要吃面条,寓意“年年长久”;而漳州地区则吃生姜、皮蛋和香肠,寓意“日子越来越红火”。
东北春节习俗:
在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黏豆包、做豆腐。黏豆包多由大黄米做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春节习俗:
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春节习俗:
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春节习俗:
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春节习俗:
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春节习俗:
在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将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鱼米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起点排行榜
回族春节习俗:
初一吃面条和炖肉,到初二才吃饺子。
壮族春节习俗:
春节吃白斩鸡和“大年粽”。年粽在除夕时摆在供台上祭祀,到正月初三才由家人聚食,以示团圆。
中国各地春节传统习俗
上海
腊月廿四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户户要“送灶”、“祭灶”,庆新年由此拉开序幕。腊月廿五为诸神下界之日。
按传统,各家各户里里外外掸尘扫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户户开始磨粉、包汤圆、制年糕,准备新的衣帽鞋,并且买春联、年画和“门神”。除夕之夜,各家长幼齐集户内,在灯火下团坐一起同吃年夜饭,故名“合家欢”。年夜饭后,围炉守岁。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后少幼齐向家长拜年,家长向小孩散给年前已准备好的压岁钱。
台湾
称除夕为“二九暝”、“三十暝”,依农历十二月的大小而别。“暝”即岁暮之意。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备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饭(盛得尖尖的米饭上插上剪纸的春字)”、“压岁钱”等。还在大门后面竖放两根连须带叶的甘蔗,叫“长年蔗”。吃年夜饭“围炉”时,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炉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炉上贴有红纸书写的“春”和“福”字。年夜饭过后便是守岁。进入初一,人们就集合老少,用红白米糕来敬祀神明,祭拜公妈(即祖公祖婆),然后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户户在一起吃团年饭。团年饭的多数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过团年饭后,人们通常会到年宵市场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们开始正式庆祝新年,贴春联(挥春)、年画,舞龙,舞狮等,还会走亲友拜年。
澳门
“谢灶”是澳门保存下来最传统的中国年俗之一。
腊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门人谓之“谢灶”。澳门人过年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除夕夜,守岁和逛花市是澳门人辞旧迎新的两件大事。守岁是打麻将,看电视,叙旧聊天;澳门在年宵兴办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开富贵,兆示着新年的美好前程。春节(大年初一)这天,澳门人讲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红包,这天老板见到员工,长辈见到晚辈,甚至已婚人见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门人把大年初二叫作“开年”,要吃“开年”饭,必备发菜、生菜、鲤鱼,意在取其生财利路。
山东省
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黄县、蓬莱一带。春节早起要照虚耗,由女主人手持红烛,把家中各个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驱逐黑暗,然后将年前以面粉做成的各种窗花放在窗台上。小孩子起床后,要攀着门拴打三个秋千,据说可以长得快。胶东的新媳妇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拜年,称为“札根”。据说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札下,不会有离婚和早年丧偶之事。旧时还有初五“送穷”的习俗。当天祭拜年,要放鞭炮以示“赶五穷”。
陕西省
富平县各宗族皆为祖先画像,初一聚集子孙礼拜,祭后更醵金饮宴,称为“节坐”。初二各戚友间则以面食、猪肉相赠,称为“拜节”。高陵县初一,一等到天亮即悬挂黄纸于竹竿上以祀天,称为“接天神”。又以木炭悬于门首,据说可以去瘟疫。石泉县以黄纸作钱,初一结彩悬于门,名为“宝盖钱”。临潼县以初五为“送穷节”,家家剪纸人后,拿到门扔掉。当日每人必定饱食,称为“填五穷”。
新年第一天早上适合吃以下几种美食:
第一种:饺子或汤圆
民间有句歇后语:“大年初一吃饺子,随大流”。在北方,饺子可以算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之一!不管是平时,还是逢年过节,饺子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因为大年初一的活动比较多,所以很多人都会在大年三十,提前将饺子包好。等到大年初一拜完年回家,直接下锅煮就好。大年初一吃饺子,寓意:“吉祥如意,财运亨通”。
第二种:年糕
年糕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传统美食。大年初一,不管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因为年糕谐音“年高”,在新年的第一天吃年糕,寓意:“节节高升,财源广进,一年比一年更好”!
第三种:鸡蛋
鸡蛋营养丰富,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年初一,很多地区都有吃鸡蛋的习俗。特别是荷包蛋,圆圆的外形,金黄的蛋黄,寓意:“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第四种:五福粥
大年初一,很多地区都有喝五福粥的习俗。五福粥是由五种食材组成,因为地域不同,具体食材也不同。大年初一,喝一碗五红粥,寓意:“五福临门”。
第五种:面条
大年初一吃面条,是很多地方的传统习俗之一。细长的面条,口感爽滑,有“长长久久,顺顺当当”的寓意。特别是家里如果有老人,一定要记得做给老人吃,寓意:“寿长百年”。
第六种:鸡汤
在大年初一,有一些地方还有喝鸡汤的习俗。因为鸡谐音“吉”,大年初一喝鸡汤,寓意:“清泰平安,大吉大利”。另外,家里面主要挣钱的人,还要吃鸡爪,寓意:“新年抓财”。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4 11:29:08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6 09: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