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11:43:52 | 起点排行榜
扬州
年夜饭:年夜饭里有四样菜必不可少:炒水芹路路通;炒豌豆苗安安稳稳;红烧鲢鱼(整条)年年有余,烧杂烩全家福。
红包:扬州的红包要在过年的时候揣在新衣服里。
拜年:新年走大局,早起吃汤圆,用橘子敬客,去舅舅家拜年互送糕点(阜宁大糕),寓意高升。
常州
年夜饭:忙忙碌碌的除夕中午吃馄饨,晚上年夜饭必备清蒸鱼,再加一道八宝甜饭足矣。
红包:常州的红包都是放在步步糕(年糕)里的。
拜年:在常州拜年有一条需要记住,那就是初四不可以去拜年,不吉利的,还有拜年一定要说新妮夸落(新年快乐)!
镇江
年夜饭:除夕的鱼在初一吃,最好是鲢鱼,寓意年年有余,绝不能是鲫鱼。肴肉卤冻透明,犹如水晶。
红包:红包必须有,但是不可以是400元。
拜年:初一的汤圆和红枣寓意早发、圆通,寓意发财。新年带四样,必备糕点云片糕和金刚脐,拜年的时候要带走糕。
无锡
年夜饭:糟扣肉,姆妈味道。青菜取长寿之意,豆芽是如意的象征,肉酿面筋寓意“代代富”,水芹菜寓意“勤勤恳恳”。蛋饺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豆苗寓意“平平安安”,八宝饭寓意“长年吃饱饭”、“家庭圆满”。吃鱼只吃鲤鱼。
红包:红包最早收到的地方。
拜年:早餐吃糕丝、圆子、面条,取团圆、高升、长寿、长春之意。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饭,寓意“有余”。新女婿到岳母家去拜年,一般都选在年初三
南京
年夜饭:南京人过年必吃的,非什锦菜莫属了。制作方便寓意好,什锦菜里既有荠菜、菠菜这些绿叶菜,也有胡萝卜丝、黄豆芽、黑木耳等进行点缀,色彩缤纷,代表着人们讨个好彩头的心愿。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
红包:长辈给晚辈的红包要是吉利数字讨个好彩头。
拜年:馄饨也要有,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还要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苏州
年夜饭:苏州的年夜饭,常常叫成大年夜饭吃的时候会在饭锅里把米与荸荠同煮,吃到荸荠时,叫掘藏谁先掘到藏了,马上现拿赏钱,一团欢喜为保证大家都能掘到一个,煮饭时,会按照吃饭的人数,放入等量的荸荠。自制年糕寓意年年高。
红包:长辈凡见幼辈皆要送压岁钱,晚辈都可大赚一笔。
拜年:桂花糖年糕,讨个好口彩,正月初一.岁朝,男子开门放爆竹三声,叫开门炮仗,象征“高升三级”。家家悬挂神轴,点香烛,供粉团茶食糖果“拜喜神”。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徐州
年夜饭:油炸麻叶子不能少,炸丸子、千子必须有,还有就是过年顿顿不能少的猪肉水饺,除夕边看春晚边包饺子,谁家剁饺子馅的声音越大来年越幸福。江苏地区唯一只吃饺子的地方。
红包:磕头才有红包,磕头时长辈给压岁钱。
拜年:拜年到处逛,男人出去拜大年,越拜人越多,越拜越热闹。妇女去拜年越拜越热闹,小姑娘在家等着聊天嗑瓜子。
连云港
年夜饭:连云港是沿海城市,海鱼的品种比较多,用盐腌一下,晒成干,别提多鲜美了。有些地方还会晒一些风鹅、风鸡之类的。家家户户灌香肠。
红包:红包要吉利,一般是双数。
拜年:大年初一饺子汤圆一起吃,甜甜蜜蜜大吉大利,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要赠以瓜子、花生等物,俗称“不空手”。大年初三各家争着到井边挑“平安水”,祈求家人平安;大年初五是财神日子,讲究的人家则要吃汤圆(元宝),面条(钱串子)。
南通
年夜饭:南通的特色菜——野鸡丝虽貌不惊人,但《红楼梦》里却有叫做“簪肉圆儿”,咸肉灌肠要必备。
红包:讨红包时要说吉利话,恭喜发财之类的。
拜年:一大早的吃荠菜豆腐,谐音“聚财头富”。听说南通有除夕收债的特殊风俗。
盐城
年夜饭:除夕的年夜饭,一般人家会用马苋菜和扁豆角的干子烧豆腐,叫“安乐菜”。有的人家年夜饭上必有卜页,叫”百业兴旺”。有的吃芋头,因芋头俗名叫“芋好人”,预示来年会遇好人。年夜饭的锅巴不能吃,要留下过年,预示来年吃用有余。
红包:200元起不超1000元,吉利数字受欢喜。
拜年:早起吃汤圆,爸爸开大门,过年不吃米饭。
泰州
年夜饭:溱潼鱼圆。
红包:100元起步,同样是长辈送给晚辈。
拜年:大年初一吃“开口”,云片糕、红枣、京果之类,另还要吃粉丝下鸡蛋,粉丝也叫“水粉”“薯粉”。初一初二只吃熟菜,初三才淘米煮饭。正月初二姑爷带着媳妇回娘家。
江苏过年的风俗有送灶、打更、压岁盘、喜神方、烧经。
1、南京:送灶
每逢春节之前,老南京市民都要送灶,皇家或做官的,是在阴历二十三送,老百姓就是阴历二十四送,这就是所谓的君三民四。送完之后,家家户户还要再请灶王爷,也就是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在烟囱上,到了除夕晚上把画翻过来,表示再请一次灶王爷。南京人认为,灶王爷上西天,帮着人民做好事,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2、徐州:打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从腊月(农历十二月)初一起,徐州各村镇都要设专人打更。打更人,除敲锣击鼓表示时辰外,还要边打边喊:“小心火烛,谨守门户;柴仓要清,水缸要满。”意在提醒人们注意防火防盗。而在徐州城里,则由乞丐头出面,肩扛木牌,上面贴着衙门告示,走街串巷,叫喊“防火防盗”等警句。
3、常州:压岁盘
与现代人习惯年初给压岁钱不同,旧时的常州人,“压岁”是从大年夜开始的。大年夜睡前,家里的老人会给小辈一个“压岁盘”,盘子里装着瓜子、长生果、糖和压岁钱。小辈要把压岁盘放在枕边,年初一早上醒来以后抓来吃。
4、苏州:喜神方
如果苏州人想在大年初一这天出门,要遵循黄历上所指定的方向,叫做“喜神方”,并到城隍、土地等庙里去烧香,需历经十庙乃止,称为“烧十庙香”。苏州人在吃年夜饭时,喜欢在饭内放几个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泡茶时要置入两三枚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总结下来就一个词“恭喜发财”。
5、南通:烧经、掸尘
南通人一般要在过年时祭祖,并称之为“烧经”。供桌上要摆鱼、肉、蛋和豆腐四样供品,外加一碗满满凸凸的大米饭,还要放酒杯和筷儿。另外,南通人民在过年之前还要进行一次“大扫除”,称为“掸尘”,既是流传很广的古老风俗,又是值得提倡的良好卫生习惯。
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守岁、放爆竹等。
1、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2、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起点排行榜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4、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5、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2024-01-19 16:17:45
2024-02-19 14:46:57
2024-02-11 14:05:14
2024-02-04 01:25:03
2024-01-27 04:33:05
2024-01-12 05: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