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

2024-01-18 22:41:44 | 起点排行榜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前几天的风俗

春节前几天的风俗分别是吃瓜糖、打扫房间、磨豆腐、准备过年肉食和杀鸡。

一、吃瓜糖

腊月二十三就是大家口中的“小年”了,这一天不仅要吃饺子和糖瓜最重要的是要祭灶就是送家里的灶王老爷上天。而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二、打扫房间

腊月二十四忙年从这一天就正式开始了,家家户户都开始进行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毕竟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嘛。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据说在这一天打扫卫生还可以把所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三、磨豆腐

腊月二十五为什么叫磨豆腐呢。传说灶王上天汇报后,玉皇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如灶王所奏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瞒过玉皇的惩罚。所以这一天大家要注意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四、准备过年肉食

腊月二十六年货的准备也就从现在开始了,这一天所要准备的就是过年的肉食了,为什么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但是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却成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五、杀鸡

腊月二十七这一天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杀鸡呢,还不是为了讨个吉利嘛。因为“鸡”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当然也可以去赶大集把过年要吃的零食喝的饮料统统买回来。

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

中国春节,一个辞旧迎新的中国传统节日,预示着旧的一年的过去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作为中国最为隆重而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在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里自然少不了形形色色的节日庆典活动和传统习俗,你知道在年前我们都要做什么吗?据说照做了新年会有好运哦~~~

腊月二十三——送灶上天

腊月二十三俗称

“小年”

(主要指北方,南方仍有大部分地区腊月二十四过小年),预示着人们正式开始“忙年”,要为迎接新年而忙碌了。

腊月二十三的传统习俗主要为祭灶,即祭拜灶王爷。

传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这几天都是灶神回宫(汇报年终总结)的日子。除夕当天,则要重新请灶神下降,百姓都会先贴上灶王爷的神像然后再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

在这天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至除夕日早晨把新像贴上),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食品并进行烧香、点烛、放炮等活动。

腊月二十四——弹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需要

掸尘扫房子起点排行榜

新春扫尘一方面是指具体的打扫卫生,收拾屋子

另一方面则因“尘”与“陈”谐音,意为扫除病害、祛病消灾,祈求安康,从而达到除“陈”(尘)布新的愿景。

这一民俗文化反映了中国人民辛勤、洁净、讲卫生的传统,也表达着人们对新年的重视热爱和美好祈盼。

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

腊月二十五

腊月二十五这天人们一般都会忙着

做豆腐

,豆腐的“腐”与“福”谐音,表示迎福纳新,祈福新年福气好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将磨豆腐的习俗逐渐变为贴“福”字、贴窗花、贴对联,这同样可以达到对新年美好的祝福!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腊月二十六

民间在腊月二十六这天讲究要

吃红烧肉

,“年肉”代表着富裕、富有,红烧肉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富到流油”。

随着时代发展,物质的丰富多样,在这一天人们不仅会杀猪割肉,还会置办如鱼、虾、干果、糖果等其他货物来丰富“年”的味道。

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

腊月二十七

腊月二十七,

宰鸡赶大集

。这天人们会宰鸡,鸡通“吉”,寓意大吉大利,有的地方还会指定宰杀公鸡,公鸡在古代社会隐喻着父系社会的权威、男为大的思想。

与腊月二十六不同,这一天人们赶集主要是购买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

腊月二十七在部分地区还传承着洗衣服、洗脚、洗澡的习俗,意思是洗去污秽、洗祛旧疾,以崭新、健康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

中国民间风俗传统到了腊月二十八这天要发面蒸馒头,提前准备除夕自食和上供祭祖的祭礼。

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还要在屋里“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用吉祥的祝语寄托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愿。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九又称”小除夕“。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小月只有二十九日。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

由于临近新年,这天要将过年所需的物品制备齐全,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

慎终追远

的传统。祭祀祖先——以此表达不忘祖先恩德,对祖先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人们不但要“上坟请祖”,还要摆上菜肴美酒”上大供“。

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除夕

“岁”的最后一天“挨年近晚、岁穷月尽”,称为“岁除”,年三十晚上又叫“除夕”。

除夕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并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祭祖大节。

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记载有: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

“除夕”,岁除之夜,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人们在这天会进行祭拜先祖、贴年红、吃年夜饭、压岁钱、一起守岁的传统习俗。

祭拜先祖

——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饭菜茶酒奉祀。

贴年红

——贴红色的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

吃年夜饭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席上一般会有好意头的菜品:如鸡(寓意大吉大利)、鱼(寓年年有余)、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等。

压岁钱

——用意是镇恶驱邪,一般是长辈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守岁

——要灯火通明,大家一起通宵守夜。

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

春节前的几天有什么讲究?

腊月初八:就开始喝上腊八粥了,人们就开始了春节向往,有了辞旧迎新的打算;小孩更是要天天扳指头,算算还有多少天要过年了。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亦称小年。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五: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腊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拓展资料:

春节是人们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因此春节期间各种禁忌也是颇多。主要是说话做事,需要谨慎。逢人说话,要喜笑颜开,多说吉利话;做事不要莽闯,以免讨不到好的口彩。具体说来,每天的禁忌各有侧重,各有要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起点排行榜。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春节前都有哪些习俗?”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