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2024-01-18 18:10:05 | 起点排行榜

今天起点排行榜小编整理了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帮助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春节的习俗有: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等。

春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吃年夜饭: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式,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起点排行榜

拜年:拜年,即是新年期间走访亲朋好友互贺新年的一种方式,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们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洛阳过年的习俗??

迎新春万家喜庆,接新年城乡同乐。洛阳历史悠久,传统的过年习俗丰富多彩,但大同中又有小异。

年三十儿 花门儿

“年三十儿,贴花门儿。”这“花门儿”,说的就是春联。经过“祭灶”、“扫房子”、“割豆腐”、“割肉”、“剪柏枝”、“挖河沙”、“打酒”,到了贴春联,已是迎接新年的最后一道程序了。贴上春联,再伴着欢欢喜喜的心情熬上一夜,万象更新的大年初一就来了,欣欣向荣的新一年就到了。

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文化底蕴深厚,春联文化源远流长。除了春联,地处东部的偃师又有贴门花的习俗。这习俗,主要流行在偃师伊河以南地区。旧时每到腊月,农家院里,太阳底下就三三两两坐着剪门花的妇女,她们拿来红红绿绿的彩纸,折叠后剪出花边和图案,图案的中心一般是一个 “福” 字或者“春” 字,也有巧手女子剪出“麻姑献寿”等图案,寄托了人们期盼幸福的美好愿望。

这些年,会剪门花的少了,但集市上到处都有卖门花的,这也成了农村市场的一个商机。这些门花,要到大年三十儿贴春联时一起贴。有的贴在大门门楣上,有的贴在屋门门楣上,还有的贴在院子里供奉天地全神和老灶爷的神位上边。少则贴一个,多则三四个。有的大门上中间贴着个大的,两边两个小的,下面挨着贴三个小的,花花绿绿,煞是好看。有的家庭因为贴有门花,干脆把对联的横批也省了。过年的时候,孩子们除了比吃、比穿、比压岁钱外,还比谁家的门花好看。

贴春联是为了喜庆,但在洛宁,除了迎新接福,春联的意义还有很多:其一,谁家一贴上春联,讨债的就不能进这家的门了,多少钱财也只能等到过完春节后再来了。其二,春联只要一贴上,家里的东西都不能外借了,只进不出,寓意守住钱财,大吉大利。

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

过年有什么习俗

过年的习俗:扫尘、贴春联、贴年画、守岁、拜年、放爆竹等等。

1、扫尘

扫尘,又称扫屋、扫房、除尘、除残、掸尘、打埃尘等,是中国民间过年传统习俗之一。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南方称“扫屋”,北方称“扫房”。

2、贴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3、贴年画

年画,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亦是常见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4、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5、拜年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6、放爆竹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以上,就是起点排行榜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春节民间风俗有哪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