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百科 > 正文

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

2024-01-18 06:17:33 | 起点排行榜

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相关内容,小编在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信息,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

中国南北方等地区的春节文化习俗

举几个我国南北方春节风俗大概不同的地方:

一、饮食习惯不同

南方和北方由于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差别,在饮食习惯上面有很大的不同。总提上来说,南方以米食为主,北方以面食为主。在过年饮食上,除夕和大年初一南方和北方主食是有所不同的。起点排行榜

北方除夕和大年初一必须吃的食物是饺子,因为饺子谐音交子,有“更岁交子”之意,预示着旧岁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另外饺子的形状和元宝相似,吃饺子又意味着来年发财之意。

饺子馅的口味每个地方也是不同的,有酸菜的,有猪肉的,有羊肉的,还有韭菜、白菜、萝卜、芹菜等等,五花八门。

在南方除夕和大年初一吃的食物是汤圆,汤圆的形状是圆形的。有“富贵团圆”之意。而汤圆的馅也是多种多样的,甜、咸、荤、素皆有,甜馅最常见,如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

二、零食不同

除了主食之外,零食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同村的邻居,还是远道而来的亲戚,零食的作用不可小觑。零食可以哄小孩,可以作为饭前的垫食,同时也可以打发无聊的时间。

北方的零食以坚果为主,像瓜子、花生等,北方过年的时候要买一大包瓜子。这些瓜子在亲邻的谈笑间,在小孩的嬉戏间,不知不觉便没了。

南方的零食以甜点为主,像年糕、桂花糕等,年糕又名谐音”年年高“,预示着工作更上一层楼,年糕是南方过年必备的糕点。

三、娱乐活动不同

在北方由于气候寒冷,过年一般都是待在家里的,和亲戚朋友聊聊天打打牌,很少有户外的娱乐活动。

开春以后,北方的庙会比较多。逛庙会是北方春季的主要活动,有些地方的庙会从新年就开始了,新年,元宵节都有庙会,我们这里的庙会一般从二月开始,二月十五城隍庙、三月十八老君庙等等。

在南方温度比北方高,室外的活动比较多,南方舞龙灯也是一种形式,集“舞狮、舞龙、划彩船、跑竹马、踩高跷等。

大年除夕的晚上,北方人一般是待在家里,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如果是在农村,火盆和火炉是少不了的,火象征着红红火火,除夕这天一定要把火烧的大,烧的旺,红彤彤的花苗照在身上,照在墙壁上,不仅身子暖,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南方人,吃过年夜饭以后,老年人在家围炉而坐,拉拉家常,谈谈一年的收获和明年的打算,年轻人则外出逛街游玩,迎接新年的到来。

祝新年快乐!阖家欢乐!

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

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

南北过年习俗有:

1、北方过年吃饺子,南方过年吃年糕

元宵

。但是都是杀猪宰羊过大年。北方讲究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饺子的意思,而且饺子形状像元宝,也象征着新年发大财的

好兆头

!农谚有云“初一饺子初二面”,图的是条条顺,意喻顺顺当当。

南方则多数吃年糕和汤圆,年糕的谐音是年高,取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汤圆也叫“团子”、“圆子”,也有“全家团圆”之意。在南方,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

2、在习俗除夕习俗的讲究南方喜事一般都是贴窗花北方在春节也贴窗花。北方逛庙会,南方舞龙狮,庙会和龙灯虽然都是

中华民族

的传统习俗,但是近年来南北方有了侧重。北方的庙会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南方舞龙灯也是一种形式,集“舞狮、舞龙、划彩船、跑竹马、踩高跷……等。

3、北方守岁迎福 南方围炉夜话,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过年夜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

压岁钱

,一家人团坐守岁。辞旧岁、迎新年, 在南方有除夕夜围炉的习俗,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便围炉而坐,嗑着瓜子,看着电视,边吃边聊,述说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

在北方,除夕夜全家人守岁要围坐在一起边看

春晚

边包饺子,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糖、花生、枣子、栗子和肉馅等,一齐包入新年的饺子内。

4、北方发红包南方派利是,不管是北方人还是南方人都会进行一项趣味横生的活动——送红包,不同的是称呼上的变化,北方叫红包,南方叫派利是,其实,无论是红包还是利是,寄托的又何止是祝福之意,那里面还是沉甸甸的爱,是不变的情怀。

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

东北过春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1、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求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取代。),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此外,东北人在“初五”这天一定要吃饺子,也称“破五”,就是把饺子咬破,寓意将不吉祥的事都破损,有驱灾避邪之意。

2、年夜饭后吃冻梨

由于东北天气严寒,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相识,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间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由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适口,果汁富足。

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3、年三十点长寿灯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今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家每户都要挂红灯笼,到了晚上就要点亮灯笼,而且要点一宿,不能关灯,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停。

4、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样平常都在大年月朔到夏历二月月朔之前不能剪头,若是剪头会克(死)娘舅,以是东北人很隐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仰面”这表现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祥,以是在这一天许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祥。

5、月朔初二不扫地

在东北,上了年龄的老人都有这样一个说法,大年月朔、初二这两天,不扫地,就是不愿将好运气、财运扫走。以是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

扩展资料

地域习俗

北方天津

贴吊钱儿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蒜”。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过了年三十儿,这老例儿开始越来越多。

从吃到日常举止,都要遵循着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天津有句俗话叫“没过十五都算年”,一直到正月十五,这年算到了另一高潮。

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在门窗的玻璃和横棱上,作为春节喜庆气氛的点缀。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

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习俗

以上就是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全部内容了,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关注起点排行榜。
与“南北过年习俗有哪些?”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