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5 02:16:31 | 起点排行榜
问题一:中药注射剂有哪些? 中药注射剂单方的有59个,复方的2种的有16个,3种的有11个,主要注射液品种有:
丁公藤、七叶莲、人参、大黄、山豆根总碱、天花粉结晶、丹参、毛冬青、汉防己总碱、哗锦草、当归、陆英、鱼腥草素、穿心莲、夏天无、莪术油、鹿茸精;生脉、当归红花、复方柴胡、复方板蓝根、消痔灵、清开灵、葛根素、穿琥宁、参麦、鱼腥草、莲必治 双黄连、脉络宁、康莱特 柴胡注射液 等
问题二:能退烧的中成药有哪些 ?西药退烧作用较强,使用后易大量出汗,可以使体温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但是易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出现休克等情况,使病情更加复杂,而且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中药退烧药就成为很多人,尤其是老人、小孩、体质虚弱者的选择。市场上有很多退热用的中成药,具体该如何选择呢? -单纯退烧的中药 中药类退烧药可以分为单药提取物,例如柴胡注射液、羚羊角注射液等。以及复方制剂,如麻黄汤、银翘片及清开灵注射液等,有汤药、中成药及注射液等剂型。 中药柴胡、羚羊角具有明确的退热作用,由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口服液或者注射液,可以用于体温超过38.5摄氏度的高热病人,或者有抽搐危险的低热病人。这类药物起效较快、作用缓和而持久,一般不会导致大量出汗等后果。临床上适应症比较广泛,当病情急重时多选注射液静脉使用。 -复方制剂既退热又治本 具有退烧作用的复方制剂,除了退烧,还可以对病证本身进行治疗,包括麻黄汤、银翘片及清开灵注射液等。目前常见的感冒多发生在受凉或受风后,除了发烧,还常有怕冷、怕风的表现,并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选用感冒清热冲剂、强力银翘片或Vc银翘片、正柴胡饮等。这些药物均有辛透散邪的功效,可以实现中医所谓的“驱邪外出”,用药后体温可以下降,并伴有其他症状的好转。 对于外感风寒所致的高热,可采用麻黄汤散寒解表、驱邪外出。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被称为“温病三宝”,也是临床常用的退热之品,安宫牛黄丸常用于高热伴神志昏迷的病人,紫雪丹、至宝丹用于小儿高热,尤其是伴有惊厥时。 患者服用此类药物后会微微出汗,要注意保暖、避免风寒及再次受凉等。而且要多饮水,及时补充体液。治疗期间应保持清淡、营养丰富的饮食,如菜粥、蛋羹等,忌吃辛辣油腻及生冷之品,防止因饮食不节而加重病情,或使病情迁延难愈。 -清热解毒的退烧药 另外还有很多以清热解毒为主的中成药,也可作为退烧药,如清热解毒口服液、热炎宁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等,主要应用在表证已经解除,但仍有内热的情况下。一般用在感冒的中后期,患者仍然发热,但已没有怕冷、咽痛、咳嗽咯痰、口干欲饮、小便发黄等表现。 而且,此类药物还可以用在伴有发热的肺炎、胆囊炎等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该注意不要食用辛热类食品,如辣椒、生姜等。可以进食西瓜、苦瓜等寒凉类的水果和蔬菜,以发挥协同作用。在服用本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大便偏稀等现象,这是邪热外出的表现,不用紧张。
问题三:中成药注射剂的拉丁文 im
(肌肉注射),
ih
(皮下
注射),
iv
(静脉推注),
ivgtt
或
ivdrip
(静脉滴注)
问题四:2017年国家新医保目录中成药目录一级医院可用中成药针剂 社会医疗保险报销是在出院或者转院之后报销。
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结算程序:
定点医疗机构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出院患者的费用结算单、住院结算单及有关资料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后,作为每月预拨及年终决算的依据;起点排行榜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月预拨上月的住院及特殊病种门诊治疗的统筹费用;
经认定患有特殊疾病的参保人员应到劳动保障部门指定的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购药,发生的医药费用直接记帐,即时结算。
急诊结算程序:参保人员因急诊抢救到市内非定点的医疗机构及异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单位垫付,急诊抢救终结后,凭医院急诊病历、检查、化验报告单、发票、详细的医疗收费清单等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办理报销手续。
问题五:治感冒中药针剂有哪些 感冒是中医的诊断名称,相当于西医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因为多数的普通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并没有抗病毒的特效药物,而且感冒本身都是一种可以自愈的疾病,所以并没有专门针对感冒治疗的针剂。感冒也没有必要使用针剂治疗。
生病了该怎么办?有的热说生病周期一般是七天过段时间就好了不用吃药,有的人说必须得吃药要不然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的。那发烧了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那让我为您介绍一下把!
宝宝反复发烧怎么办
一、温和(物理性)的退烧方法可让宝宝舒服一些:
1.冷敷法:(最简单的使用方法)用冷毛巾或冰袋敷在前额。
2.全身温水拭浴或泡澡:将宝宝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
3.温酒精拭浴: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自来水1/1。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不能直接用酒精擦拭,要不然会让小朋友觉得很冷、不舒服,甚至抽搐。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以凉毛巾擦拭: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在额头、脸上擦拭。
5.多喝水:有助发汗,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体内流失的水份。
6.使用冷水枕:肛温38℃以上可使用冷水枕,乃利用较低的温度作局部散热。现在市面上的软冷水枕甚为方便,冷度也不会太冷,较大幼儿及儿童可用。
但是不建议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因为婴儿不易转动身体,会造成局部过冷而冻伤或导致体温过低。
7.适当增减衣物:如果宝宝四肢冰凉又猛打寒颤(畏寒),则表示需要温热,所以要外加毛毯覆盖;如果四肢及手脚温热且全身出汗,则表示需要散热,可以少穿点衣物
二、药物治疗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种类很多,一般都在体温达摄氏38.5℃以上时才开始服用,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退烧药包含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
1.水剂:较温和而安全,最普遍使用的是普拿疼糖浆(acetaminophen)及Ibuprofen糖浆。
2.锭剂: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也很好,但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或流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雷氏症候群”,因此目前几乎不再使用。
3.栓剂:用来塞肛门,由直肠吸收,效果快速,当小孩拒绝吃药时也能退烧,非常方便,若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使体温降太快,或是反复刺激肛门,造成腹泻,过度使用栓剂也有引发胃溃疡的案例。
4.针剂:打退烧针是最不安全的方法,严重者会引起过敏休克。然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退烧针所作的过敏试验,因此除非无法使用口服退烧药(如严重呕吐或禁食中)且无法使用肛门塞剂(如严重腹泻),用尽方法仍无法退烧,最后一步才会考虑打退烧针。
宝宝发烧的原因
小于3个月的婴儿发烧
以细菌感染最常见;其它如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受感染也会引起发烧。最严重的感染疾病是败血症。所以新生儿发烧时,一定要带给医生检查,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大于3个月的发婴幼儿发烧
最常见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此外,当发烧原因不明确时,可以进行尿检。大小孩出现频尿、小便痛,甚至于有小便失禁、腰痛的现象时可能提示泌尿道感染。小婴儿症状体征不明显,所以要早期检查。
几度算发烧?
儿童的体温在36.2℃~38℃为正常。一般定义:肛温高于37.8℃,口温高于37.3℃,腋温高于36.8℃为发烧。
发热的分度
一般采用: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低热一般不需要处理,中度发热需要物理降温,超高热物理和药物一起使用。
一发烧就要马上退烧吗?
发烧是一个警讯,它在通知你身体有某部位生病了。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诊断,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分析发烧的形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此外,发烧本身还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所以不太高的发烧是不必急着退烧的。不过,大多数医生赞成适度的退烧。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加速能量的消耗。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发生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发烧是一种症状、情况但绝非疾病。发烧并不会对人体有什么破坏。
发烧会烧坏脑袋吗?
发高烧本身是不会使“脑筋变坏,智能变差”的。
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父母不必过于惊慌。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比较高,应特别警惕。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是41.6℃,超过这一极限,脑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但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
总结:
发烧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但需注意感染有无恶化或发生并发症的情形,如婴幼儿出现哭闹不停、活动力差、高烧不退、不肯进食、抽搐等,应尽速就医。宝宝发烧了不会讲话就只会用哭来表达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注意宝宝细节,用心去观察,千万不要有病乱投医。
宝宝没精神?不爱玩、不爱动吗?赶快去看看宝宝怎么了吧!宝宝身上好烫,是发烧了吗?宝宝突如其来的发烧,让新手爸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应对。在药店面对着各种宝宝的退烧药不知道如何下手,选择太多有时候对于没准备的爸妈不见得是好事,但宝宝发烧还是要对症吃药,那么宝宝发烧吃什么药好呢?就跟我一起了了解下宝宝们的退烧药吧!
一、宝宝发烧吃什么药有效
发烧有很多种原因,也就对应有很多种药,不同种类的药也会分为小孩用药与成人用药,所以治疗发烧的用药需谨慎,宝宝发烧用药更要谨慎。发热要看原因不能盲目退热,常见的有这样几种:
1、感冒引发的发烧:你可以用解热止痛类的如APC,有小孩专用的解热、退热药一般是不刺激胃的;
2、高热不退:可用适当加点激素,如氟美松就比较常用,一般与复方氨基比林一起肌肉注射
3、感染引起的高热:一定要抗感染治疗还有就是在抗感染治疗
4、如果吃药3天无效的高热就要去看医生了
孩子发烧一般不超过38.5℃,建议只用物理降温,但如超过38.5℃或孩子有惊厥史,要及时用退烧药。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款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口服液、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对儿童只有滴剂和口服液两种剂型。
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
商品名:泰诺林、百服宁、安佳热等
用法:每千克体重10 ~ 15 毫克/ 次,每4 小时1 次,每24 小时不超过5 次。
优点:吸收快速而完全,口服30 分钟内就能产生退热作用。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对胃肠道基本没有刺激,对血小板功能以及凝血功能没有影响,没有肾毒性,所以安全性比较高。对2 岁以下的孩子,医生通常习惯用这种药物。而且它可与牛奶、果汁同服。
二、宝宝的退烧药怎么吃
一般医院的小儿科每天看诊的15%-20%都是发烧的宝宝,所以宝宝发烧的几率会比成人略高,所以遇到宝宝发烧,新手爸妈不要过于慌张,要查明原因及需求,如果需要给宝宝吃退烧药一定要看计量,按时间间隔,千万不能过于着急,药效都是慢慢体现的。
1、注意用药计量: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6~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
2岁以上孩子,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孩子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孩子不会拒绝服用。此外,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烧药,对患儿刺激性和副反应较大,吲哚美辛(消炎痛)类药,对胃部刺激较大,不建议使用。
2、注意用药时间
用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给孩子服用一类退烧药的时间别太长,发烧超过两天最好换用另一类药。服用泰诺林和百服宁,一天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3、退烧药不要混合吃
不同的药对应不同的发热原因,妈妈们别偷懒,想着每样都吃一点,可以更好的退烧,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滴!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需要权衡一番利弊。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让宝宝舒服点儿;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
三、宝宝的退烧药有哪些
目前各医院和药房出售的儿童退热药主要有水剂、片剂、栓剂和针剂四种剂型,比较常见的小儿退烧药可按成分分成8大类:
1、阿司匹林
注意:16岁以下禁用
使用最久的一种退热药,其退热作用较强,但副作用也大,对胃肠刺激严重,甚至会诱发溃疡。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2、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比较安全,可常备家中
即扑热息痛,是目前儿科临床最常用退烧药物,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可以常备家中。代表药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3、柴胡注射液
中药柴胡提取的注射剂,该药退热作用较慢且弱,副作用少。规格为每支2毫升,用量3岁以内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2支,大于4岁每次一支。
4、布洛芬
注意:适合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用于解热镇痛
布洛芬是属于比新的儿科退烧药物,安全高效,具有明显的解热镇痛作用,副作用少,较乙酰氨基酚对胃肠刺激小。代表药为托恩口服溶液。
5、赖氨匹林
用法: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儿童一天按体重10~25mg/kg,分2次给药。
优点:解热作用强,起效快,作用缓和而持久,可避免口服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对胃肠道的刺激。由于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均为片剂、水溶液及混悬液(滴剂),没有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剂型,所以对于口服药物困难的孩子,医生也常选择这类药。
四、宝宝发烧了吃什么中药
宝宝经常发烧,一般宝宝发烧如果不是太过高的话都可以选择物理降温,这样对宝宝的身体比较有好处,但是如果宝宝是高烧的话则需要用药,那么婴儿发烧吃什么中药好呢?
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如果造成孩子发烧的原因是吃了过多的食物,食积导致发热,可以使用一些消食的药物用来帮助孩子退烧。
烧到38.5度还不算很严重,用最基本的物理降温法吧,温水擦浴、额头敷冷毛巾等,宝宝发烧到39度以下,其实都算正常的,建议不需要用药。在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
2023-11-12 11:07:22
2023-08-15 14:09:46
2023-08-06 10:13:33
2023-07-30 19:32:20
2023-11-04 14:12:32
2023-12-14 09: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