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26 08:04:42 | 起点排行榜
1、CC。Constant Current 恒流模式,设置电流;Constant Current (定电流输出)。以提供稳定电流(constant current)为目的,LED电源的输出电压会由负载端的LED顺向电压(Vf)总合决定。
2、CV。Constant Voltage 恒压模式,设置电压;Constant Voltage (定电压输出)。一般电源供应器会提供一稳定电压(constant voltage)给负载用。
3、CR:Constant Resistor 固定电阻模式,设置电阻;
4、CP:Constant Power 固定功率模式,设置功率。
控制资料:
蓄电池组在线容量监测设备(BCSU)连机作业,当电池组放电时,有任一单体电池的端电压达到设定的截止电压值时,BCSU会通知BDCT停止放电,以避免任何电池过度放电,对电池造成伤害。
此种测试方法虽跟传统测试方法相近,但不需要人工调整负载电流和记录,可以很方便的取得需要的资料和各种分析曲线。
同时智能型负载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搬运,且采用特殊高效能电热元件,不产生红热现象,不会使环境温度升高,并具有各种保护功能,以方便长时间无人看管的放电和自动测试记录,特别适合于蓄电池的验收、核对性放电试验及定期深度放电场合使用。
参考资料来源:起点排行榜
百度百科-电子负载仪
调试电源电子负载仪时,按ON/OFF键,使负载的输入状态关闭,连接好待测电池,按I-SET键设定电池的放电电流,按ENTER键确认,按Shift+battery,设置关断电压,ENTER放电,按上下键观察电池的电压,电流,功率,放电容量,再按Shift+battery退出电池测试。
根据测量需求设置功能、参数和工作模式(定电流操作:I-SET键,通过数字键或旋扭输入一个电流值,按ENTER键确认;定功率操作:P-SET,通过数字键或旋钮输入一个功率值,按ENTER键确认;定电阻操作:按R-SET,通过数字键或旋钮输入一个电阻值,按ENTER键确认;定电压操作:按V-SET,通过数字键或旋钮输入一个电压值,按ENTER键确认)
一般电子负载可以选择恒压模式、恒流模式及恒阻值模式。而开关电源多为恒压输出,电子负载多选择恒流模式,即通过调节电子负载的电流值来改变负载的功率。
扩展资料
参数选择:
1、电压、电流和功率的选择
根据被测设备的输出特性来选择电子负载:电压,电流,功率和测试需求
精确度
。最理想的状态是所有要求均在单模组的量程范围内,其次是通过多模组并联能够实现的选型。也就是说,所选模组的电压时一定要符合测试要求。单个模组或者满装机框时的电流和功率总和要满足测试要求。
2、精确度和分辨率的选择
精确度和分辨率是电子负载的一个重要的参数指标。电子负载的精确度不同表示方法的意义。举例如下:
1%+2d 1%的测量值+最小显示值的2倍
1%+2%FS: 1%的测量值+1%的满量程
1%OF: 1%的(满量程+测量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电子负载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电子负载仪器怎么使用的相关内容。
电子负载仪器的使用,简而言之,涉及设置特定参数、连接待测设备、开启负载测试及观察分析结果等步骤。以下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和详细
在使用电子负载仪器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本功能:它能够模拟各种负载条件,如恒定电流、恒定电阻或恒定功率等,用于测试电源、电池或其他电子设备的性能。明确这一点后,我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第一步是设置参数。根据测试需求,在电子负载仪器上设置所需的电流、电压、功率或电阻值。同时,还要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如恒流模式、恒压模式等)。有些高级的电子负载仪器还允许设置测试时间和保护条件,以避免过流、过压等可能损坏被测设备的情况。
第二步是连接设备。使用适当的连接线将被测设备(如电源或电池)的正负极与电子负载仪器的输入端相连。确保连接正确且稳固,避免因接触不良而影响测试结果。
第三步是开启负载测试。设置好参数并连接好设备后,可以开启电子负载仪器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电子负载仪器会根据设定的参数吸收被测设备的电流或电压,同时监测并记录各种数据。
最后一步是分析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可以通过电子负载仪器的显示屏或连接到电脑的软件查看测试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分析被测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表现如何。
例如,假设我们要测试一个手机电池的放电性能。我们可以将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到电子负载仪器上,设置仪器为恒流模式,并设定一个放电电流值。然后开启测试,观察电池在放电过程中的电压变化。通过分析放电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电池在不同放电阶段的性能表现,以及是否存在异常放电等情况。
通过灵活运用电子负载仪器,我们可以对各种电子设备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性能测试,为产品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2024-05-29 13:33:49
2024-05-01 02:09:13
2024-04-22 00:41:52
2024-04-19 21:15:25
2024-04-09 19:42:27
2024-05-28 14: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