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05:08:23 | 起点排行榜
甘肃人一般喝什么茶?
兰州的 *** 们喝三炮台,其他人喝碧螺春、铁观音,最近有人开始流郸喝普洱,我个人喝龙井。
甘肃的陇南地区(靠近四川)产龙井叫碧峰龙井,质量不错,也很便宜
中国盛产名茶的地区有哪些都产些什么茶
1、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 *** 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荼匾,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 红茶绿茶、沱荼、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2、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品种资源丰富,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好。 3、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 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 量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主要生产荼类有 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茶 4、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为中国北部茶区。主要生 产绿茶。
福建的茶叶和四川的茶叶相比哪个更好些
福建的品牌多,种类全,无论是乌龙茶、白茶或茉莉花茶都在行内数一数二;其中花茶较多在北方销售。四川以绿茶、黑茶为主,其中黑茶主要销往北方的青海、甘肃、新疆。
产茶大省有哪些
中国是茶叶大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的出名的茶叶就有一千多种。
1、安徽省: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屯溪绿茶、霍山黄芽、太平猴魁等;
2、浙江省:西湖龙井等;
3、江苏省:碧螺春等
4、江西省:庐山云雾茶等;
5、四川省:峨嵋竹叶青、青城倒茶等
6、湖北省:恩施玉露、峡州毛峰等;
7、湖南省:君山银针等;
8、福建省:大红袍、肉桂、铁罗汉、金佛等;
9、海南省:水满茶、鹧鸪茶、白沙绿茶等;
10、云南省:普洱茶等;
11、广东省:铁观音等
12、河南省:信阳毛尖等;
13、山东省:泰山女儿茶、日照雪青、崂山云雾等;
14、甘肃省:商南泉茗等;
15、贵州省:都云毛尖、遵义毛峰等;
16、陕西省: *** 毛尖、午子仙豪等;
17、广西自治区:凌云白豪、广西红碎等;
18、 *** 自治区:茶禺绿茶等;
19、重庆市:景星碧绿、清明香、云雾毛峰、滴翠剑茗等;
20、台湾省:冻顶乌龙、青心乌龙、青心大方、硬枝红心、四季青等。
产茶的地方哪些??
中国是茶叶大国,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茶的品种特别多。现在全国能够叫的出名的茶叶就有一千多种。在这些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果要给它们排了一下座次,不同的人会排出不同的名单来,以下只是一种说法:
1、杭州龙井
龙井,本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泉名,而现在主要是茶名。龙井茶产于浙江杭州的龙井村,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品类,其中多认为以产于狮峰的老井的品质为最佳。
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 、形美”四绝著称于世。好茶还需好水泡。“龙井茶、虎跑水”被并称为杭州双绝。虎跑水中有机的氮 化物含量较多,而可溶性矿物质较少,因而更利于龙井茶香气、滋味的发挥。
冲泡龙井茶可选用玻璃杯,因其透明,茶叶在杯中逐渐伸展,一旗一枪,,上下沉浮,汤明色绿,历历在目,仔细观赏,真可说是一种艺术享爱。
有专家说,正宗龙井可能绝迹。
2、苏州碧螺春
江苏吴县太湖之滨的洞庭山。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高级的碧螺春,0.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7万个,足见茶芽之细嫩。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此茶冲泡后杯中白云翻滚,清香袭入,是国内著名的名茶,常被作为高级礼品。
关于“碧螺春”茶名的由来,可以参见《茶叶命名之法》
3、黄山毛峰
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的云谷寺、松谷庵 、吊桥阉、慈光阁及半寺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自然条件十分优越,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
黄山毛峰采制十分精细。制成的毛峰茶外形细扁微曲,状如雀舌,香如白兰,味醇回甘。
黄山名茶众多,除毛峰外,还有休宁的“屯绿”,太平的“猴魁”,歙县的“老竹大方”等等,都各具特色,脍灸人口。
4、庐山云雾 `
产于江西庐山。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树生长。
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
5、六安瓜片
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其中以六安、金寨、霍山三县所产品最佳。六安瓜片每年春季采摘,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6、恩施玉露
产于湖北恩施。湖北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现仍是我国的重要产茶省份。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其制作工艺及所用工具相当古老,与陆羽《茶经》所载十分相似。
恩施玉露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 ,叶底色绿如玉。“三绿”(茶绿、汤绿、叶底绿)为其显著特点。
日本自唐代从我国传入茶种及制茶方法后,至今仍主要采用蒸青方法制作绿茶,其玉露茶制法与恩施玉露大同小异,品质各有特色。
7、白毫银针
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的建阳、水吉、松政和东部的福鼎等地。
白毫银针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冲泡时,“满盏浮茶乳”,银针挺立,上下交错,非常美观;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由于制作时未经揉捻,茶汁较难浸出,因此冲泡时间应稍延长。
白茶味温性凉,为健胃提神,祛溼退热,常作为药用。在港澳地区,零售商店常将少许白茶拼配进其他茶类,以提高其档次,进而获取商业价值。
8、武夷巖茶
产于福建崇安县武夷山。 武夷巖茶属半发......>>
中国著名产茶区有哪些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将中国产茶区划分为四大茶区。西南茶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 *** 东南部等地,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区。华南茶区:位于中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南部、广西南部、福建东南、台湾、海南和云南南部等地,是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包括浙江、江苏南部、福建北部、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和安徽,是中国主要茶叶产区。江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以北,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地和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属于中国北部茶区。
什么地方盛产茶叶?
中国茶叶分布在北纬18--37度,东经94--122度的广阔范围内,有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苏、江西、陕西、河南、台湾、山东、 *** 、甘肃、海南等19个省区的上千个县市。地跨中热带、边缘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日温带。在垂直分布上,茶树最高种植在海拔 2600米高地上,而最低仅距海平面几十米或百米。在不同地区,生长著不同类型和不同品种的茶树,从而决定着茶叶的品质及其适制性和适应性,形成了一定的茶类结构。我国茶叶资源辽阔,茶叶区划分采取3个级别,即一级茶区,系全国性划分,用以宏观指导;二级茶区,系由各产茶省(区)划分,进行省区内生产指导;三级茶区,系由各地县划分,具体指挥茶叶生产。 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 南起长江,北至秦岭、淮河,西起大巴山,东至山东半岛,包扩甘南、陕西、鄂北、豫南、皖北、苏北、鲁东南等地,是我国最北的茶区。江北茶区地形较复杂,茶区多为黄棕土,这类土壤常出现粘盘层;部分茶区为棕壤;不少茶区酸碱度略偏高。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 江南茶区 在长江以南,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以北,包括粤北、桂北、闽中北、湘、浙、赣、鄂南、皖南、苏南等地。江南茶区大多处于低丘低山地区,也有海拔在1000米的高山,如浙江的天目山、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庐山、安徽的黄山等。江南茶区基本上为红壤,部分为黄穰。该茶区种植的茶树大多为灌木型中叶种和小叶种,以及少部分小乔木型中叶种和大叶种。该茶区是发展绿茶、乌龙茶、花茶、名特茶的适宜区域。 西南茶区 在米仑山、大巴山以南,红水河、南盘江、盈江以北,神农架、巫山、方斗山、武陵山以西,大渡河以东的地区,包括黔、川、滇中北和藏东南。西南茶区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盆地、高原,土壤类型亦多。在滇中北多为赤红壤、山地红壤和棕壤;在川、黔及藏东南则以黄为主。西南茶区载培茶树的种类也多,有灌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部分地区还有乔木型茶树。该区适制红翠茶、绿茶、普洱茶、边销茶和名茶、花茶等。 华南茶区 位于大樟溪、雁石溪、梅江、连江、浔江、红水河、南盘江、无量山、保山、盈江以南,包括闽中南、台、粤中南、海南、桂南、滇南。华南茶区水热资源丰富,在有森林覆盖下的茶园,土壤肥沃,有机物质含量高。全区大多为赤红壤,部分为黄壤。茶区荟集了中国的许多大叶种(乔木型和小乔木型)茶树,适宜制红茶、普洱茶、六堡茶、大叶青、乌龙茶等。
甘肃省什么地方种植茶叶是上贡茶
甘肃省北部种植茶叶是上贡茶。
上贡茶种子繁殖方法简单,成本低,后代适应性强。但是,茶树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后代具有复杂的遗传性,容易产生变异,不易保持良种的优良性状。
茶籽的采收茶果采收应按成熟标志及时采收。一般茶区以霜降前后采收茶果较为适宜。 采收茶果,要及时、分批进行,做到行熟先收,尽熟迟收,以保证茶籽质量。虫蛀的茶果,不要采收。不同品种的茶果,要分别采收。 采回的茶果,应摊放在干燥和荫凉通风的地方,避免日光曝晒和雨淋。
可采取穴播和单粒条播,单粒条播行距20厘米,料距3-4厘米。穴播行距2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播茶籽4-5粒。播种后随即覆土,覆土厚度2-3厘米。冬播覆土稍厚,春播覆土宜浅。要利用地下部活动的生长时期进行定植,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和发育,也有利于吸收土壤养分供地上部的开始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经常进行茶园松土除草,清除害虫的滋生场所,做好冬季修剪清园,清除阴、弱、病枝、枯枝落叶,并深埋作肥。
茶叶的种类和历史
秦以前,主要是四川一带产茶和饮茶。秦统—中国,促进了四川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交流,种莱和饮茶才由四川逐渐向外传播。先流传至长江流域,5世纪,北方饮茶相效成风。六七世纪再传播到西北。随着饮茶习惯的广为传播,茶叶消费量迅速增加,从此,茶叶成为我国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一种饮料。
西湖龙井
洞庭碧螺春
黄山毛峰
安溪铁观音
君山银针
六安瓜片
信阳毛尖
武夷巖茶
祁常红茶
庐山云雾茶
中国都哪些地区产茶
1、西南茶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 *** 东南部,是中国最古老的荼匾,茶树品种资源丰富,生产 红茶绿茶、沱荼、紧压茶和普洱茶等,是中国发展大叶种红碎茶的主要基地之一。 2、华南茶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海南等省(区),为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地区。品种资源丰富,有乔木、小乔木、灌木等各种类型的茶树品种,生产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所产大叶种红碎茶,茶汤浓度好。
3、江南茶区位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苏 南、鄂南等地,为中国茶叶主要产区,年产 量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二。主要生产荼类有 绿茶、红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质各异的特种名茶,诸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茶
4、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为中国北部茶区。主要生 产绿茶。
甘肃地区属于我国茶区的江北茶区,主要种植地域在陇南的康县、文县和武都区一带,出产的茶叶叫做陇南绿茶。也是甘肃省种植唯一产区。此地产茶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
北宋
时期,但由于海拔高、纬度高,茶叶的种植面积并不广泛,种植品种也主要是以小叶群体种为主。但是现在引进了很多新品种,不断的扩大了种植规模。
康县云雾绿茶、武都翠竹毛峰茶等,因产地属
秦岭
过渡山区,海拨纬度较高,作物生长期长,富含
氨基酸
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茶叶品质非常优良,深受饮茶者称赞和好评。但因受产量及制茶工艺、价格较高,影响了甘茶在全国知名度。因为也只有文县纬度最低,与川北交汇。高纬度地区是不产茶的。我们这地方一般售卖的是四川、云南茶。我喜欢的是云南茅尖。不过像茶叶的评选,每隔几年都会有一次,每次的评选,最后选出来的
十大名茶起点排行榜
也都是不一样的,不过比较有名的那几个茶叶,知名度还是比较高的。
像比较有名的就有浙江临安市,四川名山县和浦江县,
湖北恩施
和利川市,福建
宁德市
和寿宁县,陕西西乡县,云南临沧市,重庆南川区,陕西商南县,广西凌云县,
河南信阳
市等都是我国有名的茶叶之乡。
中国的茶叶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在古代
丝绸之路
,中国于外国各国所交易的产品就有:丝绸、瓷器、茶叶、铁器等,其中的茶叶就是其中之一。江北茶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北部,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西等省和皖北、苏北、鄂北等地。主要产品为绿茶和黄茶;其中的名茶包括:安徽的六安瓜片、江苏的花果山云雾茶、湖北的仙人掌茶、山东的沂蒙碧牙、河南的信阳毛尖、陕西的紫阳毛尖等。
甘肃本地的茶叶有龙神茶,
文县
绿茶等。
1,龙神茶
龙神茶,甘肃省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康县龙神茶外形扁平挺直或条索细紧,色泽翠绿,滋味醇爽,口感清新,带有栗香。
茶多酚
、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长期饮用,可清肝明目,强体减肥。
2,文县绿茶
文县绿茶,甘肃省文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文县绿茶产自北方高海拔茶区,产地远离城镇,山大沟深,
森林覆盖率
高,生物种群多样性特征明显,环境清洁无污染,栽培品种以中小叶群体种为主,采摘轮次少,品质上乘。文县绿茶外形以扁形和卷曲形为主,色泽绿润,汤色明亮,香气高长,滋味爽醇。
扩展资料
龙神茶产地环境:
甘肃省陇南市康县
有“甘肃西双版纳”之美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茶区内森林覆盖率更是高达85%以上,林密而多雾,拥有“云雾高山出好茶”的生态环境。康县茶叶种植源远流长,是陇上茶叶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典型的西部高海拔优质茶叶种植区。
文县绿茶产品特点:文县绿茶属于
高山茶
,生长周期长,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相比于其他茶较高,有明显的优势,在全国同类茶评比中得到了专家和同行好评,是茶中珍品,长饮此茶有提神醒脑,消食利尿、
防暑降温
、抗幅射之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文县绿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龙神茶
2023-10-11 19:03:11
2023-10-14 21:04:56
2023-10-15 01:43:17
2023-11-16 16:24:38
2024-03-23 10:30:30
2023-10-26 0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