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1 21:41:59 | 起点排行榜
按骑行用途选:A,玩XC(越野),4k-5k价位,注重品牌形象(含比格)和门店技术支持(含售后)的,选闪电或崔克。注重性价比的选迪卡侬(XC 50、XC 100)。价位相当(相近)车相比:虽然闪电、崔克的变速套件和前叉这两大块配置的等级,明显不如捷安特、美利达的高,但几何设计一流(比如崔克的G2几何,是山地车“教父”Gary Fisher创造,并历经UCI山地车世界杯等国际专业赛事的检验和改进),越野的通过力、操控性和稳定性(尤其是过弯、放坡等)都强于捷、美(包括我试骑过的崔克的入门级马林7,别看配置是在玩家眼里“不入流”的娱乐入门级Acera和Altus 27速套件、速连的XC30油簧前叉,但玩XC时的“人车一体感”要强于自己的美利达挑战者900)。马林7售价才三千多,挑9连买带改装一共1W。前者车重14公斤、后者重仅9.8公斤,全车钛螺丝/钛轨PROLOGO座垫/富家碳座杆/钛肩的马尼托MRD气叉/打蛋器2轮组/专业高端级XT 变速套件/XT 油刹/XT锁踏等等,从配置上说“秒杀”马林7,但玩XC感觉是另一回事,就是说“配置高低并不是决定骑乘性能的核心要素”,看你拿车做什么用(我这个挑9是游骑兼轻越野的)。。。迪卡侬最近两年发力,由美国团队设计了全新的“XC”系列(XC 50/100/500/900),几何和特征紧随欧美主流,也是针对“硬核山地”的越野玩法设计,包括最新的BOOST技术、压缩式车架+29er+现代XC几何(和闪电、崔克的比较接近),但配置高,比如套件是速连 12速SX(尽管是速连家12速的入门级,但越野的变速和爬坡性能比XT M8000还强一些)。。。但是注意,以上车不适合高速、远程马路骑行!。。。B,游骑(铺装路面上通勤、旅游;兼顾轻越野——乡间土路、公园草地、上下马路牙子等),首选捷安特、美利达,或这俩下面的但也是国内大牌的喜德盛、环球ucc、迪卡侬(再往下的千里达、米塞尔均可)。基本都是针对国内环境和消费水平设计的,同价位车相比:套件和前叉等的配置,高于闪电、崔克的(其中,喜德盛、环球ucc等的配置又比捷安特 美利达的高一些,也即“更有性价比”);车架几何设计一般没多少特色(传统或普通设计、偏向于平路运动兼顾一定的越野,铺装路面骑行感受更好)。这一块,看中品牌形象和售后技术支持的选捷、美(毕竟这俩是国际一线,国内自行车里知名度高且门店众多便于售后);注重配置等级高的就不要看这俩了。。。C,按骑行用途选:主玩山马(山地车压马路,不越野),这是追求“山地车平路速度最高化”的一个国内特色,那么喜德盛、环球ucc等的3k到4k之间的车就很好,然后将原配的避震前叉(这个价位的整车,避震叉即便是气叉,也是重量大,避震一般的低端货)换为硬叉(重量立减1.2-1.5公斤)、外胎换为轻量化山马胎(比如朝阳的隼299或马吉斯的M340,一对外胎重量立减0.6公斤)、牙盘改为单片式代正负齿的/同时拆掉前拨和左指拨(重量立减0.4-0.6公斤)、轮组换为市售千元左右的(成品轮组或自编轮组均可、重量立减1.x公斤)、这是“山马”型山地车,相当价位,比原山地车要轻不少(少了起码4公斤的重量)、刚性提高(提高了踩踏和传动效率,每蹬一下的力,从脚踏传到地面再传回来的损耗大幅度降低),优势是:降低体能消耗,原山地车你时速25公里也就骑3公里就累了 现在脚下感觉车子在推你前进似的,可以连续多骑几公里。。。
先确定自己骑山地车做什么用。以下就是玩XC(还是初级XC的地形,但总之是全程颠簸,多半需要站骑、摇车,要求车子操控敏捷灵活且稳定、通过力高的)。像国内市售3k、4K的代表,捷安特XTC 800、XTC 820,如果和闪电、崔克同价位的比,有较明显的“力不从心”感,尽管变速套件和前叉的配置型号高
==游骑的多数路面,比较平坦,捷安特美利达的XTC 800、勇士300就足可应付:
==我这个总价近1W块的挑战者 配置可比崔克4k的马林7好太多了、但是适合游骑,玩XC的话不如马林7。这就是用途不同、设计不同所致。这根R7 MRD油气叉,虽然仅是中端叉的入门级,但价格上是马林7所用的XC30的5.5倍(一千七对三百),重量还轻了将近1公斤,但明显的越野表现不如XC30,而且维护成本高。
马林7,典型的XC级硬尾山地车(崔克家里的入门级)。前叉是Rockshox的垫底级XC30,比较古老,也很重,不适于马路高速骑行,但针对越野设计和制造,而且皮实耐用。即便怼大石头上撞坏,换掉也不心疼。
==”山马型“山地车(其实不是山地车的正规分型)。这个是捷安特中高端的XTC ADV(碳架的XC型硬尾山地车自改的”山马“车,注意前叉被换成了硬叉,没有避震能力了,但踩踏不会泄力——避震叉即便被”锁死“,每踩一下它依然有压缩的)
==因”几何“的不同,会导致同为山地车,但面对地形和操控感有很大不同:注意两车的头管角度(前叉后倾角)、前叉长度、把立长度等几何明显不同、配置特征也不同(前者是升降座杆、单盘12速变速套件、座管夹下有补强设计、轮胎更粗)
前者:Trail型硬尾山地车。几何特征:车头高且车把靠后、重心靠后且低,转向很灵敏,下坡很稳定,去山里和树林里的野路跑的,车技好的话像兔子似的在窜来窜去。但高速性很差,马路上仅20迈的速度骑10公里人都累得喘气。
后者:XC型硬尾山地车。标准的山地车,可跑平路,可(一般性)越野。起点排行榜
==休闲型山地车。不能玩越野。因成本、价格和设计所针对,售价低,供国内市场的。比如AXT 660。”徒有其表的“山地车”。圈内称为“买菜型山地车”。
初学者可以考虑选择迪卡侬、捷安特、美利达,都有1000左右的山地车
推荐你两款较低档的入门车,性能依次提升:
1.捷安特欧野2.0 原价1100,这种车没有真正山地那些上档次、明码标价的配件,所以利润空间很大,一般能划不少价下来。车子很轻巧(美利达的山地车身比较重),在城市骑起来速度还可以,通勤非常好,偶尔一点小强度也能应付。(捷安特atx 6系车虽然也比较便宜,个人觉得没必要,只是外观好些,但真正去郊外又差点,不如先弄个欧野骑骑)
2.美利达勇士600 1500元左右,美利达低档入门车里最好的一款,更接近山地车的配置,车身也沉些,强度稍大,新手去郊区骑行、冲山都没问题。
骑一两年,积累些技巧再换入门的山地,比如公爵600以上 捷安特atx750以上的
1500元这个档次的车都没有发展价值,只是入门前的热身,以后就是废铁,楼主做好定位再买
1,如果你对山地车的知识、维护技巧和经验都不了解,首选你活动范围以内,门店最多的品牌。车子会因各种状况出各种问题,“触手可及”的售后技术支持尤为重要。。。2, 三千块价位,国内,代表性车型 捷安特xtc800 2019款和美利达 挑战者300 2019款。后者会便宜2-300左右。首选非此二者莫属(两家的门店也相对最多) 。曾经以“性价比”著称的喜德盛(就是同价位整车,变速套件等级高一点),五六千以下的车现在没多少性价比了,反而是车架几何设计一贯是弱项就被拉开了差距,比如传奇500 2019款,变速套件也是禧马诺M610的30速混搭、前叉也是三拓,但捷安特XTC的ALUXX SL车架可是长久以来有名气的,挑300 2019款车架则是BIG7(即“欧版大7”——美利达硬尾山地车的主力系列,德国设计出口欧美的)车架技术下放到国内的、相比过往的挑战者车架,重量轻、曲线优美、刚性强、踩踏发力直接)。..喜德盛 的,除非价格明显低,否则意义不大。XDS在骑行圈内的口碑褒贬不一,是有原因的(比如绰号小diao丝、修到死等),比如下面图片反应的问题;再例如XDS的广告,一千几和六千几的车,都是用“X6航天级铝合金”——航天级到底怎么个定义法先不说(其实几千块的车,业内都是用6061铝最多加道T6工艺;战斗机 航空器用的铝可比这个复杂多了),差价5千块的车用同种铝架可能吗?毕竟买车的人里有不少是玩家和老司机而非菜鸟、小白,几句激情广告就能给忽悠了的、或者是一千几的车在学雷锋大亏本或者是六千几的宰客几倍没商量(车架的成本要占到整车的1/4或1/3)。就是说,水分大大牌深不可测了。。。
XDS的一两三千的车,细节潦草的问题。前叉阻尼控制器的线尾 不少就是这样支着,工厂的活有够糙。用线钳剪断线尾再装个线帽,这么简单的一步都给省掉。
前叉漏油问题。传奇系列 听一些车店老板包括XDS门店的 都说XDS的前叉返修率高
售后的问题。官方旗舰店客服和厂家售后均有被骑友吐槽的
这个是前叉返修 厂家的人非要客户把前叉的附件都一起寄回 结果厂家把附件搞丢了 客户和售后费了很多口舌。
一两千 两三千的车 出各种问题的概率较大
2023-11-16 16:24:38
2023-10-14 21:04:56
2023-09-29 16:59:16
2023-10-14 00:10:16
2023-10-12 10:16:23
2023-10-15 16:3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