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5 01:34:21 | 起点排行榜
喝茶要讲礼仪,有些礼仪同样需要用茶来呈现。客来喝茶,茶毕送客,这是中国人待客的礼貌和习惯。如果言语不合,或者是客人迟迟不走,主人往往会用茶来表示请去的意思。
据清代末期朱德裳《三十年见闻录》记载: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于炎夏之时前去拜谒巡抚大人,按礼节不能带扇子。这位县令却手执折扇进了巡抚衙门并且挥扇。巡抚见他如此无礼,就借请他脱帽宽衣之机把茶杯端了起来。
左右侍者见状,立即高呼“送客”。县令一听,连忙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衣服,很狼狈地退了出去。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清代官场上盛行的风俗——
“端茶送客”
。
那时,下属拜见上司,上司虽让侍者泡茶相待,但大都不喝。当上司举起茶杯做欲喝状时,则是下“逐客令”的表示,侍者会立刻高呼“送客”。当然,清代官场上的客来上茶,坐久了也是可以喝的,但须上司举手称“请茶”且上司先饮,下属才能端茶品饮
清代一个新上任的县令于炎在夏天天气比较热的时候前去拜谒他的上司巡抚大人,按照当时的礼节是不能带扇子的。可是这个县令却拿着折扇进边扇扇子变走进了巡抚衙门。
巡抚大人看到他这样显得很无礼的样子,就借请他脱帽宽衣的理由把茶杯端了起来。巡抚衙门中的仆役看到了,就买上喊道“送客”。县令一听,马上一手拿着帽子,一手抓着衣服,很狼狈地离开了。
古代留下的“端茶送客”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需要我们学习,如果将其含蓄地用到更多的社交场合中,
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亲切、流畅、默契而减少一些尴尬。
实际生活中,有时有些客人说话不停,而又不顾及主人是否有时间有兴趣听的时候,人们又希望有“端茶送客”这样含蓄约定俗成的惯例,让双方都能体面收场。但类似“端茶送客”的方式方法还是不难找到的。比如,注意随时掌握谈话的节奏,控制谈话的主题,事情谈完后,面带微笑提示自己还有事情,改日再谈等。
还有,适当地抬腕看表或抬头看钟也是一种潜在送客的方式,这虽然是不太礼貌的方式,但当对方不注意尊重别人意愿,一味地耗费时间时,只有这种含蓄的送客方式了,
这与“端茶送客”方式异曲同工。
春节(Spring Festival),即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过大年”,
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
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春节礼仪和习俗吧:
一、💕春节礼仪💕
✨🌷春节的礼仪之一:问 候 礼 仪🌷✨
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孩子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以及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
如上图,传统的拜年手势自古男女有别,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手腕挨紧,并前后摇动。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手腕不要挨着,并前后摇动。
在祝福语方面,家长可以教会孩子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之类的吉祥话和祝辞。
✨🌷春节的礼仪之二:接 红 包 礼 仪🌷✨
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小朋友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如果孩子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孩子的手,
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孩子一起说“谢谢”
。
家长要事前跟孩子们说好,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这样做是没有礼貌的。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自己的袋子里。
✨🌷春节的礼仪之三:餐 桌 礼 仪🌷✨
吃饭坐座位和开始吃饭时,应长幼有序,长者先,幼者后。
孩子要自己吃饭,夹到碗里的饭菜要吃完,做到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而且吃饭之前,家长要教育孩子:“好吃的东西大家都喜欢,所以饭桌上有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可以哦!”
✨🌷春节的礼仪之四:做 客 礼 仪🌷✨
家长在拜年之前应提前电话预约并准时到达。来到拜年家庭门前先轻轻敲门,若是门铃只按一次即可。
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
进到亲戚家里,坐姿规范,提前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
✨🌷春节的礼仪之五:待 客 礼 仪🌷✨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待客人进屋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
客人来了,用"请"的手势把客人请进门,并请客人坐下,双手递茶给客人喝,同时说"请喝茶"等等。
在大人谈话时,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说再见,有空再来!”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二、💕春节习俗💕
✨🌷春节习俗之一: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起点排行榜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一吃味道全变了样。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春节习俗之二:拜大年🌷✨
拜大年是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
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亲访友,相互拜年的意思。拜年习俗由来: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礼仪和习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起点排行榜(https://www.dressupstart.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喝茶有什么礼藐?去朋友家饮茶时。的相关内容。
喝茶的礼仪表现在:着装和举止上。着装上要求大方得体,女性切忌浓妆艳抹,大胆暴露;男性也应避免乖张怪诞。举止要求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在喝茶前:座位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面对主人,主人的左手边的是“尊位”!顺时针旋转,由尊到卑,直到主人的右手边,不论茶桌的形式如何,这个是不变的铁律。尊位的第一顺序为:老年人、中年人,比自己年纪大的人。其中师者、长者为尊,如果年龄相差不大,女士优先做尊位。
主人冲泡了第一泡茶品,并且请你品尝的时候,作为客人的第一次回礼应如下:
起身,男性抱拳女性合十,一躬,坐下,双手接过(或者双手捧起茶杯)先闻香,后慢慢缀茶一口,放下茶杯,口中称赞主人。
喝茶过程里面,客人最重要的回礼礼节是“扣指礼”,又叫“屈指跪”。具体为:右手握拳,因为是回礼,你就是左撇子也得用右手的,大拇指的指尖对食指的第二指节,伸直屈着的食指和中指,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的面,轻轻点击你面前的茶桌的桌面,三下,切记!!!
注意事项如下:
品茗活动前,冲泡者应落落大方又不失礼貌地自报家门。
主人在泡茶款客前,先拿出一些名优茶放在茶盘中,供客人挑选,以表达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同时让客人仔细欣赏茶的外形、色泽和干香。
将茶筒中的茶叶放入壶或杯中,应使用竹或木制的茶匙摄取,不要用手抓。
将泡好的茶端给客人时,最好使用托盘,若不用托盘,注意不要用手指接触杯沿。端至客人面前,应略躬身,说“请用茶”。也可伸手示意,同时说“请”。
客人在主人请自己选茶、赏茶或主人敬茶时,应在座位上略欠身,并说“谢谢”。如人多、环境嘈杂时,也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品茗后,应对主人的茶叶、泡茶技艺和精美的茶具表示赞赏。告辞时要再一次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2024-01-19 16:17:45
2024-03-02 09:37:13
2024-02-12 23:32:35
2024-03-15 09:45:47
2024-03-15 08:21:57
2024-03-13 06:18:30